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早读课的有效策略

2020-10-14王鹏

读写算 2020年7期
关键词:早读课中学语文有效性

王鹏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今早读课存在着单一的“教师转、学生看、大声读、低效益”的怪圈现象,目标不明确、内容乏味、形式单一、学生兴趣点低等原因导致早读课效率低下。因此,要想真正改变目前语文早读课低效的状态,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 中学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策略

早读,顾名思义是早晨读书。而早读课既明确了时间的重要性,又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早读课存在着单一的“教师转、学生看、大声读、低效益”的怪圈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部分教师思想不重视,简单认为早晨读书就是随便读,缺乏对于读法的针对性指导;其二,早读目标不明确,教师无准备、随意性较强;其三,早读内容和形式单一,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组织形式多为齐读、自由读和背书,还有部分教师干脆利用早读时间讲课,导致学生兴趣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确立,早读课收效甚微,最终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因此,要想真正改变目前语文早读课低效的状态,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

一、端正思想认识,重视早读的重要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教师应首先明确有效早读时间的重要性;“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教师其次要重视早读的重要性。

组织早读虽不同于课堂教学,但它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默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兴趣。

因此新学期伊始,教师应将学生早读学习也纳入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考虑本学期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哪些语文素养和能力,如何利用学生早读落实这些教学任务,通过哪些途径、方法、形式可以高效率的利用可用资源等;还要考虑早读安排的类别,比如按课内课外的内容穿插安排、按单元目标内容安排、按必背和选背内容安排、也可按照朗读训练的各个要求分阶段安排等。

二、加强朗读技巧指导,养成早读学习习惯

“无朗读,不语文。”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的阅读活动。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停连、轻重、缓急,语气等,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非常不错的美读范文。,学生一旦掌握这些美读技巧,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明确目标任务,提高早读效率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自觉性和计划性都不高,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需要教师不断加以引导。早读课主要的任务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都值得好好探究。因此,从长远来看,教师应在学期初制定出本学期的早读计划,比如按课内课外的内容穿插安排、按单元目标内容安排、按必背和选背内容安排、也可按照朗读训练的各个要求分阶段安排等;从每个阶段来看,教师应根据每天的课时进度、上课内容需要、学情等进行每日早读任务的安排,這样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当然,早读任务要定的适中,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达成目标。

同样,教师也因给学生明确清晰的早读任务和目标。比如教师可在前一天上课结束后或当天早读课前将早读课的任务写在黑板上,并给出限定完成时间。学生有了学习目标,无形中营造了紧张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早读的高效性。

四、丰富早读形式,增强诵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如齐读、领读、对读、评读、范读、轮读、抢读、比赛读等。

对于优美的散文,可以采取学生领读或示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读;对于作者情感变化明显的文章可以采用对读的方式;对于有韵律、朗朗上口的文言文可以采用速读和赛读的方式;对于篇幅较长、有较多方位变化的文言文教师应在指早读先给予相应的指导。如在学习《核舟记》时,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进行情境的表演,然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10分钟背诵2段内容,接着让学生根据图片的提示进行背诵,最后达到熟诵。对于一些枯燥的积累性背诵任务,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单位、男女生之间展开比赛。比一比,谁先完成早读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教师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要予以指导。

在这一过程中,早读表现优秀的同学得到了肯定;早读表现较好的同学会看到榜样的力量,动力充足了;早读效率不高的同学,得到了指导;学生因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得早读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充实早读内容,增强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如果早读只是读读背背,时间久了,学生不免会产生枯燥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立足课内,补充延展,让早读的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1.扩充课外篇目。由课文中一个知识点引领学生进行扩充式阅读。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写父亲的文章时,老师可扩充到2005年内蒙古包头中考阅读理解《柔软的父亲》,并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对父爱表达的不同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学习孙犁的《芦花荡》课文时,可走进作者的姊妹篇《荷花淀》,从对比阅读中总结得出孙犁的写作特色清新隽永。

2.选文跟踪式早读。在学完节选的名篇后,寻找出处跟踪阅读,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中余秋雨的《信客》后,教师可以跟踪阅读作者的《文化苦旅》,久而久之的引导,学生自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3.问题探究式早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冥思诵读,最终自主达到解决问题。如教师在教新授《老王》一文,早读时让学生思考:用善良体察善良,老王的善良体现在哪里,作者一家的善良又体现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为授课时探讨文章的主题作好了铺垫。

六、恰当运用检测手段,落实早读有效性

学生朗读的质量和效率,还需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做保证。实践证明教师在晨读的开始就明确告知学生检测方式或惩罚方式,会使学生对晨读产生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灵活性的检测手段,比如单个抽查、集体背诵、男女生竞赛活动等,这样做法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朗读或背诵,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背诵或朗读的兴趣。如,在教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小石潭记》一文时,为了将课标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落实到位,教师可以选用早读前5分钟齐读课文及注释,中间10分钟自由背诵,最后10分钟听写检测。

综上所述,早读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效的早读课可以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早读有效性,应从端正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丰富早读形式、充实早读内容、恰当运用检测手段方面落实,使早读“读”出兴趣,“读”出能力,“读”出佳绩。

猜你喜欢

早读课中学语文有效性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途径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效运用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