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2020-10-14廖丽珠
廖丽珠
摘 要 意识是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具备了自学意识,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反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并不能真正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素质教育下的低年级数学课堂应该从多角度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进而,为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做出贡献。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自学意识;意义;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很多人认为自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适合进行这些活动,所以,很多时候“自学”这个话题就被否定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简单地说就是,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应该从意识的培养入手,从最初入学开始就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为将来倡导的自学、探究、合作等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传统思想的转变工作,要在明确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同时,也要从日常教学中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一、自学意识培养的意义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很多人都存在这个疑惑,其实,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理念的贯彻落实,自学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新时期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的培养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学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学生有自学意识,才会推动着行为去落实,反之,如果学生连自学意识都没有,就更不用说自学能力的形成了。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
第二,自学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来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趋势,也是学生基本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保障,而要想这些理念与课堂进行有效的融合,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第三,自学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众所周知,社会的变革非常快,学生如果单靠从学校学到的知识来适应社会显然是不行的。而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必须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才能提高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总之,从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不论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要提前培养自学意识,这样才能真正为高效课堂的实现,为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提升做好前提性工作。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明确意义是端正教师教学意识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说,只有明确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意义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落实,才能通过恰当课堂活动的组织来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自学的意识。那么,教师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呢?
(一)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就是说,要想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首先就要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反之,学生连独立思考的意识或者是能力都没有,即便是学生想要自学也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阶段教师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自学意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笔者先组织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我们将长方形倾斜,也就是说,四个角不再是直角,这时,我们称这个四边形为什么?
2.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归纳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初步对平行四边形有所认识,接着,笔者再次引导学生思考:
1.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对吗?
2.我们可以说两边对应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这一次问题的思考是为了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相关特点的认识,属于强化环节。但是,从问题串的设计以及问题情境的思考可以看出,只有当学生愿意思考,且能独立思考后,学生才会逐渐形成习惯,逐渐形成自学的意识。
(二)动手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操作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師要给学生搭建动手实践操作的平台,确保学生在自主操作中逐渐形成自学意识。
三、结语
素质教育下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一些基础性工作的完成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做好前提性工作,最终,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传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