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童谣的渗透与运用研究

2020-10-14夏娇娇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手绢童谣民间

夏娇娇

伴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多种文化教育的发展,民间游戏中的童谣慢慢地走向了我们的视线里。民间童谣是我国民间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让人一学就会,还带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孩子们非常喜欢。本文从民间游戏与童谣的关系及民间游戏的重要性等方面阐述童谣在民间游戏中的运用。

一、民间游戏与童谣的关系

民间游戏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童谣则属于民间口头文学。《丢手绢》是通过童谣歌曲来展示童谣本身具有的游戏性质。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边唱儿歌边开始游戏。一个孩子负责扔手绢,其他孩子手拉手围成圈并蹲下,当围成圈的孩子们唱完儿歌时,负责扔手绢的孩子便要将手绢扔在任意一个孩子的身后,这个孩子察觉后开始追逐扔手绢的孩子,若能够追到,则还是最开始的孩子扔手绢;若不能追到,就需要被扔手绢的孩子来负责扔下一轮手绢,以此循环。这首童谣,在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不仅蕴藏着儿童的反应能力、竞争能力,还蕴藏着儿童的基本判断能力和敏捷的速度。

二、民间游残能激发儿童的表现力

社会表演能力是儿童最重要的表现能力之一,良好的社会表演能力能够帮助儿童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脱颖而出。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从小培养儿童的表现力,让儿童敢于在人群中进行表演,激发儿童的勇气和胆识,使得儿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临危不惧。童谣和民间游戏都是由歌谣或民间风俗小故事组合而成的,在课堂中教师常常要儿童扮演相应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扮演就能够使儿童获得胆识的锻炼。

三、童谣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教育价值

民间童谣承载着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是各民族生活生产方式的集中体现。生动形象的童谣和丰富有趣的游戏规则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方式,是儿童认识中国民俗,获得民族认知和情感认可的重要方式。同时,童谣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认知、文化认同以及肢体语言,彰显着儿童作为中国儿童的民族认同的独特价值。

(一)促迁儿童民族文化认同感

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贯通,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点,但内容通常都是涉及民族的生产生活、劳作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儿童以民间游戏和童谣这种最为纯粹的方式来接触各民族的文化,往往能够感受到各民族各地区的浓郁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这不仅提升了儿童对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还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中新的教学方式。

(二)提高儿童的肢体语言能力

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对于肢体语言动作学习的完成,儿童往往都是通过对新动作的不断模仿而逐步完善的。儿童通过对游戏中所提到的游戏动作自发地进行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有些地区的童谣与动作相关,例如湘西的民间童谣,大多含有跳、跑、翻转等基本动作。跳皮筋游戏《马兰花开》、民间童谣游戏《编花篮》等都将手部和腿部的基本动作融合于童谣之中,儿童通过对童谣的演唱,不仅能够巩固动作的记忆,还能够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使得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运动的控制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三)增强儿童的想象能力

民间游戏和童谣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想象力方面。爱因斯坦认为,智力的真正表现体现为想象而非知识。在民间游戏的童谣中,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表现儿童的想象能力。首先,儿童在进行童谣演唱和游戏时,童谣中所包含的人、事物、情節都会呈现在儿童的想象之中,这种想象又能够为儿童的游戏提供情境支持。其次,民间游戏中的童谣也为儿童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提供了机会。民间游戏童谣的规则具有不确定性,对参与游戏的人数也没有具体的界定,如何结合相应的人数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就需要儿童开发智力,对游戏开展的策略做出改变。

(四)为儿童提供早期语言

儿童早期文学语言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广泛存在于诗歌、散文和故事之中。儿童早期语言的获得具有多种形式,大部分来自于对周围人类的模仿,例如家长、教师和玩伴,也有部分来自于对图画书籍的了解。此外,民间游戏中的童谣也是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谣多具有丰富的韵律,具有朗朗上口的特性,儿童在开展民间游戏时往往需要借助童谣的吟唱,因此,民间游戏中的童谣是儿童获得词汇和语法的重要途径。此外,童谣中的词汇构成和故事的简单化,又贴近于儿童能够接受的文化水平,是最贴近儿童认知能力的文学表演形式。如果儿童能够对诗歌和故事的叙事体裁进行掌握,并对童谣进行简单的词汇改编,儿童就能够用童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五)增强儿童社会性的追求

民间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规则的制定方面。民间游戏虽然只是简单的童谣吟唱出的游戏,但是也具有既定的规则。这类规则并不是由一个人随意制定而成的,而是由游戏的群体共同制定。因此,儿童在进行游戏过程中是否能够寻求合作,主要就是取决于儿童对于规则的认知。游戏群体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如果儿童无法理解游戏中同伴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游戏。儿童对规则的认知,就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儿童为寻求合作而做出改变,也就有助于儿童学会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童谣和民间游戏都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功能。童谣的通俗易懂、简单易记比较符合儿童的教学活动,幼儿也非常喜欢。民间游戏中所涵盖的文化又促进了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童谣与民间游戏的结合也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锻炼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能力。

猜你喜欢

手绢童谣民间
今天拿出手绢,我们来谈离别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手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