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乱世之音”“哀以思”
——清末寒碧词社考论

2020-10-14吴怀东王亚男

关键词:金石

吴怀东, 王亚男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易代之际,政乱人哀,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1]204。词起于唐代,两宋臻于化境,明代渐衰,清代浙西、常州两大词派先后称雄,词学复兴,至晚清民初乱世,词社并起,盛极一时。在古代文学诸体中,词体尤善于抒写哀情,如王国维所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2]19,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3]325。寒碧词社作为晚清一个比较重要的词社,与清末民初时期众多词社都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交流,其社员亦多为当时词坛名家,如谭献、刘炳照、金石、左运奎、蒋兆兰等。目前,学术界对于寒碧词社尚缺少深入的专题研究,仅在清末民初其他词社研究中略有提及(1)关于寒碧词社的相关研究较少,未见专著,仅有紫阳《晚清词社知见考略》(《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2期)、傅宇斌《现代词学的建立:〈词学季刊〉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词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45页) 、袁志成《晚清民国词人结社与词风演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24页)对寒碧词社创立时间、名称及成员进行了简略介绍;罗俊龙《词人冒鹤亭研究》(苏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郑易焜《缪荃孙诗词研究》(西北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两文提及寒碧词社并分别介绍了冒鹤亭、缪荃孙与寒碧词社之关系;其余如张书源《鸥隐词社考论》(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任聪颖《“西泠吟社”考》(《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4年12月)、周唯《郑文焯词学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等在研究晚清民国词社或者词人时略有提及。,缺少对寒碧词社的详细考证与词社创作的分析。本文拟勾稽史料,全面考察寒碧词社,首先讨论其成立过程以及社员情况,然后讨论其创作及特点,最后分析寒碧词社对常州词派与浙西词派的接受。

一、 寒碧词社之成立

清末民初,词社林立,苏沪地区尤盛(2)袁志成《晚清民国词社的地理分布、成因及影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对晚清民国时期词社进行了量化统计,苏州、上海地区词社数量颇多,活动频繁。,在此大背景下,为了“吴会同声,续兴词社”[4]818,在鸥隐词社消散后,金石提出再结词社之议,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寒碧词社于苏州创立,金石在《青蕤盦词叙》云:“己亥冬,余与语石举寒碧词社,而阳羡蒋君香谷与焉。”[5]778刘炳照亲自命名,“寒碧词社,命名虽出鄙见,而创议实由于石翁”[4]823。可见,寒碧词社的组织发起人应为金石与刘炳照。

寒碧词社之名当与刘炳照寄住之地“寒碧山庄”相关,其在此处度过了人生最为安逸的7年时光,并在之后的岁月中无比怀念。寒碧山庄是刘恕在明朝徐泰时私人园林东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因园内竹色清寒,波光澄碧而更名为“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当然,从渊源来看,这个命名显然来自被认为最早的词——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句“寒山一带伤心碧”之格调与诗意。光绪十六年(1890),刘炳照跟随解任的姻丈盛旭人前往苏州定居,《复丁老人诗记》“旧德新姻盛彦师,杭州六年许相随。归田先向苏州住,我亦全家一舸移”句下有注“盛旭人姻丈解任,卜宅金阊。庚寅秋,由杭之苏,挈眷相依者十年”[6]58。之后,盛旭人得刘氏寒碧山庄,重新修葺并更名为“留园”。刘炳照在此居住达7年之久,赏花弄月,饮酒赋诗,生活悠闲随性,《复丁老人诗记》“刘园重葺号留园,惯醉花前月下尊。佳日流连容我住,南州下榻比陈蕃”句下注云“旭丈得刘氏寒碧山庄,更名留园,聘予襄修家谱,下榻其中,七阅寒暑,坐花醉月,宾至如归”[6]58。其《丙午元日六十自述》亦云“留园下榻最清幽。”[7]27这样美好而深刻的经历,让刘炳照多年后依旧对寒碧山庄的景物与生活充满怀念与感激。如其词《满庭芳·游刘氏别业感赋》:

水木弯环,楼台明瑟,结庐人境偏宜。迟迟春日,闲步款朱扉。看竹何须问主,堂前燕依旧双飞。凭栏久,廊空响,鸳印没苔矶。魂归留恋处,繁华梦醒,物是人非。园为刘贯经封翁所筑,将次落成,遽谢宾客,遗命设位于此。尽江南倦客,竟日情移。寒碧山庄好景,曾容我载酒寻诗。休争说,刘郎有幸,还许借枝栖。苏郡留园,本名刘园,为寒碧山庄遗址。予下榻其中,五历寒暑,戏号借园主人。近客南林,暇日辄涉此园,复与予姓相合,诵“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句,不禁怃然。[8]146

“水木弯环”“楼台明瑟”“朱扉”“鸳印”,这里的每一个景物都是明媚而有情趣的,“看竹何须问主,堂前燕依旧双飞”,这里的一切也是熟悉而怀念的,在这里他可以闲庭漫步,凭栏听风。“寒碧山庄好景,曾容我载酒寻诗。休争说,刘郎有幸,还许借枝栖。”虽光阴流转,物是人非,但词人依旧对这里、对曾经在这里的生活充满怀念与感激。词人对寒碧山庄的感情深厚至此,以其为词社之名亦不足为奇。

寒碧词社创建之初,刘炳照曾推举谭献为社长,但谭献以老疾辞,后刘炳照被推为社长,主寒碧词社多年,刘炳照在其致缪荃孙的信札中明确写到:“炳照推复堂为祭酒,以老痰辞,谬引下走为词掌,名曰寒碧,每月两期”[4]818。

寒碧词社的活动形式相对特殊——“但以邮筒往来,借免宴集之烦”,即以材征词,飞笺唱酬,每月两期。其特殊之处在于社员多未见面或仅几面之缘,而是以邮筒来往,按照刘炳照的话是为了“借免宴集之烦”,“尊处倘有征题之材,可写节略寄下,附入社课何如?”[4]823刘炳照曾寄给缪氏词社社课,并就社课等问题咨询过缪氏意见,后寄给缪荃孙的信札又写到“寒碧词社每期交卷不过四五人”,可见寒碧词社先定所咏之内容,而后各家按材料或事件内容作词,最后各家作词寄递一人,而负责征集之人应为社长刘炳照。这本是结社唱和的常规做法,但在多未见面而邮筒往来的交流形式下,这使得交流鉴赏愈加不易。当时邮筒往来的词社并非只寒碧词社一家,以刘炳照为首的浙江湖州词社、风余词社,社课往来也是用邮件。但地域性词社多为当地唱和,而作为仅吸收吴杭两地词家的寒碧词社却采用通讯唱和的形式,则显得尤为独特或者说异常,或与时局动荡、作家流寓有关。

关于寒碧词社的创作,至今未见论述,其社集亦未见提及。其实寒碧词社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曾选取结社两年来的词作合刻为一集,名曰《石言》,并由谭献作序,刘炳照于“庚子新正五日”给缪荃孙的信札写到:“拟选两年投报各作,及今年社课,合刻一集,名曰《石言》,已乞复堂作序。我公垂青逾格,在远不遗,不拘《石言》、《词续》,乞赐骈文弁首,俾贱名状附大集以传,企幸之私,难宣楮墨。”[4]823-824同年二月,刘炳照寄给缪荃孙的信札叙述寒碧词社社课情况:“寒碧词社每期交卷不过四五人,屺怀家事困衡,叔问境遇拂逆,不暇复唱,渭城、复堂老病,磵盟、石瞿、蒙叔相维下世,同好零落”[9]371。可知,寒碧词社每期社课词作应为四五首词作左右,创作数量不多。同年夏,刘炳照给冒广生的书信中提及“寒碧词社已二十集,同志寥寥,征题尚易”[10]272。则《石言》一集词作数量应不多,约百首左右,此集今虽已佚失,但寒碧词社创作仍有所存,散布于各成员的诗词文集中,下文将做考述。

二、 寒碧词社成员补考

通过检索涉及寒碧词社的著作及论文发现,当下研究明确认为寒碧词社的成员有刘炳照、谭献、郑文焯、金石、蒋兆兰、左运奎、金武祥、许巨楫、边葆枢、俞廷瑛等,但均一笔带过未有详证(3)查紫阳认为“阳湖(今常州)刘炳照、仁和(今杭州)谭献与满洲郑文掉等人结寒碧词社于苏州……成员尚有时在杭州之武进左运奎、会稽(今浙江)绍兴金石诸人……吴县(今苏州)俞廷瑛与任丘边葆枢亦可能为社友”(参见《晚清词社知见考略》,《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2期)。傅宇斌提出“ 寒碧词社,约于1900年由刘炳照创立,成员有郑文焯、谭献、左运奎、金武祥、许巨楫等人”(《现代词学的建立:〈词学季刊〉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词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45页)。 袁志成则将社员范围进一步缩小,认为“主要社员有阳湖刘炳照,仁和谭献、郑文焯,武进左运奎,绍兴金石”(《晚清民国词人结社与词风演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24页)。,其实,仍有补充和可疑之处。

(一) 金石、刘炳照、谭献、郑文焯、蒋兆兰、左运奎社员身份的确认

金石《青蕤盦词叙》:“己亥冬,余与语石举寒碧词社,而阳羡蒋君香谷与焉。”[5]778左运奎《迦厂词》卷1有题名为《醉江月·寒碧词社第一集补题汤芷卿先生采石醉诗图》[11]之词,《清词玉屑》收录《迦庵清平乐》并注云:“其在杭结寒碧词社,今无知其事者矣”[12]492。刘炳照寄给缪荃孙书信叙述推荐谭献为寒碧词社社长及谭献为社集作序之事,“炳照推复堂为祭酒,以老痰辞。”[4]818“拟选两年投报各作,及今年社课,合刻一集,名曰《石言》,已乞复堂作序。”[4]823-824由此可知,前人研究认为金石、刘炳照、谭献、蒋兆兰、左运奎为寒碧词社成员当无误。

金石,原名伯岩,字夔伯,号石翁,浙江会稽人,有《疆自宽斋外集四卷》《蔗畦词》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与左运奎、徐沅、张鸣珂、刘炳照等人结左运奎词社。左运奎《小薜荔园词钞序》有:“光绪庚辛间,余与山阴金蔗畦结词社于明圣湖上,维时吴中文小坡、刘语石辈亦有寒碧之集,同时作者如半塘、疆村诸老,遥为声应,胜引如云,倡和殆无虚月。”[13]2 086光绪二十六、二十七年之际,与刘炳照、张鸣珂、左运奎、金武祥等结风余词社。朱锟《复丁诗记跋》云:“吾师刘语石先生……暇复结社曰风余,与之者为张公束、孙彦清、金溎生、恽寄、厂左子文、金夔伯。”[6]70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间,与刘炳照、左运奎、等人结鸥梦词社。

刘炳照(1847—1917),字光珊,号语石,又号复丁老人、泡翁等,江苏阳湖人,有《感知集》《无长物斋诗存》《复丁老人诗记》《留云借月词庵词》《焦尾词》《梦痕词》。与陆循应、杨士听、魏襄、方履籍等结宣南词社,刘炳照诗《武进陆子良封翁循应》“资格困才人,簿尉以终老。八十始归田,宣南词社杳”句下有注云“公曾与杨劭起、魏曾容、方彦闻、董子诜、方立、赵树三诸先生结宣南词社”[14]2。光绪十六年前后,与金武祥、叶衍兰等结鹿园词社,刘炳照在《菩萨蛮·题溎生粟香室词稿》“鹿园词社散,凄绝随山馆。此恨水心知。休教唱藕丝”句下注“鹿园词社以藕丝命题,汪、叶两君均有词,君亦继声”[15]138。据上文金石介绍可知,刘炳照与郑文焯、夏孙桐等结鸥隐词社,与张鸣珂、左运奎、金石、金武祥等结风余词社,与左运奎、徐沅、张鸣珂、金石等人结左运奎词社,与左运奎、金石等人结鸥梦词社。

谭献(1832—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与当时著名词人交往良多,参与藕香吟社、寒碧词社等,关于谭献之研究学界已多,此不赘述。

蒋兆兰,字香谷,竹山后裔,著有《青蕤盦词》前后两集和《词说》1卷。曾参加鸥隐词社,蒋兆兰《青蕤盦词》中有《翠楼吟》一阕,下亦有小序曰:“鸥隐词社第二集,瓠园夜宴借白石韵”[16]。与徐致章、程适、徐德辉、储凤瀛等结白雪词社,蒋兆兰《乐府补题后集甲编序》云 :“去年庚申岁暮,焕琪宴集程子蛰葊、储子映波、徐子倩仲及不佞共五人结词社,名曰白雪,纪时也,亦著洁也”[13]2 068。

左运奎,字祉文,号迦庵,江苏阳湖人。光绪甲午举人,热河候补道,辛亥卒[17]2 920。有《迦厂词钞》4卷。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秋,与金石、徐沅、张鸣珂、刘炳照等人结左运奎词社,后与刘炳照、金石等人结鸥梦词社。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人,清末著名词人,后世辑有《大鹤山房全集》。参与吴社、壶园词社、鸥隐词社、咫村词社、寒碧词社等,关于郑文焯之研究学界已多,此不赘述。

(二) 金武祥社员身份质疑

关于金武详与寒碧词社之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其为寒碧词社成员,因刘炳照约其共以“双红豆卷子”为题作词且称其为社友,有些学者则避之不谈,现进行补充考证。

金武祥(1841—1925),原名金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别署水月主人,江苏江阴人。监生,官至赤溪直隶厅同知,著名刊刻家,亦工诗词,有《粟香室随笔》《芙蓉江上草堂诗词稿》等。上文已经提及其曾先后参与鹿园词社、鸥隐词社、风余词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刘炳照给缪荃孙写信,提及约社友以“双红豆卷子”为题作词之事,信札原文如下:

筱公侍史:

仲春详复一函,由局寄呈,亮登记室。昨由粟香寄到惠晹刻资,分君鹤料,助我虫雕,感泐私衷,非言可喻。拙词仍交里门韩手民续刻,仲夏计可蒇事。双红豆卷子,已约社友同作,属稿未定,金词顷已寄到,遂并拙作绺呈。容缓就正。炳照刻有南林之行,允贶新刻词集各种,便寄苏寓转交,决不致误。手肃鸣谢,敬叩撰安,无任驰仰。

庚子立夏后十日,炳照再拜上。[4]818-819

金武祥与刘炳照确有以“双红豆卷子”为题词作。刘炳照作《菩萨蛮》,金武祥作《高阳台》,词如下:

菩萨蛮

前身本是多情种,今生又把愁根种。无语黯销魂,可怜南国春。别怀浓似酒,沉醉东风久,枉自惹相思,问郎知不知。

同心曲倩红红记,新声谱出三姝媚。一例感年芳,比肩人断肠。相思谁共说,携伴锄明月。不忍饲鹦哥,春来采撷多。[4]819

《高阳台·题改七芗双红豆卷子为缪筱珊编修作》

绛树齐声,琼葩俪影,是谁熨出灵根。南国春回,几番捜了诗魂。股勤欲寄相思字。怕重提、絮果萍因。祝东君,好舆欢来,莫共愁生。 年来习气消除尽(定厂句)。使千回百转,底事干卿。倦眼重揩,蔫教根触瑶情。觑他一掬珊瑚泪,感风怀、老去兰成。唤真真,玉合镫前,记可分明(“烛影下开玉合,背人暗数”,竹垞老人咏红豆词也)。[10]234

前述研究已注意到两人词作同题之情况与刘炳照“社友”之称呼,又因为刘炳照在与缪荃孙信函往来中多次提及寒碧词社,故将金武祥归为寒碧词社成员,但这并不严谨,忽略了两个重要情况: 一是“双红豆卷子”词创作原因,二是“社友”之“社”是否指寒碧词社。刘炳照将上述《菩萨蛮》寄给缪荃孙时,书信后曾写“艺风先生属题玉壶山人双红豆卷子,邮呈拍正”,金武祥直接题为《高阳台·题改七芗双红豆卷子为缪筱珊编修作》,则“双红豆卷子”是应缪荃孙之请求而作,并非寒碧词社社课。此外,关于“社友”一说,刘炳照与金武祥共同参与的词社有鹿园词社、鸥隐词社、风余词社等,虽然光绪二十六年鹿园词社、鸥隐词社已经解散,但是风余词社刚开始活动,所以仅凭“社友”二字认为其为寒碧词社社员过于简单。

三、 寒碧词社创作论

寒碧词社社集《石言》已散佚,今不可见。部分作品虽仍保存于成员词集中,但寒碧词社成员均为当时词坛名家,往来酬唱众多,且寒碧词社成员亦是其他词社的中坚力量,甚至部分词社成员基本重合,这导致寒碧词社作品难以确认,今仅据已知社员、社课、信札等,考证寒碧词社中所作之词11首,以窥视其创作特点。

1. 吟咏对象。寒碧词社多即物赋词、题填词图或追和前人。寒碧词社多以物征词,刘炳照信札中曾对寒碧词社社课进行过介绍:“第一期,补题汤芷卿先生采石酹诗图卷子。贞愍公迹笔。第二期,白石道人小象谱暗香疏影题后,谨次原韵。第三期,一岸山人村居图题词。第四期,追咏云林居士《江南春》词,即次原韵。笫五期,夔伯新制一琴,字曰默君,乞铭以词。”[4]823-824其给冒广生的信札中曾附录寒碧词社第6集“始建国宜子孙镜”词作两首[10]272。又在寄给缪荃孙的信札中附录寒碧词社第5集“夔伯新制一琴,字曰默君,乞铭以词”、第8集“宜子孙镜”、第9集“明姜如农给谏宣州老兵遗砚”、第10集“明黄梨洲先生遗砚”。已知9次社课中,分别以“汤芷卿先生采石酹诗图卷子”“夔伯琴”“始建国宜子孙镜”“明姜如农给谏宣州老兵遗砚”“明黄梨洲先生遗砚”5物6次征词,可知寒碧词社征题之材以物为主,且喜用先人之物。寒碧词社创作亦喜追和前人,第2期、第4期社课分别对姜夔《暗香》《疏影》及倪瓒《江南春》进行追和。此外,填词图作为一种伴随词体而出现的文化现象,在晚清民国的词社之间颇为盛行,寒碧词社受当时词坛风气影响亦有此类社课,第3期社课即为“一岸山人村居图题词”。

2. 词调选择。寒碧词社创作以长调为主,并不强调题调的完全一致。寒碧词社现存可考的十余首词作中词调有念奴娇、暗香、疏影、陌上花、醉翁操、满江红、百字令、 辘轳金井,均为长调。在题调一致性上,寒碧词社社课主要两种形式——同题同调与同题异调。同题同调即吟咏对象与所用词调均相同,如社课第1期“补题汤芷卿先生采石酹诗图卷子”,左运奎作《酹江月·寒碧词社第一集补题汤芷卿先生采石酹诗图》,刘炳照作《念奴娇》,金石作《念奴娇·题汤贞愍采石酹诗图卷用东坡赤壁怀古韵》,3人主题相同,在词调选择上均用“念奴娇”(4)“酹江月”即“念奴娇”。;社课第2期“白石道人小象谱暗香疏影题后,谨次原韵”则直接限定词调为“暗香”“疏影”,金石作《暗香·白石道人小象次石湖咏梅原韵书后》与《疏影·前题》,刘炳照作《暗香·白石道人小象谨次石湖咏梅旧谱原韵书后》与《疏影·前题》,内容上均追和姜夔《暗香·石湖咏梅》。同题异调即吟咏对象相同,但所用词调不一,如寒碧词社第六期“始建国宜子孙镜”,吟咏对象同为始建国宜子孙镜,但词调上刘炳照用“念奴娇”,金石用“满江红”。

3. 主题倾向。清末战事频发,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使得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清政府的统治也岌岌可危,但随着同治年间清政府与英法议和、太平天国崩溃以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同治中兴”让士人有了新的希望。但好景不长,1895年中日甲午一战的失利将晚清士人的“中兴”之梦彻底打碎。甲午战争的军费与《马关条约》赔偿严重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并产生了巨额的债务,无力偿还的债务最终以土地作为抵押,《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英俄瓜分中国路权范围的协议》至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在长枪炮弹的威慑下,中国被蚕食瓜分。无怪乎梁启超言:“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18]1在此背景下,文人们在诗词中多哀叹时艰,寄托身世、家国之感,寒碧词社亦如此。

寒碧词社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容上追溯先贤事迹,细致描绘吟咏对象,以表达身世之感与末世哀伤的家国之叹,怀古伤今,古朴苍凉。如刘炳照《念奴娇》:

汤芷卿先生采石酹诗图卷子,贞愍公遗笔,今藏公族孙允孙所。允孙曾令当涂,修楼祭墓,续征题咏,借东坡赤壁怀古词韵。

江山如故,自酒仙去后,都无人物。我辈登临君不见,敢向高楼题壁。力士工谗,夜郎遭贬,遗恨今谁雪汾阳知己,漫夸诗圣文杰。公识汾阳于未遇时,遂成有唐中兴之业,当不徒以诗人目之。同此天地吟身,将军下笔,腕底清风发。大节千秋灵爽在,历劫不随灰灭。一卷传家,重来吊古,几换青青发。桂尊亲酹,醉魂飞下凉月。[15]142

此词先追忆李白有诗仙之才而难酬其志之事,后叙写《采石酹诗图卷》创作流传之情况,记叙之余又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我辈登临君不见,敢向高楼题壁”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醉魂飞下凉月”又有异世同悲之慨。金武祥《留云借月庵词叙》言:“刘君光珊于金石词章之学皆有心得,而最精于词……君则磊落抑塞,久困名场。”[19]75刘炳照仕途失意已久,己志难酬故而发之于词。其《雨窗枯坐率叠前韵遣兴》也曾自述“磨蝎身宫禄命妨,平生不解问行藏。未尝折桂探花愿,虚奏留云借月章”[7]28。《轱辘金井》同样追忆前贤,但情感抒发有所不同,自我身世命运感慨之外,更表达了末世之哀与忠贞之志。

辘轳金井 黄梨洲先生井牸砚刘炳照

明黄梨洲先生遗砚,秀水施拥百减。砚中今营造尺直四寸,横三寸二分,左侧缺一角,锐上如削。面作井文,井上一眠牸凸起,制极精。背作插手式,中空斜向,上处有铭曰:先公党祸,顾义而喟,安得父子农夫没世。每念斯言,求死无地,委身砚北,盖非素志。砚上有井,井上有字,井改牸丧,此恨何既。姚江黄宗羲铭。词社第十

我心非石,石心坚,不与劫灰同毁。鹆眼如生,有孤儿血作平泪。 农夫没世。砚田守,顿违初志。党籍朝中,逋臣海上,磨人何既。沧桑后,眷怀井里。任躬耕叱犊,致身无地。闭户著书,备前朝遗史。波澜不起。筮肥遁老怀盟水,漳浦碑残,宣州铭质,同珍千祀。黄忠烈有墨妙亭断碑砚。[8]146

此词上片记述黄梨洲遗砚之寄托与流传,下片叙写黄宗羲之行迹,开篇“我心非石,石心坚,不与劫灰同毁”是黄宗羲的遗民之志,亦是刘炳照在末世的心绪寄托。寒碧词社以寄托黄宗羲遗民之志的砚台为题征集词作,可见晚清文人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国家的担忧与感伤。

追忆前贤,抒发身世感慨之外,寒碧词社亦喜吟咏古物,通过对吟咏古物的细致描绘,表达物是人非的幻灭感与末世哀伤的家国之叹。如以下几首词作:

满江红·始建国宜子孙镜金石

王母筹行,金镜铸、新家铭就。宜官秩、更宜孙子,实同彝卣。谁忆八铢还涕泪,争看七乳工镌镂。问尚方、龙虎汉文章,犹存否?宣室火,无从救。渐台水,何能守?剩当年明月,照人非旧。什袭堪珍螭篆古,千秋作鉴鼇筑陋。笑南郊、空白炼精铜,成威斗。[20]219-220

念奴娇刘炳照

祥符周季贶太守,旧藏新莽始建国二年宜子孙镜,径莽尺七寸二分强,铭文五十一字,其子云将释文云:惟始建国二年新家尊,(句韵)诏书颁下大多恩,(句叶)价事和乐躬啬田,(句叶)更作辟雍治校官,(句叶)五谷成孰天下安,(句叶)有志之士得蒙恩,(句叶复韵)宜官秩葆子子孙。(句叶)中央七乳,间以宜子孙三字。今归太守外孙如皋冒鹤亭孝廉,拓本索题。圆冰一片,有亡新、建国二年题字。吉语中央周四角,妄冀长宜孙子。贡媚文辞,蒙恩官秩,羞杀当时士。问奇相过,一般遗臭如此。遥溯炎祚中微,黄皇室主,镜破朝慵起。为问菱花知也未,羞对汉宫梳洗。劫火频经,崴革牢记,枉铸相思泪。旧时明月,阅人今世何世。[8]145

百字令·明姜如农给谏宣州老兵遗砚刘炳照

明姜如农给谏宣州老兵遗砚,阳湖左氏所藏,名流题咏成帙,经乱失去,斯砚独存。词社第九集

端溪片石,是明贤贞毅,先生遗物。四字千秋留直笔,抵得手书碑碣。榛莽难除,蛟龙不瞩,铭语深衷揭。五丁同守,可称姜氏双璧。嘉兴张少泉孝廉亦藏公遗砚一,铭曰:尔有目,蛟龙之窟不能瞩;我有锄,榛莽之区不能除。末署丁丑冬日姜埰铭。丁丑,崇祯十年也。少泉以光绪三年得此砚,前后相距凡阅五丁丑,缋图征咏,名曰五丁守砚图。身死心恋宣州,敬亭山麓,何幸埋忠骨。劫火重经馀手泽,呵护不数磨灭。我客吴门,同游艺圃,谏草楼空屹。苏郡西偏有艺圃焉,为公侨寓之听,予昔年偕同好结鸥隐词社于此,谏草褛遗址犹存。输他鸜眼,见公钩画银铁。[8]145-146

从上述3首词,明显看出寒碧词社的咏物词以古物为主,上片均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对吟咏物品的形状、材质、花纹、铭文等进行了细致地描绘,随后分别回顾王莽新朝与明王朝覆灭的历史往事,“宣室火,无从救”“劫火频经,崴革牢记”“身死心恋宣州,敬亭山麓,何幸埋忠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王朝末路的哀叹,最后3首词都不约而同地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剩当年明月,照人非旧”“旧时明月,阅人今世何世”“劫火重经余手泽,呵护不数磨灭”,明月依旧,人事已非,词作中浓烈的感伤,仿佛对清王朝的穷途末路已在冥冥之中有所感应。

总之,寒碧词社的第一类作品多追忆前贤,吟咏古物,语言质朴,思想上表达身世之感与家国之叹,总体上有古朴苍凉之感。

寒碧词社第二类创作是交游酬唱,主要是追摹前人与题填词图,虽依旧是对家国身世的感叹,但表达上推重声律、意象凄凉、设色清冷,风格哀怨婉转。如词社第2期社课“白石道人小象谱暗香疏影题后,谨次原韵”的创作,特点鲜明。

暗香·白石道人小象次后湖咏梅原均书后金石

疏影·前题金石

飞泉漱玉,指洞天窈窕,间枕云宿。叶乱签声,无限回肠,孤歌自曳邛竹。江潭柳入长亭怨,怅甚事、飘摇南北。算小红、拍板低讴,肯使紫箫吹独。闻道鄱阳旧里,故庐访来得,湖水空绿。阁敞巢居,几点凌霄,想像孤山梅屋。幺弦急响传三弄,我对酒、愁听悲曲。剩只将、白石烟峦,□□□□□□。[19]223

暗香·白石道人小象谨次石湖咏梅旧谱原韵书后刘炳照

石湖月色。自老仙去后、吹残箫笛。但有玉梅,不是当时小红摘。南渡沧桑一霎,空赚得、词人留笔。待唤起,竹里吟□,尊酒酹芳席。南国,俊游寂。任草没马塍,泪血鹃积。露条似泣,灯落年年更谁忆。遥访鄱阳故里,嗟只见、荒苔燐碧公束近榷鄱阳为白石故里,遍访遗址不得。缅鹤氅、风度也,画图省得。[15]143

疏影·前题刘炳照

垂虹倚玉,伴野云一片,曾共驱宿。予往来道出吴江三宿垂虹桥下独立苍茫,高唱新词,秋声暗和风竹。灯残酒尽愁难祓,甚画桨、波分南北。憾举头、月满青天,照徹古今人独。惆怅容台旧事,布衣献乐议,吟鬓犹绿。拂褎归来,啸傲江湖,老卧三间梅屋。肝肠一任诗星裂诗星入肠肺肝裂,杨诚斋赠先生句,剩几卷、丛残歌曲。向草堂、静爇心香,想像杖藜巾幅。[15]143

上述4首词作是对姜夔《暗香》《疏影》的追和,不仅在韵律上严格遵循原韵,其语言亦经过锤炼,皆清冷又有情韵,可以说从章法到意境、情调都似姜夔原作。“秋色”“铜笛”“瘦月”“乱叶”“邛竹”“孤山梅屋”“长亭”“野云”“残灯”,4首词作意象的选择凄凉悲伤,“流波凄碧”“湖水空绿”“白石烟峦”“荒苔燐碧”,设色清冷以白色、绿色为主,“玉龙夜泣”“吹残箫笛”“幺弦急响”“秋声暗和风竹”,眼见凄凉之景,耳闻萧瑟之声,在如此秋声秋色中词人内心的孤独、茫然、悲伤、愁苦随之而出,委婉地表达了词人今昔盛衰、身世飘零的哀叹。

填词图作为一种伴随词体而出现的文化现象在晚清词社中颇为流行,寒碧词社的题填词图仅考证一首,且为残篇,风格与上述追和白石之词相近,辑录如下,可备一观。

陌上花·题一岸山人村居图金石

□□□□□□,□□□□□□。□□□□,□□□□裹烟。衔崖壁琴隐萧间,画禅微妙写出。涛如雪玉池,题遍吐词,争炫奇杰。今日云、卧楼头松新陇,上重听清音发。世事冰消,弹指顷风雅独。难磨灭我挂江帆,偏遗采石怀古。飘吟发,醉眠飞梦恍看,矶畔明月。[20]221-222

总体来说,寒碧词社的创作既有古朴苍凉的一面,亦有凄清委婉的一面,对于不同风格的驾驭,也是寒碧词社成员创作能力的证明。

四、 寒碧词社风格论

对于寒碧词社的词学观念,傅宇斌从寒碧词社成员属于常州区域、词社重要人物谭献极力推崇常州词派的角度出发,认为寒碧词社创作风格与常州词派相同;袁志成也认为“寒碧词社遵循常州词派词学观,是对常州词派的积极呼应”[21]10。其实,寒碧词社在接受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之外,又有所突破,将浙西词派“清”之风格融入创作之中,兼具两派特色。

常派的“比兴寄托”是针对浙西词派晚期专尚姜夔、张炎,一味追求清空醇雅,过分关注声律格调,词作内容空洞而提出的挽救之法。张惠言《词选序》云:

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传曰:“意内而言外者,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诽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渺,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声哀,放者为之,或淫荡靡丽,杂以昌狂俳优。然要其至者,罔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不徒雕琢曼饰而已。[22]6-7

周济在张惠言的基础上又强调了词的“论世”作用:

感慨所寄,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见事多,识理透,可为后人论世之资。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23]1 630

张惠言和周济“比兴寄托”的提出,根本目的在于词作内容的充实,进一步说是要求表述内容的厚重深沉,身世感遇之怀、忧伤时世之情成为词的主要内容。

寒碧词社主要成员亦持同样观点,郑文焯言:“词虽小道,而意内言外,实出于变风、小雅之间……君词深美闳约,小令酷似二晏,切情附物,则不亚碧山,诚足以造端比兴,极命风谣”[19]80。刘炳照《留云借月庵词跋》亦云:“词虽小道,探原于律吕,取义于比兴,类情指事,意内言外,可以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19]107由上可知,寒碧词社接受了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词学思想。从寒碧词社实际创作来看,无论是追忆前贤、吟咏古物,亦或是追和先人,寒碧词社的创作皆有所寄托,或是怀才不遇仕途艰难的悲愤,或是物是人非今夕何夕的伤感,或是身世飘零末世家国的哀叹,厚重而苍凉。

寒碧词社的创作既有家国天下之念,又有清空之境,既接受了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又将浙西词派“清”之风格融入其中。

追摹姜夔是当时浙派词人的一种趋向,寒碧词社社员中推崇姜夔者颇多,以郑文焯最甚,其自述“为词实自丙戊岁始,入手即爱白石骚雅”[24]221。蒋兆兰亦认为姜夔词作“清劲逋峭”“别树一帜”,其《词说》云:“南渡以后,尧章崛起,清劲逋峭,于美成外别树一帜,张叔夏拟之‘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可谓善于名状。”[25]4 632刘炳照与金石更对姜夔《暗香》《疏影》词极度推崇,刘炳照《致程心盦》言:“[暗香]、[疏影]为白石自度腔,平仄一字不可移易。原词多以入作平之字,弟与夔伯细检梦窗、玉田各词,逐字校雠”[26]77。

此外,刘炳照将姜夔《暗香》《疏影》直接引入寒碧词社社课之中,可见其对姜夔的推崇。社员对于姜夔《暗香》《疏影》的追摹秉承常州词派的主旨,融入特定的时代氛围,寄托今昔盛衰、身世飘零之感,在运字下笔上则结合浙西词派在语言上的技巧。如,设色清冷,冷色调的运用使词境淡雅而生动,描述色彩几乎全部用“碧”“绿”“翠”“白”,呈现淡素之色,“凄碧”“空绿”“燐碧”“犹绿”,色彩词前词人又加修饰使得清冷之感愈发严重。此外,描述景物的“孤”“残”“瘦”“空”“乱”,描述意绪的“愁”“孤”“泣”“怅”“寂”,遣词用字也表现出是隐显的清冷与意韵。在意象的选择上倾向于颓废衰败的物象,“瘦月”“乱叶”“孤山”“长亭”“野云”“残灯”,凄凉之景,萧瑟之声,悲凉之情相得益彰,整体风格清冷。这种对浙西词派的借鉴是寒碧词社的突破。

总之,寒碧词社作为晚清民国较为重要的词社之一,与金石、刘炳照、谭献等重要词人,鸥隐词社、白雪词社、鸥梦词社等重要词社有密切的关系。寒碧词社兼具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与浙西词派“清”之风格两派特色,其创作喜追忆先贤,吟咏古物,追和前人,创作以长调为主,并不强调题调的完全一致,思想感情上多表达身世之感与末世哀伤的家国之叹,这种取向正是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普遍社会心理的折射。

猜你喜欢

金石
金石齐鸣话编钟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赤子之心 金石留痕——记旅美华侨、金石名家汤成沅先生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剔除金石气中的杂质,保留纯粹的阳刚之气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冷热
抱朴子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