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用药规律
2020-10-14李青松
张 雷,李青松,黄 豫
(昆山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江苏 昆山 215300)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中提取出的二萜醌类成分丹参酮ⅡA经磺化制得[1],其良好的脂溶性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区域侧支循环及局部供血,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抑制心肌细胞钾通道,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管平滑肌功能[2-4],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通过大量具体数据统计来探讨其合理使用的文献并不多。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昆山市中医医院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使用规律和用药风险,以期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取昆山市中医医院HIS 中2016~2017 年使用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信息,剔除重复信息和无效病历,共得到3 283 例。
1.2 研究内容 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等)、住院科室、疾病诊断(中、西医)、医嘱记录(用法用量、疗程、合并用药等)。
1.3 分析方法 通过SPSS 24.0 软件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 2010 辅助作图。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及专家共识[5]为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依据,基于中、西医诊断表进行诊断信息的分析,基于医嘱记录表进行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的分析。对定性指标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频数直方图刻画数据的分布情况[6]。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1.1 一般资料 患者平均年龄60.70 岁,中位数63 岁;61~80 岁老年人是主要群体(1 443 例),占43.95%,其次是41~60 岁中年人(1 041 例),占31.71%;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0.97∶1;职业主要是体力劳动者、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分别占 47.61%、32.87%、5.30%,其余为退休或不详;在80 岁及80 岁以下人群中,有过敏史的比例随年龄而上升。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过敏史分布
2.1.2 住院科室 3 283 例患者分布于10 个科室,其中急诊科1 027 例(31.28%)、消化内科614 例(18.70%)、神经内科562 例(17.12%)、内分泌科431 例(13.13%)、心血管内科319 例(9.72%),即为重点科室。另外,还包括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骨科、针灸康复科、重症医学科。
2.2 所患疾病
2.2.1 西医 表2~4 显示,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炎是常见单一疾病,高血压常与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供血不足、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在合并3 种疾病中最常见。根据“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可用于室性早搏等”的推荐适应证,符合以上疾病的共1 758 例(53.52%)。
表2 患者单一疾病分布
表3 患者2 种疾病组合分布
表4 患者3 种疾病组合分布
2.2.2 中医 图1~2 显示,3 283 例患者中眩晕最多,占11.09%,其次为中风,占9.47%;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证,占14.44%,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占13.59%,含“瘀”的证候共占24.89%。另外,西医诊断可与中医“中风”“胸痹”“眩晕”“头痛”相对应,不符合药品相关诊断的最多用于治疗痹症,共62 例,占1.89%,其次为治疗痞证,共57 例,占1.74%[7]。
图1 患者中医诊断分布
图2 患者中医主证分布
2.3 用药情况
2.3.1 用药剂量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剂量为“肌肉注射,40~80 mg/次,每天1 次;静脉注射,40~80 mg/次;静脉滴注,40~80 mg/次”。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用药剂量在说明书规定范围内,占99.66%,具体见表5。
表5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用药剂量分布
2.3.2 用药疗程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未明确规定疗程。本研究中患者用药疗程在1~36 d,平均12.39 d,其中用药不足3 d 的有1 044 例,占31.80%,但也有605 例仅用1 d,占18.43%,具体见表6。
表6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用药疗程分布
2.3.3 溶剂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推荐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用药时也以上述2 种注射剂为溶剂,占84.13%,具体见表7。
表7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溶剂分布
2.3.4 给药途径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给药途径为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占99.97%,具体见表8。
表8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给药途径分布
2.3.5 合并用药 本研究中仅有15 例患者未联合应用其他注射剂,占0.46%。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常与血小板聚集抑制药、质子泵抑制剂、改善脑循环药物类注射液联合应用,主要是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813 例),占24.76%,其次是泮托拉唑钠、奥美拉唑钠(325 例),占9.90%;前列地尔注射液(218 例),占6.64%;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银杏达莫注射液等[8]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261 例),占7.95%。
2.3.6 配伍禁忌 查阅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得到关于配伍禁忌的文献36 篇,涉及药物(注射液)24种[9-13],包括依诺沙星、痰热清、灯盏花素、罂粟碱、去甲万古霉素、硫酸异帕米星、环丙沙星、沐舒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硫酸依替米星、盐酸莫西沙星、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钾、左氧氟沙星、呋塞米、长春西汀、甲磺酸加贝酯、炎琥宁、氨曲南、复合磷酸氢钾、血塞通(冻干)、门冬氨酸钾镁、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B1。本研究中,有741 例存在或有潜在上述配伍禁忌,占22.57%。
3 讨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急诊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与其治疗心脑血管病(53.52%)的功效相符[14]。部分患者因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而出现消化道出血,正是急诊科、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而且心内科床位紧张,故这2 个科室收治了不少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脑梗死后遗症、脑供血不足患者。另外,由于丹参酮ⅡA能下调急性胰腺炎早期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降低肺损伤程度,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药理活性,与消化内科收治大量胰腺炎、胆囊炎、结肠炎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情况相符合[15-16],故该科室应用者也较多。
从年龄上看,40~80 岁的中老年人(86.84%)是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用药主体,尤以60 岁以上居多(55.13%)。舒东等[17]对46 例关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50 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率占71.7%,而且发生几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导致用药人群年龄基数偏大,特别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龄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代谢能力相对低下,更易发生不良事件,在用药时应加以重视[18]。
从西医诊断上看,大部分用药患者(53.52%)符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适应证,而该制剂在治疗眩晕、中风(脑梗死)、胸痹(冠心病)等中医疾病时,以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等证候为主,符合瘀证者约占1/3。传统上认为,丹参酮ⅡA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脓的功效,临床上凡辨治为瘀所致病者,概取其抗炎、抑制凝血、改善微循环功效而用[19],而对于临床超说明书用药,可能是异病同治的中医思维或经验用药的惯性。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通过降低患者C 反应蛋白表达来改善症状,但缺乏显著循证医学依据,故临床上应充分评估由此带来的风险[6,20];受累结肠黏膜会有多发性浅表溃疡,外观组织伴有充血、水肿,而该制剂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参与受损组织修复,与西药联合时疗效增强[21]。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9.97%),99.66%的医嘱符合单次用量要求,但对特殊病情患者的用量仍偏高,建议根据其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酌情减量使用。有学者发现,该制剂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4 种输液配伍时稳定性良好[22],而白秋香[23]认为宜选用偏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选择偏酸性的5%葡萄糖注射液,分歧较大,建议以说明书为准。本研究中符合说明书要求的占多数(84.13%),但其容量偏小会导致输注浓度偏高的问题,故应重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多数患者(95.49%)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疗程小于14 d,超过21 d 的仅占0.64%,最长达36 d,建议临床上见好就收,并完善用药期间凝血功能等指标监测[24]。另外,605 例(18.43%)患者仅用药1 d,随意性大,能否达到疗效值得怀疑,建议临床在排除不可控因素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随意停药换药的现象。
临床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主要与具有相似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等)、活血化瘀中成药(疏血通、舒血宁等)联合使用,但会产生协同效应而增加出血风险[18],而本研究发现有22.57%的病例存在配伍风险,并且在序贯输注药物时缺少相应溶剂冲管。另外,该制剂能竞争性抑制人肝脏微粒体中CYP1A2,故临床上与其底物药物(普罗帕酮、昂丹司琼、阿米替林、奥氮平)联用时若未酌情减量,则可能导致这些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增加,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应用时更需调整剂量[9]。
另外,有7 例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占0.21%),主要是60 岁及60 岁以上的老年人(57.14%)。因此,临床用药时务必要重视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用药方案,从而避免不良反应。
4 结论
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临床诊疗记录产生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昆山市中医医院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规范,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5]。另外,本次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的调查仅依据现有数据及分析方法,可能还无法判断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的内在联系,存在一定不足。今后,将在关注安全性的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开展超适应证、溶剂适应性等研究,以期合理拓展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应用范围[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