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听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2020-10-14王娜胡艳丽崔丽娜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前庭触觉重度

王娜 胡艳丽 崔丽娜

1 引言

感觉统合失调是因某种原因使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导致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从而引起身体运动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听觉语言及触觉防御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而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1]。国内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有行为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42.74%)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13.79%)[2]。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密切,感觉统合失调越严重,越容易发生行为问题[3]。本研究旨在探讨学龄前听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情况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为促进学龄前听障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和干预儿童行为问题提供参考。

2 方法

2.1 被试

选择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年龄为3~6岁在园听障儿童90名,男57名,女33名;配戴助听器13名,植入人工耳蜗77名;听力补偿和重建后助听听阈平均为37 dB。平均年龄4.01±0.80岁。

2.2 测试工具

2.2.1 感觉统合评定量表 采用奇德儿感统研发中心提供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5]。量表对前庭平衡功能、神经抑制功能、触觉防御功能、发育运用功能、视觉空间和形态感觉功能、本体觉(重力不安全症)、学习和情绪状态、对压力挫折敏感这8项功能进行评价,学龄前儿童只评估前6项功能。本次使用的量表包含6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没有,很少,偶尔,常常,总是5个等级。各项功能内的项目评分分别累加,即为原始分数,再将原始分转换为T分,T分≥40分为正常,<40分被评为轻度感觉统合失调,<30分为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6项功能中有1项失调,即评为有感觉统合失调。该量表在中国大陆的重测信度为0.47~0.73,分半信度为0.68~0.77,同质信度为0.44~0.63,量表结构效度及因子分析所得因子与单项目的相关为0.49~0.94。

2.2.2 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conners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 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调查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该量表适于3~7岁儿童行为问题评估。量表包括48个条目,由父亲或母亲填写,按0~3四级评分,最后计算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6个因子的得分。PSQ行为因子评分标准参照国内常模[4],其中有一个因子得分超过该因子常模分,就评为存在行为问题。

2.3 测试程序

量表由儿童的父母填写。先由儿童所在班级的老师统一发给儿童家长,讲明填写方法后家长带回家自行填写,完成后再交给班级老师。

2.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16.0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听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90名学龄前听障儿童中,共检出感觉统合失调66名,发生率为73.3%,其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29人,发生率为32.2%,重度感觉统合失调37人,发生率为41.1%。

90名学龄前听障儿童中,共检出行为问题58名,发生率为64.4%。

3.2 感觉统合正常与失调的听障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各行为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感觉统合正常的学龄前听障儿童(P<0.05),见表1。

3.3 轻度感觉统合失调与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P<0.05),见表2。

3.4 感觉统合各项得分与PSQ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1 感觉统合正常与失调的听障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表2 轻度感觉统合失调与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以感觉统合各项得分与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与大部分感觉统合各项标准T分数之间均成负相关,且大部分相关都具有显著意义。其中触觉防御与品行问题,前庭平衡与学习问题,触觉防御与多动指数之间相关较高,见表3。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听障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与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73.3%和64.4%,远远高于学龄前健听儿童的检出率,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8]。听障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与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可能与其听觉能力有关。儿童的听力受损,导致其不能很好地整合来自听觉方面的信息,结果感觉统合出现问题。听觉能力差,听不懂别人的语言,对别人的指令或要求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时,可能会受到一些指责。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接纳,有的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关于学龄期健听儿童感觉统合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各行为因子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尤其以学习问题最为突出。感觉统合重度失调儿童的各个行为因子的发生率也均高于感觉统合轻度失调的儿童[9]。说明感觉统合能力越差,越容易发生行为问题[10]。脑神经生理研究表明,行为问题儿童有前庭功能协调障碍和脑神经发育迟缓的现象。根据感觉统合的理论,感觉统合失调所表现的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可能是引发儿童学习障碍、心身障碍、品行问题、多动及焦虑等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听障儿童PSQ各行为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感觉统合正常的学龄前听障儿童,PSQ各行为因子得分与感觉统合各维度T分之间呈负相关。这一结果提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密切,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处在发展过程中,从单纯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稳定,进一步发展到高级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感觉统合功能是认知能力、社会性、身体和情感发展的基础,如果在发育中有任何环节衔接不上,就会引起感觉统合失调,进而导致出现心理行为问题[11]。

本研究中触觉防御、前庭平衡与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及多动指数的相关性较高,这一研究结果与学龄前健听儿童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12]。感觉统合的基础是前庭系统,前庭系统负责处理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经过滤与辨识后传入大脑,这种信息过滤的功能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是长大后与视觉、听觉有关的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儿童会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以及视觉空间障碍等,这些都会导致学习障碍。前庭平衡功能失调儿童在接收和理解非言语信息方面欠准确,对周围环境的理解与判断容易出现偏差,表现出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易出现攻击行为和违纪等品行问题。触觉信息在头脑中统合不良可造成触觉防御过度或触觉防御过弱。触觉防御过度儿童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过于敏感,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信息难以传入大脑皮质,触觉防御过弱儿童往往缺乏自我意识,动作不灵活,学习积极性低下[3]。

表3 PSQ各因子与感觉统合各项之间的相关系数(r)

5 结论

学龄前听障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与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密切,要想矫治行为问题,可以从改善感觉统合能力开始。学龄前是感觉统合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对于减少听障儿童行为问题,促进听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前庭触觉重度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宫斗剧重度中毒
船内船外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