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工厂化栽培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和时间与出菇的关系

2020-10-14董浩然彭传尧陈高汕

食药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菌棒工厂化出菇

杨 彬 董浩然 彭传尧 陈高汕 蔡 盛

香菇工厂化栽培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和时间与出菇的关系

杨 彬1董浩然2彭传尧3陈高汕3蔡 盛4

(1. 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 尤溪 365100;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403;3. 尤溪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福建 尤溪 365100;4. 尤溪县桂峰金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福建 尤溪 365106)

为进一步完善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香菇“申香1513”为试验对象,探索香菇工厂化栽培养菌过程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与出菇的关系。结果以菌丝后熟阶段以培养温度20~22 ℃、时间60~70天表现产量较高,子实体朵形圆整、大小适中,商品性状较好。

香菇;后熟培养;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产量品质

香菇(),隶属伞菌纲、伞菌目、脐菇科、香菇属[1],商品名冬菇、花菇等。一直以来,香菇因其具有独特风味和一定的药用价值,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行情看好。目前的主要生产模式为农户常规栽培,存在易受气候影响,鲜菇无法周年均衡供应市场等问题。工厂化栽培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探究工厂化栽培的精准技术,笔者开展了香菇工厂化栽培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与香菇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香菇菌株‘申香1513’[2]具有子实体大,面白,易成花等优点,属于中菌龄品种,适合工厂化栽培。其菌种由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9%、麸皮20%、石膏1%。木屑过16目筛,同一批次木屑晒干备用,分4次装袋、灭菌、接种,每次接种间隔10天,每批次各接种600袋。装袋规格为15 cm×40 cm,重1.9 kg,含水量61%。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等步骤方法与常规相同。

1.2 试验方法

(1)试验时间地点。2019年4~10月,在福建省尤溪县桂峰金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

(2)管理方法。菌棒接种后前期暗光培养50 天,期间进行两次刺孔。培养房控制温度在20~22 ℃,湿度在70%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 500~3 000 mg/L。第二次刺孔放气2天后,根据试验设计进行菌丝后熟培养。待菌丝培养成熟后将菌棒移入出菇房,结合搬动对菌棒进行惊蕈刺激,菇房温度控制在12 ℃,保持24 h。温差刺激后将菇房温度调至19~21 ℃,培养2~3天,待原基长到0.3~0.5 cm时,脱去塑料袋,控制出菇房温度在18~22 ℃,湿度在85%~95%(后期控制在80%),CO2浓度在2 000 mg/L以内,光照100~200 lx。第一潮菇采收后,菌棒养菌恢复10天,及时给菌棒注水。注水后菌棒重量控制在1.5~1.6 kg,每天对菌棒喷淋加湿二次。菌棒注水2天后,进入第二潮出菇管理,方法同第一潮。

1.3 试验设计

菌龄试验设100天、110天、120天、130天4个梯度;培养温度试验设20 ℃、22 ℃、24 ℃、26 ℃ 4个梯度,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具体方法:菌棒接种后在21 ℃下统一培养,37天菌棒长满菌丝,48天放大气,50天后将每批次菌棒平均分为4组分别移入不同温度的培养库中,每个培养库600个菌棒,按后熟培养时间50天、60天、70天、80天分成4组。总计处理数为16个,每处理50棒,3次重复,菌棒总数为2 400个。以重复为区组,不同处理在区组内随机排列。

1.4 统计分析

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棒,分别测定、记录第一、二潮子实体的产量和朵数,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多重比较,新复极差检验法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后熟培养时间与产量的关系

菌棒后熟培养时间显著影响香菇产量,但潮次间差异不大(表1)。随着后熟培养天数增加,第一潮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后熟培养70天的菌棒产量显著高于后熟培养60天、50天、80天的;第二潮产量随后熟培养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其中后熟培养80天显著低于后熟培养50天、60天、70天。总产量随后熟培养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后熟培养80天的菌棒产量显著低于后熟培养50天、60天和70天的。

表1 不同后熟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的香菇菌棒产量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0.05),**表示差异极显著,NS表示无显著性差异,表2同。

温度对第二潮产量影响显著,随培养温度上升,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表1)。后熟培养天数与培养温度对第一、二潮产量和总产量均存在耦合关系。当后熟培养不超过70天时,第一潮最适培养温度为24~26 ℃,尤以26 ℃时产量最高;培养温度20 ℃、22 ℃时,第二潮产量最高。后熟天数为80天时,第一潮最适培养温度为20~22 ℃,以22 ℃时产量最高;26 ℃时第二潮产量高。总产量的变化规律与第一潮相一致。

2.2 后熟培养时间与子实体数量的关系

后熟培养天数显著影响香菇菇蕾数,不同潮次间存在差异(表2)。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第一、二潮菇蕾数及总菇蕾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一潮50天、80天显著少于60天和70天;第二潮80天显著少于50天、60天和70天;总菇蕾数以后熟培养60天较多。

后熟过程中培养温度同样显著影响“申香1513”菇蕾数(表2)。后熟培养时间为50~70天时,随着后熟培养温度升高,菇蕾数第一潮呈上升趋势,第二潮呈下降趋势,总菇蕾数呈上升趋势。

表2 不同后熟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温度的香菇菌棒菇蕾数

后熟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存在耦合关系,即后熟培养时间延长情况下,降低培养温度,可保证菌棒后期菇蕾数适宜,稳定产量,提高商品性状。

香菇菇蕾数,后熟培养50天、60天、70天时,第一潮以培养温度26 ℃时较多,第二潮以培养温度20 ℃、22 ℃时较多。香菇总菇蕾数变化规律与第一潮菇一致。

2.3 后熟培养时间与子实体品质的关系

申香“1513”子实体圆整,菌盖偏白,质地较硬,商品性状符合市场需求。第一潮子实体数在35~45朵、产量在300~350 g(鲜/干比为8/1,下同)时,子实体的大小、厚度适中,商品性状好;子实体超过50朵或产量超过450 g时,子实体菌盖偏薄,菇脚细长,商品性状欠佳;子实体少于25朵时,产品质量好,但产量偏低。试验结果表明,以养菌温度24 ℃左右,后熟养菌60天的产量较高,商品性状较好。

3 结果与讨论

作为低温和变温结实性菌类,香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温度要求严苛。前人的研究提出香菇菌丝成熟必须满足一定的有效积温[3]。品种不同,适宜培养温度范围存在很大差异[4, 5]。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香菇“申香1513”品种的菌丝后熟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产量和菇蕾数有一定影响,且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后熟阶段控制培养时间在60~70天,温度在24~26 ℃,可获得较高产量,且子实体朵形圆整、大小适中。

试验过程我们还发现:一是随着朵数的增加,子实体品质下降,表现为菌盖变薄,菇脚变细长,商品价值降低,故在后期出菇管理过程中对菌棒适当疏蕾,控制单棒菇蕾数在30朵左右,且均匀分布,可保证产量且显著提高品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第一潮采收后恢复养菌时间9 天偏少,营养积累不足导致产量偏低。恢复期培养温度、湿度、时间、注水时期对第二潮菇产量、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1] 黄毅.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46-147.

[2] 张美彦, 于海龙, 尚晓冬, 等. 香菇新品种‘申香1513’[J]. 园艺学报, 2018(S2): 2777-2778.

[3] 黄年来, 杨庆尧, 陈士瑜, 等. 中国食用菌百科[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 102-110.

[4] 黄书文, 刘爱和, 吴建雄. 不同培养温度与时间对香菇生殖生长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14, 33(4): 65-66.

[5] 李文武, 薛菲菲, 周建方. 香菇生长对温度要求及调控措施[J]. 食用菌, 2013, 35(2): 51-52.

杨彬(1971—),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921330704@qq.com。

S646

B

2095-0934(2020)05-299-04

猜你喜欢

菌棒工厂化出菇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养蚕不喂桑,栽桑不采叶 重庆工厂化养蚕蕴藏黑科技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要点及防病方案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