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020-10-14谢慧
谢慧
山东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妇产科,山东临沂 276032
剖宫产属于临床助产方法的一种, 一般被应用在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等处理中,可使产程疼痛减少,使母婴安全性提升[1]。 对于接受了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的妇女,子宫会有瘢痕留下。 近年来,随着临床麻醉、剖宫产技术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变化, 剖宫产几率上升趋势日趋明显,基于此,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促进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增多,对于此类孕妇,临床上大多会施予二次剖宫产术,术后,常有多种并发症出现[2]。 现阶段,瘢痕子宫孕妇再次施予剖宫产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之一, 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 年3 月—2017 年3 月期间200 例瘢痕孕妇与200 例非瘢痕子宫孕妇接受剖宫产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对瘢痕子宫孕妇接受剖宫产的风险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该院接受剖宫产的孕妇中选择200 例, 设置为瘢痕组,年龄 26~43 岁,平均(34.5±5.3)岁;孕周 36~42周,平均(39.2±0.5)周;孕妇体重 48~79 kg,平均(63.5±7.3)kg;与上次妊娠相距 2~8 年,平均(5.1±1.2)年。 在同期于该院接受剖宫产的孕妇中选择200 例, 设置为常规组, 年龄25~43 岁,平均(33.8±5.6)岁;孕周 36~41 周,平均(39.1±0.3)周;孕妇体重 48~78 kg,平均(63.1±7.2)kg;与上次妊娠相距 2~7 年,平均(5.0±0.3)年。 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下文对照分析。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该院伦理委员会已对该研究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为二次妊娠孕妇;②二次生产方式均为剖宫产; ③均未曾接受过盆腔、 腹腔镜方面的手术;④盆腔、腹腔没有合并相关慢性疾病;⑤均没有剖宫产手术的相关禁忌证;⑥研究之前进行沟通,都愿意配合参加。(2)排除标准:①双胎妊娠者;②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者;③机体有其他严重疾病合并存在者;④意识与精神有障碍存在者;⑥不愿意参加者。 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晓该次研究,并已经批准。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剖宫产手术:实施麻醉,起效后,常规组于耻骨联合上方2~3 cm 处沿生理褶皱做横向切口,10~12 cm,将脂肪层、筋膜依次切开。 对腹直肌实施钝性的分离,腹膜得以暴露后,切开,入腹,提起子宫膀胱返折腹膜。 于腹膜返折下 1~2 cm 处, 做一 12 cm 左右的弧形切口, 从上到折返处实施游离。 对膀胱进行约为5 cm 的向下剥离,并往左右实施游离,使子宫下段得以显露。 于折返切开下2~3 cm 处作横向切口,约3 cm,注意将胎儿避开,切开需缓慢,破膜后,将羊水吸干净。 以绷带剪进行扩充,使切口成为约为12 cm 的弧形切口,手伸入宫腔,转胎儿头枕部,使其朝上,往上提,另外一只手于腹外进行推压,使胎儿顺利娩出,随后将胎儿取出。 瘢痕组则先对瘢痕进行切除,做一切口于腹部原切口处,在与原子宫切口相距2 cm 以上处作横向的切口,其余步骤与常规组完全一致。 胎儿取出后,对切口实施缝合处理,对盆腔积液、积血进行处理,对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对纱布、器械进行清点,确定无误后,关腹,术毕。
1.4 观察内容
①对两组术中情况(手术用时、出血量、分娩用时)、术后情况(产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长)进行记录与对照;②观察两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出血情况;③观察两组发生并发症的具体情况(盆腔腹腔粘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产后感染);④对两组子宫切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术后情况
瘢痕组手术用时、分娩用时、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较常规组长, 瘢痕组术中及产后的出血量明显较常规组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lated conditions in two groups()
表1 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lated conditions in two groups()
组别 手术用时(min)分娩用时(min)恶露持续(d)术中失血量(mL)产后出血量(mL)瘢痕组(n=200)常规组(n=200)t 值P 值61.3±5.4 48.2±3.9 27.812 0.000 13.1±2.3 7.5±1.2 30.528 0.000 51.2±11.6 40.5±9.7 10.007 0.000 278.5±35.6 163.6±22.1 38.779 0.000 55.6±8.7 41.3±6.5 18.622 0.0000
2.2 胎盘前置与植入出现情况
瘢痕组前置胎盘有19 例,占9.5%(19/200),胎盘植入有 18 例, 占 9.0%(18/200); 常规组 3 例有前置胎盘,占1.5%(3/200),2 例有胎盘植入,占 1.0%(2/200)。 两组瘢痕组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的几率对比瘢痕组较多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4、13.417,P<0.05)。
2.3 并发症出现情况
瘢痕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是20.0%,常规组是5.0%,组间对比瘢痕组明显较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71,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n(%)]
2.4 子宫切除情况
瘢痕组15 例接受了子宫切除术,占7.5%(15/200),常规组2 例接受了子宫切除术,占 1.0%(2/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2,P<0.05)。
3 讨论
剖宫产是对高危妊娠、 异常分娩进行处理, 以对产妇、围产儿生命进行挽救的手段,WHO 提出,剖宫产几率需控制为10.0%~15.0%,不可超过。但在孕妇观念、医学发展等影响下,我国剖宫产率上升趋势日趋明显,相关统计显示,近些年,我国年剖宫产率达到了50.0%左右[3]。 虽然现阶段麻醉、手术技术不断提升、剖宫产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可对阴道助产对母婴造成的损伤进行避免,在一定程度可使围产儿、产妇病死率降低。但剖宫产毕竟属于创伤开放手术的一种,有较大的并发症风险[4]。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瘢痕子宫产妇也不断增多,对于瘢痕子宫孕妇的分娩方式, 临床上一直有较大争议存在。 在二次剖宫产的指征中,瘢痕子宫是重要的一条,这主要受家属对不良妊娠结局的惧怕、 产科医生风险意识不断提升的影响,接收到瘢痕子宫孕妇时,部分临床上过度对阴道分娩子宫破裂的危险性进行强调, 不对阴道试产进行实施,直接施予剖宫产手术[5]。 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对瘢痕子宫行阴道分娩的可能性进行了强调, 有研究指出[6],在二次妊娠的瘢痕子宫孕妇中,仅0.32%至1.40%会有子宫破裂存在。 从这里看来,瘢痕子宫并不是剖宫产的一个绝对性指征,对于有阴道试产指征的孕妇,确保各项准确齐全的前提下,临床上可施予阴道试产。
此外,瘢痕子宫孕妇妊娠时,胎盘在瘢痕处着床的几率较大,子宫破裂、前置胎盘等发生的几率更大,使剖宫产手术难度增大。 同时,瘢痕子宫孕妇再次行剖宫产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子宫瘢痕处会变薄,相关功能会受到损坏,胎盘为了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就会植入到基底层中, 使胎盘粘连出现, 而在腹腔与盆腔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炎症等影响下,会致使盆腔与腹腔粘连出现[7]。 同时,瘢痕处的子宫弹性较差,会对子宫的收缩力造成影响,使切口撕裂危险性增大,加之粘连、子宫破裂的影响,产后出血极易发生。 再次于瘢痕处作切口,会使切口的愈合受到影响,需要更长的愈合时间,产妇需承受更大创伤,宫颈、阴道中容易有病原体进入,使产后感染出现。
该次研究对瘢痕与非瘢痕子宫产妇的剖宫手术情况进行对照,结果显示,瘢痕组手术用时、分娩用时、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较常规组长, 瘢痕组术中及产后的出血量明显较常规组多(P<0.05);瘢痕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几率分别为9.5%、9.0%,与常规组的1.5%、1.0%对照明显较高;瘢痕组20.0%出现并发症,相较于常规组的5.0%明显较高 (P<0.05), 瘢痕组 15 例接受了子宫切除术,占7.5%(15/200),常规组 2 例接受了子宫切除术,占 1.0%(2/200)(P<0.05)。 严传玉[8]在其文献研究中观察组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分娩时间的(13.2±1.8)min 与该研究中瘢痕患者分娩用时的(13.1±2.3)min 相差不大,证实该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可靠性。 可见,相较于非瘢痕子宫,瘢痕子宫孕妇行剖宫产有较大的危险性,不仅手术持续时间长、失血量多,增加产妇痛苦,而且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并发症多,对一些并发症进行处理时,往往需对子宫进行切除,对产妇生理、心理造成较大创伤。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 我国瘢痕子宫产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未对剖宫产进行严格的控制, 瘢痕与非瘢痕子宫比较,前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9]。 且瘢痕子宫会使腹腔粘连出现,使二次剖宫产入腹的难度增大,产妇需承受较大痛苦。
综上所述,在产科临床工作中,一方面,需对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更为严格的把握, 对于不存在指征的孕妇,积极对孕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使其对阴道自然分娩、破宫产有正确的认识,尽量选择阴道分娩,以实现剖宫产的有效预防,使瘢痕子宫减少。 另一方面,对于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孕妇,对其实施全面性评估,对阴道试产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于无绝对剖宫指征的孕妇,在将相关准备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可积极施予阴道试产,以使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安全性提升。 此外,产科临床需不断对阴道助产技术进行提升,对首次剖宫产指征进行更为严格的掌握,使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减少,从而使瘢痕子宫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