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时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对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
2020-10-14肖文生黄盛曾泓滔
肖文生,黄盛,曾泓滔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高州 525200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 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心绞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1-2];临床研究显示:科学的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STMEI 患者25%左右的心血管事件,并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心脏功能[3]。 该次研究将 2017 年 3 月—2019 年 3 月收治的 63 例 STEMI 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以深入剖析抗血小板治疗应用于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63 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符合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颅内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癫痫、意识障碍、恶性肿瘤以及存在脑损伤的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n=32)男性 19 例、女性 13 例;患者年龄 45~69岁,平均年龄(55.3±5.2)岁;冠心病病史 2~9 年,平均病史(6.3±1.1)年。对照组(n=31)男性 18 例、女性 13 例;患者年龄 48~71 岁,平均年龄(56.2±5.7)岁;冠心病病史 2~11 年,平均病史(6.8±1.6)年。 研究经伦理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统计学软件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院前急救,包括: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镇痛、吸氧及相关并发症救治,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和血压变化;患者入院后根据其情况使用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以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减少血栓形成; 对于低氧血症患者立即给予面罩加压吸氧或气管插管通气;心律失常患者给予电除颤、阿托品和胺碘酮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救治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院前抗血小板治疗,方法:选取替格瑞洛(国药准字:H20130058)180 mg, 以及阿司匹林 (国药准字:H44021139)300 mg,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严格执行低钠饮食。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的心功能,选取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③随访6 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7 d 的 LVEDV、LVESV、LVEF、CO 4 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组别 LVEDV(mL) LVESV(mL) LVEF(%) CO(L/min)观察组(n=32)对照组(n=31)t 值P 值143.29±10.39 128.71±9.72 5.746<0.001 72.03±7.33 64.19±6.50 4.486<0.001 47.02±6.11 40.98±5.32 4.179<0.001 5.50±1.19 4.55±1.06 3.342 0.00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n(%)]
2.3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
随访6 个月显示: 观察组共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 例、心律失常1 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25%(2/32);对照组共出现心绞痛2 例、脑卒中1 例、急性心肌梗死2 例、心律失常1 例、 心源性死亡1 例,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58%(7/3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ST 段抬高,由于凝血因子大量释放的原因而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 并最终导致心肌血流灌注量无法满足正常的心功能需求[4-5]。因此在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溶栓治疗或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的核心[6]。 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不具备进行PCI 治疗的医院, 在STEMI 患者的救治中于患者入院前30 min 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心肌坏死面积并降低循环阻力和患者的胸痛发作频率[7]。从临床经验的总结来看,左心室不仅直接参与泵血,同时也是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部位[8],STEMI 患者受到疾病和疾病发展的影响,心脏结构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9],泵血所形成的压力也会相应的升高, 进而导致心脏收缩和外排紊乱,进而使心肌收缩能力和每搏输出量降低。 梁炯林等[10]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 与该文研究相一致,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 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STEMI 患者的左心房压力, 进而恢复既已梗死的动脉。 另一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具有相对良好的安全性。 院外随访6 个月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 提示院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STEMI 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但须特别点出的一点是: 替格瑞洛作为一种临床新药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患者用药后发生血尿酸水平升高、肌酐升高及心动过缓的可能性较低,但出现出血、呼吸困难的潜在风险依旧存在, 临床应用时医师须合理掌控替格瑞洛较为独立的药理学特点, 密切把握该药物的用法用量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11-12]。
综上所述, 在STEMI 患者的急救中加入院前抗血小板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该治疗方法安全性相对良好,方法经过对比研究确认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