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支护工艺研究

2020-10-14王旭满

煤矿现代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网兜铁丝网试验段

王旭满

(山西高平科兴新庄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1 工作面概况

高河能源矿业位于山西省长治境内,区域批复可采煤层为4#煤层,401综采工作面为4#煤层的首采面,工作面全长480m,煤层平均厚度为2.8m,采高约为2.1m,4#煤层伪顶为炭质泥岩,平均厚度为0.6m,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度4.88m,基本顶为细粒砂岩,平均厚度8.4m,直接底为砂纸泥岩,平均厚度3.23m,根据矿压观测结果显示,工作面初次来压的步距大约在26~28m之间,来压最大强度为62MPa,工作面周期来压的步距大约在18-22m之间,来压最大强度为66MPa。

2 切顶卸压顶板力学特征

在进行切顶卸压自动成巷工艺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直接顶垮落,基本顶悬露的面积不断增加,当基本顶的上覆载荷超过其承载极限时,会出现基本顶垮落坍塌的现象,并对沿空留巷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由于基本顶悬顶位于沿空巷道的顶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存在于基本顶与上覆岩层中的接触面扩张,接触应力会明显降低,基本顶与上覆岩层由于变形的不一致性会逐渐出现层间的错位、偏移现象,最终在对两者的接触面形成一定程度的剪切破坏[1-2]。

2)在基本顶悬顶的作用下,巷道内部应力出现积聚现象,特别是位于采空区一侧的巷道,其顶板下沉量与顶板离层现象要远远高于巷道内的其它区域,巷旁支护也会由于悬顶梁的旋转而产生较大的困难[3],此时,需加强巷道的支护强度,避免因支护强度过低而造成支护设备被压死、甚至是压垮的现象。

3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支护优化设计

3.1 端头支架优化设计

随着401综采工作面的推进,对采空区的垮落情况及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测分析,监测数据显示,401工作面在顶板初次来压后,运输顺槽出现了大面积的悬顶,顶板垮落现象较为严重,工作面在周期来压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出现了较大范围的贯通裂隙,工作面端头支架对顶板锚索、网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保证巷道顶板的稳定性,现对端头支架进行优化设计,具体优化工艺如下:

1)当401综采工作面推进到切眼位置时对1#端头支架进行回撤;

2)对焊接推拉头进行重新加工,具体做法为:采用不小于20mm的厚钢板制作四块加高块件(加高块四周需焊接起吊环),并在加高块的中部设置防压块件,各防压块件采用12#工字钢均匀布置;

3)对2#端头支架向机尾处进行偏移,偏移距离为300mm;

4)对3#端头支架向机尾处进行偏移,偏移距离为1100mm;

5)在端头支架上方焊接加高块件,保护顺槽锚索不被破坏。

端头支架优化布置断面图与设计三视图如图1、图2所示。

3.2 顶板挂网优化设计

为防止采空区的矸石垮落进入到巷道内部,一般通过对工作面端头支架处架设铁丝网、钢丝网等技术手段阻止矸石的滑入,即将铁丝网的两端分别与端头支架、顶板进行搭接,进而形成一层保护网,阻挡矸石的进入[4]。在工程施工中,在多处侧帮铁丝网中出现了“网兜”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止采空区矸石进入巷道的同时,也对巷道的整体成巷以及后期的喷浆加固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5],因此,现对顶板挂网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整体成巷的效果。

图1 端头支架优化布置断面图

图2 端头支架优化设计三视图

“网兜”的形成是造成整体成巷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对“网兜”的优化处理的是研究的重点,在施工生产中,完全将“网兜”去除、避免“网兜”的出现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尽量避免“大网兜”的出现,减小“网兜”出现的数量是施工的目标。

在对支架顶部进行铁丝网铺设时,需保证铺设长度与工作面长度保持一致,铁丝网的搭接长度可由公式(1)确定。

式中:Ld、L、Ly分别为铁丝网的搭接长度cm。铁丝网宽度cm和铁丝网压底长度cm;H为巷道高度cm;d为水沟沟深cm。

3.2.1 优化设计方案

为确定出最佳试验方案,试验共制定4阶段的分组试验,试验段编号分别为A、B、C、D试验段,各阶段的试验巷道长度为10m,高度为2.3m,各试验段的位置示意如图3所示。

由巷道高度将网和顶板两者搭接的宽度进行设定,本次设计想将最佳试验效果确定出来,共制定了A到D四个不同的试验阶段。每个阶段的巷道高均为2.3m,长度均为10m。具体阶段位置见图3。

图3 各试验段位置示意图

各试验段参数设置如下:

A试验段:设定铁丝网与顶板的搭接长度在0.65 m~0.9m之间,通过公式(1)可确定出另一端压底的长度在0.6m~0.85m之间;

B试验段:设定铁丝网与顶板的搭接长度在0.9m~1.15m之间,通过公式(1)可确定出另一端压底的长度在0.35m~0.6m之间;

C试验段:设定铁丝网与顶板的搭接长度在1.15m~1.3m之间,通过公式(1)可确定出另一端压底的长度在0.2m~0.35m之间;

D试验段:设定铁丝网与顶板的搭接长度在1.30m~1.50m之间,通过公式(1)可确定出另一端压底的长度在0m~0.2m之间。

对试验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对各试验段产生的网兜尺寸进行监测,利用反馈回的数据对方案随时调整,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安全隐患,对于出现的网兜,在监测记录的同时,需将铁丝网一端与网兜起始处进行搭接,另一端埋设在水沟中,防止矸石落入巷道,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

3.2.2 试验效果分析

按照预设方案对各试验段产生网兜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主要参数包括网兜高度以及网兜深度,A、、B、C、D试验段距工作面距离与网兜深度、高度的关系曲线分别如图4、图5所示。

图4 A、B、C、D试验段距工作面距离与网兜深度关系曲线图

对图4、图5进行分析可知,随着工作面的持续推进,布设的铁丝网随矸石数量的增加出现了网兜,网兜的深度、高度与铁丝网的搭接长度与压底长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在各试验阶段中,网兜效果最好的一组为C试验段,即当铁丝网搭接长度为1.15m~1.40m,压底长度为0.2m~0.35m时,试验效果最好,其产生的网兜高度在5cm~25cm之间,网兜深度在3~18cm之间,该试验方案能够较大程度地利用材料,有效阻止采空区矸石蹿入巷道,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图5 A、B、C、D试验段距工作面距离与网兜高度关系曲线图

4 结 语

采用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后,巷道靠近采空区的帮部主要是以采场顶板岩石为基础,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位于采空区一侧的巷道顶板应力积聚,给巷道支护带来较大困难,针对高河能源401综采工作面在周期来压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出现了较大范围的贯通裂隙,工作面端头支架对顶板锚索、网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的问题,进行了端头支架优化设计与顶板挂网的优化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实现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网兜铁丝网试验段
基于阳江核电厂冷源拦截网兜材料替换可行性研究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铁丝网育苹果大苗一法
鹰狼大战
海边捉蟹
点点破案记(三)
——铁丝网丢失记
垂钓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网兜与大鱼
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在沪宁高速公路照明试验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