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后镇压对提高小麦出苗率的影响试验
2020-10-14任孝忠鲁海燕李惠吉
任孝忠,鲁海燕,李惠吉,李 平
(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弥勒652399)
弥勒市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1.33万hm2,是云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居云南省第3位,是弥勒市小春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弥勒全境海拔870~2 135 m,适于小麦种植的区域广泛。全市12个乡(镇),除竹园、朋普2镇外,其余10个乡(镇)均有种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1 600 m的弥阳、新哨和虹溪坝,其余7个山区乡(镇)均有面积大小不一的种植。
近年来,气候变暖,小春生产上干旱日益严重,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几个主产区虽然水利实施齐全,但由于水源不足,设施功能弱化,而山区乡(镇)因没有配套的水利设施,全市小麦生产基本上都是雨养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加之播种技术粗放,农户传统种植方式都是人工撒播后机械旋耕,小麦生产上播种困难、出苗不好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全市平均单产一直在2 025~2 250 kg·hm-2徘徊,为解决小麦出苗问题[1],提高小麦产量,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7年、2018年连续2年引入小麦播种机(西安亚奥农机公司生产的TNB-220Z5/9旋播施肥机,后面带镇压滚轮),开展小麦播后镇压试验,探索其在生产中的实际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7年试验安排在弥勒市虹溪镇太和村委会太和小组,东经103°19′09.64″,北纬24°07.51.74′,海拔1 464 m。土壤为砂壤,前茬为玉米,无灌溉条件。土壤肥力中等。
2018年试验安排在弥勒市虹溪镇太和村委会新龙小组,东经103°19′33.64″,北纬24°08.24.03′,海拔1 463 m。土壤为砂壤,前茬为玉米,无灌溉条件。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云麦53和弥136-7,机械为西安亚奥农机公司生产的TNB-220Z5/9旋播施肥机,后面带镇压滚轮(行距25 cm、播深5 cm)和农户传统使用的小型旋耕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机械镇压,即TNB-220Z5/9旋播施肥机播种,播后镇压;处理2,人工开沟条播,即播后覆土、无镇压;处理3(CK),传统种植,即人工撒播,播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各处理面积均为666.67 m2,不设重复。播种量为基本苗300万苗·hm-2,根据品种的发芽率、千粒重折算称量到各小区(不计田间出苗率)。各处理除播种方式不同外,其余田间管理措施完全一致。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地整理
前茬收割后,用大型旋耕机进行土壤耕翻,深度20 cm,拖平墒沟、平整墒面、细碎土垡。
1.4.2 播种
2017年试验,10月27日降雨,土壤墒情一般(达不到播种的水分要求),2017年11月3日播种,品种为云麦53,各处理按基本苗300万苗·hm-2,折算称量种子到各小区,机械镇压用TNB-220Z5/9旋播施肥机播种,行距25 cm,播深5 cm,播后滚轮镇压;开沟条播采用人工开沟、条播,行距25 cm,播深5 cm,播后人工覆土、无镇压;传统种植采用人工撒播,播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1次。播种后到11月22日一直无有效降水,出苗不足。
2018年10月26日降雨,由于前期旱情严重,播种时土壤墒情一般(达不到播种的水分要求),11月1日播种,品种为弥136-7,按基本苗300万苗·hm-2,折算称量种子到各小区。机械镇压用TNB-220Z5/9旋播施肥机播种,行距25 cm,播深5 cm,播后滚轮镇压;开沟条播采用人工开沟、条播,行距25 cm,播深5 cm,播后人工覆土;传统种植采用人工撒播,播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1次,到次年的1月7日,一直无有效降水,导致出苗、分蘖严重不足[1]。
1.4.3 施肥
2017年:用尿素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10 kg·hm-2均匀撒施于墒面,然后播种。11月23日降雨后,施分蘖肥尿素225 kg·hm-2。
2018年:由于播后一直无降水,分蘖肥无法施,直到2019年1月4日降水9.4 mm后才施尿素225 kg·hm-2作穗肥.
1.4.4 病虫草害防治
2017年:2017年11月25日用骠马进行试验田化学除草。2017年12月29日和2018年2月26日,用三唑酮和吡虫啉进行人工喷雾2次,防治白粉病、锈病和蚜虫。2018年3月6日用吡虫啉、三唑酮和磷酸二氢钾进行1喷3防。
2018年:由于试验地墒面一直干燥,不利于田间化除,加之杂草不多,所以试验地只是在2019年2月28日,用三唑酮和吡虫啉人工进行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和蚜虫。3月11日,用吡虫啉、三唑酮和磷酸二氢钾进行1喷3防。
1.4.5 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
2年的试验,各处理从出苗到收割,均是进行定点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个样点调查面积1 m2,调查试验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成熟后每个样点取50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1.4.6 收割
2017年:2018年4月26日人工收割、4月30日脱粒,扣除杂质和水分后全田计产。
2018年:2019年4月10日人工收割、4月15日脱粒,扣除杂质和水分后全田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年的试验,3个处理中,处理1的基本苗、出苗率均位居第1,处理2居第2位,处理3(CK)最低。基本苗处理1比处理3(CK)高出59.85万苗·hm-2,出苗率提高了19.97%;处理2比处理3(CK)高出9万苗·hm-2,出苗率提高了3.02%。
表1 2年试验出苗情况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1比处理3(CK)的有效穗增加了22.65万穗·hm-2,增长率为9.14%;穗实粒数增加了2.15粒,增长率为5.44%;千粒重增加了1.65 g,增长率为3.24%;产量构成三要素均比处理3(CK)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而其中最关键的有效穗增加幅度最大。处理2比处理3(CK)有效穗增加了3.45万穗·hm-2,增长率为1.39%;穗实粒数增加了2.7粒,增长率为6.83%;千粒重比处理3(CK)增加了0.6 g,增长率为1.18%;其中穗实粒数增幅最大。最后的实收计产结果表明,处理1的实际产量居第1位,比 处 理3(CK)增 产975.45 kg·hm-2,增20.06%;处理2的实际产量居第2位,比处理3(CK)增产367.65 kg·hm-2,增7.56%。
表2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结果
3 讨论
在小麦实际生产中,3种播种方式中人工开沟条播由于人工成本投入过大,仅仅是科技部门试验上会采用,农民不愿意接受。机械化播种,需要投入农机作业成本1 050元·hm-2,传统的播种方式,农民不计自己的人工成本,需要投入微耕机燃油费300元·hm-2左右,虽然机械化播种比传统的播种方式增加了750元·hm-2的成本投入,但是机械化播种能有效提高出苗率和产量,按2年试验的平均单产来计,机械化播种比传统种植增产975.45 kg·hm-2,按市场平均价2.3元·kg-1计,增加产值2 250元·hm-2,扣除多投入的750元·hm-2,机械化播种比传统种植可以增加产值1 50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