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以四首独唱作品为例

2020-10-14钱京涛

乐府新声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曲艺术歌曲演唱者

钱京涛

[内容提要]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一直是音乐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从其产生到发展,其间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也诞生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些作品的演唱技法问题,不少学者们撰写了相关的文章,其中涉及到气息、咬字、情感等诸多方面,本文拟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代表性作品演唱分析,以及对比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异同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概述

关于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界定问题,从时间上来划分,是从1840年起至今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全部艺术歌曲作品。若按此逻辑进行细分,还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中国“近代”和“现代”艺术歌曲两部分。即近代艺术歌曲的时间节点为1840年起至1949年,现代艺术歌曲的时间节点为1949年起直至现今。因而,本文拟以上述时间段入手,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诸多问题加以论述。

(一)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产生及发展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以黄自、青主等人为代表,作品中歌词多取自古诗词,风格典雅古朴。其中,青主的《大江东去》一曲被称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为其后的艺术歌曲创作奠定基础。到了40年代左右,出现了像谭小麟、江文也、黎英海等作曲家,他们的作品更是在吸纳、借鉴前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洋的作曲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谭小麟自创的“五声十二音”技法等等。建国后,许多作曲家们热衷于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创作出很多艺术歌曲。80年代及以后的作品风格愈发贴近现实生活,一些是带有明显的歌颂真善美现实意义的歌曲。

(二)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代表作曲家及作品

纵览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二十年代有黄自的《花非花》、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等;四十年代有谭小麟的《清平调》、江文也的《水调歌头》等;五、六十年代有《卜算子·咏梅》;八十年代有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等,九十年代及现今的作品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从上述代表作品中可知,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在演唱时,近代与现代的作品也必然会有所联系、有所区别。对于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问题的论述,下文将按照近代与现代两个时间段,并从中各选取两例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并试图探寻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对于演唱艺术歌曲而言,需要注意行腔的平稳性与气息的流动感,使声音与音乐达到完美契合的状态;在表演中还要表达出作品中隐含的细腻、含蓄的深挚情感,用质朴、平实的歌唱力图还原该曲的本真。下面以青主的《大江东去》与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为例进行分析。

(一)《大江东去》

作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鼻祖,《大江东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创作也是别具一格,让人在欣赏过之后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大江东去》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时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所作,同时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技法,使该作品中质朴、平直的气息与豪迈、雄浑的格调并存,既兼具中国古典的诗意,又富有幻想性的浪漫色彩,作品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流露出身在异国他乡对祖国强烈的思念之情。

歌曲共分三个部分。即“大江东去”到“三国周郎赤壁”为第一部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到“一时多少豪杰”为第二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到“一尊还酹江月”为第三部分。

歌曲开头,采用了弱拍强音,稍慢的速度与4/4的方整节拍为全曲平添了庄严感。“大江”两个字是上四度的跳进,形象地描绘出大江拍岸的壮观景象。之后,经过一个简短的环绕音,到了“浪淘尽”这一句时,力度陡然转弱,与之前的强劲力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句的旋律线条明显向下,经过一个向下的五度进行,落在了不稳定的导音上,给人以未尽之感。接下一句转为强音,旋律再次采用级进下行的手法,此处出现降六级音,调性有向和声大调转换的倾向。

例1.

第二乐句,在经过了一段漫长的间奏后,歌曲以较弱的力度进入,运用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型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场景,节奏的停顿将人们置身于赤壁古战场的激烈战争场中。随后重复手法的运用有一种层叠的效果,有利于渲染“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另外,在“画”和“杰”这两个字处,运用了自由延长,并以导音作为终止音,给人以无限遐想。

例2.

在下段的开始处进行了向下属方向的转调,这种向远关系的转调暗示着情绪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首与追忆,在情感表现上也愈发深沉、浓厚。开始时旋律平稳,首次出现的大跳在“小乔初嫁了”这一句,下一句“雄姿英发”则是运用连续向上的级进来展现周瑜坚定挺拔的英雄形象。后句中的“纶巾”、“谈笑”四个字则运用短小环绕进行的十六分音符来展现诸葛亮的从容气度。而到了下一句时,从主音开始一直持续上升至全曲最高音,即小字二组的la,力度也达到了最强,展现了“樯橹灰飞烟灭”的激烈战争景象。

例3.

之后力度突弱,到“早生华发”一句处出现了降低中音的处理,小调色彩透出。总体来说,与上片相比,这一部分跳进频现,跨度较大,临时升降音运用较少,情感的表现也更为直白。

例4.

最后一句被单独列出,调性回到原调,前半句力度很弱,“人生”与“如梦”二字进行了断续处理,表现了人生正如虚幻的梦境一般,转瞬即逝。最后“一樽还酹江月”有力地结束在了强音上,意味着全曲的情感得到统一与回归。

例5.

《大江东去》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基于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与良好把握,再对作品进行二度诠释。

进行演唱时,首先要做到对气息的完美把控。作品的整体风格是肃穆、庄严、豪迈的,需要极强的气息才得以塑造出雄浑的声音效果,使声音具有穿透力与感染性。歌曲的开头,一出场便以强音开始,这就要求演唱者有雄厚的气脉能压住全场;而第二句突然的转弱,就要求气息的平稳转换,即从强过渡到弱。而在“千古风流人物”中的“物”字,属于一字多音,这就要求演唱者气息一定要连贯,中间不能出现断续、停顿的现象。此外,像在“故垒西边,人道是”这一句中,有很多短小音符,要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就需要做到“声断而气不断”,即虽有频发而又密集的空拍,但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音乐仍在进行。

气脉应随着演唱的需要而灵活变换,做强处理时,应多使用胸腔和腹腔的共鸣,给予声音以力量感,利用强气息流来支撑,声音是聚拢、收束的;而弱处理时,则应迅速将声音松下来,此时的声音是松散、外放的。在第二段时,一字对多音频现,特别是到“纶巾谈笑间”处,音符密集且短小,这即是对演唱者气息的圆滑、流畅度的考验。

(二)《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艺术歌曲也是近代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为赵元任根据刘半农的白话诗谱曲所成。该作品诗意浓厚,注重押韵,每一节中的韵脚皆有不同,这种富有特点的韵辙增进了音乐的律动感,使该艺术歌曲富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作品为降E调,旋律自由,节奏舒缓。每一节的开头均采用弱起音,表现细腻真挚的情感。第一节“天上”二字便是mi sol小三度向上,之后的“飘着”是这二音的紧缩模仿。第二句与第一句构成了合头,第三句的起始音是一个衬词“啊”属于典型的一字多音现象,共拖出一个六拍的长音。此处的衬词非常有特点,为环绕式进行,囊括了主和弦的三个音,使调式更为清晰,使情感更显柔和。后一句的开头“微风”二字同样使用两个中音sol,与前一句构成了“鱼咬尾”。在此句中“头发”的“发”字,为六度的向下大跳,情绪也上升至高潮,之后情绪恢复平缓,来到主题句“教我如何不想他”,末尾落于主音。

例6.

第二节第一句开头的“月光”处运用了la re do三个音,到第二句结尾再次出现“月光”时,这三个音也再次出现。下一句“这般蜜也似的银夜”与前一段的第三句“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旋律一致,但主题却有很大区别,此处向上大七度跳进,最后也未回归到主音,而是落在了属音上,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例7.

第三节的前两句旋律平稳,环绕进行,前两句的尾音落在主音E上。其后在衬词处,向平行小调转调,过渡到e和声小调,调性的转换为音乐平添了一份忧郁与暗淡色彩,使全曲的情感表现更为丰富。

例8.

最后一节的前两句存在一个临时的移调,即暂时转向下属方向调,前三个字“枯树在”运用和弦的第一转位奠定了a小调的基调。第一句“枯树在冷风里摇”的“枯”字降至全曲的最低音,这一句的情绪触及底部,旋律深沉而悠扬,后一句“野火在暮色中烧”与前一句构成“顶针”结构,之后的“烧”字,经过了一个倚音的波动后落于主音上,与前一句落音保持相同,形成“合尾”。

随后,在衬词句处回到了原调降E大调,在经过衬词句的向上带动后,整体旋律再次回到了中音区。在倒数第二句“西天还有些残霞”处两次触及到小字二组的主音,但“残”字则下跳六度,使旋律陡然降低。全曲最后一句速度放慢,以较低音区起,逐步向上,最后的三个字“不想他”力度变强,最后落在主音上,形成全曲的完满终止,再次点题,表现了对恋人的无尽思念。

例9.

这首歌曲含蓄细腻,深情真挚,因而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也要注意在技术充分展现的同时要将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如实地表达出来。

这首作品旋律较为平稳,以级进为主,跳进较少,因而在气息的处理上也应平稳。同时,气息的强弱要作出对比,符合节拍特点,3/4拍要符合“强 弱 弱”的规律,为音乐塑造一种舒缓、悠扬的整体效果。第一节前两句旋律起伏不大,而在第二句的末尾处“些微”二字出现了上四度的小跳,此处前后衔接需顺畅、连贯。下一句衬词处是一个长连接句,句中的附点处理需要气息流畅,相应地,气息要随音符的从低升高而由弱转强。

该曲旋律流动性较强,常在平稳的音乐中流露深沉的情感。首先,最能够突出表现情绪转化的就是跳进的处理,该作品中幅度较大的跳进象征了情感的突变,通常是由情绪的制高点迅速下落,或是从低谷处陡然上升到高潮,如此剧烈的变化直白地表现出内心的起伏不定。除上述特征之外,调式的几度转换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歌曲最先以大调出现,之后转向同主音小调,并在小调的基础上向下属方向推进,最后回到原来的大调收尾,大小调的交替出现象征情感的转化,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表演时必须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原曲的内涵,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去,继而将情感的变化完美地还原出来。

三、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与近代作品相比,在题材、内容、结构等方面均有变化和扩充,在已历经了近百年的发展与变革,到这一阶段,作曲家对于国内艺术歌曲的创作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代艺术歌曲创作正是在前人们的创作经验基础上,在新时期进一步向前发展,其创作水平与演唱技术也上升到新的高度。下文将以《看你的眼》、《故乡梅雨》二首代表性的歌曲为例加以详析。

(一)《看你的眼》

《看你的眼》是由阮志斌作词、金奇作曲,石倚洁演唱的艺术公益歌曲。歌曲记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眼角膜捐献的故事,是为纪念捐献者而作。旋律朴实,感人肺腑,深入人心,多次运用节拍的变换来表现情感的变化。该曲共分三个部分,情感也是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发展而逐层推进的。第一部分开头为慢速,运用悠扬的4/4拍,充满着对捐献者的深情怀念。第二句是下属和弦的分解,分解和弦式的绕行将回忆中亲切的情态尽善尽美地展现出来。第三句的前两拍位仍然采用主和弦的分解,后面则采用级进式的逐级下行。第四句出现渐慢处理,之后在“流连”二字处运用切分音,其后伴随带前倚音的四度上跳。旋律的推进形象地描绘了冬去春来、日落月圆的岁月更迭之景象,为下一句“每当看到你的眼时,心中就会产生幸福感”做铺垫。本节的最后一句以主音结束。

例10.

第二段与前一段的首句运用相同的旋律构成合头,从第二句处开始发生变化,此处运用临时的降音暗示乐曲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即同时降低三级与七级音构造出小二、小三度来表现压抑、晦暗的情绪,同时暗合了“阴阳分隔的瞬间”。其后的一个半小节与前段保持一致,变化从“多少眷恋”开始,此处旋律盘桓至高音区,并从“眷恋”二字起,速度渐慢,节拍拉长,仅“眷”字便占据三拍,“恋”字后又运用自由延长来表现对已故的捐献者的深切依恋与无尽怀念。之后回归原速,旋律同前段,用“花谢、天塌、地陷”来表现对于自己的心碎,后一句的基本与前一节相同,形成合尾。

例11.

下一节在开始处向中音方向转调,也是本曲的最后一段。情绪进行至高潮,开头在高八度音位完成了对主旋律的再现与诠释,高亢的旋律使音乐更为深挚感人,仿佛从他的眼神中又看到了捐献者的音容笑貌。其后回到原调,旋律进行变化再现,表现人虽已不再,但大爱无疆,这份爱心将永远绵延下去,此节中的最后一句经过渐慢处理,再次高度称颂了捐助者无私的爱,结尾两句再次渐慢反复,最终以渐弱的长音结束,表现出对捐献者的思念就像月光一样相伴自己无眠,再度表现了对捐助者的深深怀念。

例12.

演唱这首艺术歌曲,首先就是要掌握其中的情感处理。若想完美地诠释出作品所要表现的对于无私奉献的歌颂之情和对于捐献者深深的怀念之情,演唱者需通过自身感情的代入将其完美详尽地展现出来。

下面以原唱石倚洁的演唱版本为例进行详析。作品开始处,便充满了回忆性,好似在诉说着与捐助者的过往。环绕悠长的声音将这种对于故人深情的怀念展现得十分到位。注意此处的演唱性艺术在于这三段在演唱音色与情绪上有对比,层层推进。第一段主要以平稳的音调来表现对往昔的追忆,声音是含蓄平缓、向内收拢的。当发展到第二段时,情感得到进一步推进,此处的声音充满着压抑、酸楚,音色非常黯淡,力度也控制得较弱,为下一段情感的全面抒发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段后有一个连接句,这一句借用了咏叹调中花腔高音的假声演唱的方法,声音由高向低、由外放趋于收拢。这一句直接影响了第三段的情感基调,第三段作为全曲最后一段,是全曲情感的高潮与升华,此处的声音完全放开,力度很强,声音升至高峰处则宏亮宽广,降至低壑则细腻悠长,可谓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最后通过气息的持续延长收束在低位置的处理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使人产生无限的追思。

(二)以《故乡梅雨》为例

《故乡梅雨》是由吕中作词、张显真作曲的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作品。歌曲主要借故乡梅雨之景来表达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

歌曲短小精悍,为二段体,采用分节歌形式,简单的旋律中流露着对于故乡深切的眷恋。前两句在音高上构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离家的人们想起家乡时心中强烈的情感变化,第三句中间经过了一个八度的上跳,情感急剧上升。继而沿着经过音下行到六级音,此处使用多个相同的音增强堆叠感,营造一种迂回反复的效果,表现梅雨所带来的枝叶繁茂、绿意盎然的故乡景象。本段的最后一句开头处运用小二度的环绕进行作为起始音,表现绵绵的春雨无声滋润着大地此后,旋律经历了八度的跳进,直接将情绪代入高潮。

例13.

进入第二段,整体上升到了高音区。前三小节采用了模仿手法,其中的后附点逐次下降,好似由远及近,将梅雨中传来的牧童歌谣和山姑的欢声笑语诸多故乡之景一点点带到了我们的面前。其后,出现由高音do级进下行至si,并衔接下一小节的la,经过展衍后下行五度结束在mi上,为后一小节的中低音作下铺垫。紧随其后的是对前一小节乐句的模仿,此处相同的旋律在不同音位上的处理手法再度强调了故乡梅雨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最后一句再次用舒缓的情绪表达了对于故乡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于家乡的思念,速度放慢,节奏拉宽,是倒数第二句歌词的慢重复,最后以下中音结束了全曲,给人以余音未尽的感觉。

例14.

这是一首亲切、抒情的艺术歌曲,重点在于演唱者对于歌曲中所流露出的深挚感情的把握。在乐曲刚开始时,前两乐节在音高上形成了较大反差,首句起音较高,声音要饱满,满含着对故乡的怀念。而第二乐节则是对比性质的低音,八度跳进要求演唱者有宽广的音域以及精准的音位定位。在“催绿了”这一句,其后紧跟的一小节全部都由同音反复的la构成,此处要求演唱者的气息平稳,断连分明,将每一个字都清晰表现。其后在演唱衬词句时的上跳八度,气息需流畅,过渡自然。从下一段中的“梅雨里飘来”这一句开始,声线上扬到了高音区,此处的声音热烈而饱满,空拍处气息自如灵活,同音后附点突显声音良好的弹跳性,连续几处递进的模仿乐句更是将这种故乡的梅雨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尾句的“洒在我爱里”这一句处,饱含深情的声音在经过四度上跳后,情绪到达全曲顶峰,表现了故乡的绵绵的梅雨好似无尽地洒在自己心中,再次高度展现了自己对于故乡的热爱。

四、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异同

从上文的论证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艺术歌曲按时间段可以划分为近代和现代作品,这两个时间段的作品在演唱上各有自己的风格与特征。它们在风格上既存在借鉴与承袭,又有变化与不同。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二者是存在相当程度的联系的:现代艺术歌曲借鉴和继承了近代作品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但二者亦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下文中将从发声状态、表演风格、情感表达和咬字吐腔四个方面来比较二者在演唱方面的同与不同。

(一)从发声状态论述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的异同

首先,二者在发声状态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注重发声状态要自然,气息要均匀饱满,从而达到最佳的展现效果。

再说不同之处:从发声状态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是较为突出展现雄浑的气息,更加注重对于全曲整体气势的把握。如《大江东去》在演唱上就要展现出汹涌浪涛的宏大场面。而像《我住长江头》等同样具有这一特点。作品的发声较为平直朴实,追求原声的本质展现。对于气息的要求则多为平稳流畅,注重上下句的对称与均衡。

而现代艺术歌曲作品则更注重细节处的对比,句与句之间以及句子内部都有较大的反差,起落幅度较大,这在演唱的实际发声中表现为带有一定的炫技性质。像《看你的眼》和《故乡梅雨》中的高潮段落,就是对于高音的挑战。

(二)从表演风格论述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的异同

从表演风格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共性在于都强调舞台效果对于整体表演的重要性。

但近代艺术歌曲在表演上比较重视舞台效果的艺术性,往往对舞台的布景有较高的要求,偏重于程式化,目的是为较好地还原该作品所要表现的内涵与意蕴。

而对于现代艺术歌曲的表演要求则要简单、灵活得多。演员的表情、动作也较自由,现代化的舞美赋予演员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如公益性歌曲《看你的眼》中,演唱者石倚洁在唱到高潮片段处,手臂向外延伸,身体也伴随音乐大幅度地弯曲伸展。身体语言直白地印证了该作品的情感。

(三)从情感表达论述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的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将情感视作必须,在演唱中强调情感对于提升渲染力的功用。

差异在于:近代作品的情感表现较为含蓄,这与近代的作品多取材于诗歌是密不可分的。像近代的一些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一般通过借景、借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大江东去》就是一个典型,相似的表现方式还有《红豆词》、《南乡子》等作品,这些歌曲的共性就是情感表现更深刻、更细腻、更内敛。像取材于现代诗歌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也是通过对四季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深切情感。

而现代作品的情感表现则更为直白、奔放。如在《看你的眼》和《故乡梅雨》中的最后一段处,就是演唱者情感的直抒,即分别表现了对于捐献者深深的怀念及对故乡的眷恋情感。

(四)从咬字吐腔论述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演唱的异同

共性在于二者都注重咬字和吐腔的准确与到位,将其视作演唱中的基本功。

在咬字吐腔上,近代作品比较注重每一个字的“韵”。吐字讲求字字珠玑,整体腔调突出吟诵性。实则上是对于歌曲文本层面上的深度挖掘,即音乐要遵循诗歌的韵律,节奏要与声韵契合。在吐字上,几乎每一个字都会慢吐,字字都有被强调的意味,就像念诵一首古诗一样,字要正,腔要圆,具体可参见《大江东去》的演唱方法。

现代艺术歌曲在这一方面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不会每个字都突出强调,而是注重连接起来后整体的效果。

结 语

本文从四方面论述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问题,首先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界定与发展脉络进行概述,继而以近代和现代两大时间节点为轴,并在每个时间段举两例代表性歌曲对其加以详析。最后从四个方面将近现代歌曲的演唱风格异同加以对比分析,以求尽可能对这一特定领域的演唱加以全面把握。

中国的艺术歌曲在近代和现代这两个时间段中各自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风格,近代的作品委婉含蓄,古韵气息更为浓厚,艺术性鲜明,常与古诗词或现代诗词结合,文学性更强,在演唱上要力保细节的精致与完美,在发声吐字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现代的作品则是更为贴近时代,生活性与大众型更强,演唱注重的更多是对歌曲情感的把控,使歌者与听者更能形成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后,已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而它的发展也终将沿着现代化多元化的道路前行,并在以后的岁月中持续凸显它的价值,涌现更多符合时代审美与契合群众价值观念的作品。

猜你喜欢

全曲艺术歌曲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