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试验
2020-10-14李霞
李 霞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河北 沧州 061001)
1 引言
天牛是蛀干害虫中的重要种类,也是所有蛀干害虫中最难防治的虫害,危害健康木或衰弱木,成虫补充营养啃食树皮,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在沧州地区3~5月份幼虫开始危害,6、7月份出现成虫,啃食叶片或嫩皮补充营养,5~7 d即产卵,多产于2年生枝条上,7月份为产卵期,8~10月份又出现一波幼虫危害高峰期。多年来,在沧州地区对柳树、悬铃木、紫薇、栾树、复叶槭、 碧桃、樱花等危害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园林景观效果。为积极探索生物防治新途径,本项目引进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进行防效试验。
2 供试天敌材料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属膜翅目,肿腿蜂科(图1),是我国继管氏肿腿蜂后于1995年在四川泸县发现的又一肿腿蜂种,其食性较宽,是一些钻蛀性害虫,特别是天牛科害虫的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天敌。该蜂具有强烈的攻击能力和搜索能力,能钻入木质部的虫道内追踪天牛害虫,且发育周期短,寄生率高,繁殖力强,有重要的生物防护价值。80~100头/管。
图1 川硬皮肿腿蜂成虫
3 试验方法
将林间采集所得光肩星天牛幼虫移入到川硬皮肿腿蜂玻璃试管中,每管1头试虫。以脱脂棉塞塞住管口,置于25 ℃恒温箱环境中进行寄生试验,观察记录结果。
4 结果分析
4.1 老熟幼虫组
将林间采集所得光肩星天牛接近老熟的个体较大幼虫与肿腿蜂分别按1∶1、1∶2、1∶4、1∶6 接入试管中,以脱脂棉塞塞住管口,置于25 ℃恒温箱中进行寄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组共12支试管中,肿腿蜂全部不能寄生天牛,3~7 d内天牛死亡,并最终霉变。主要表现为肿腿蜂能攻击天牛, 但不能使其麻醉 ,最终导致寄生失败。
4.2 低龄幼虫组
将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与肿腿蜂也分别按1∶1、1∶2、1∶4、1∶6 的比例接入试管中,以脱脂棉塞塞住管口,置于25 ℃恒温箱中进行寄生试验。试验结果记录于表1、表2。
试验表明:肿腿蜂接入试管后,约20 min以内(多数在10 min以内)攻击天牛幼虫,并使其麻醉。肿腿蜂对天牛的攻击率达100%。肿腿蜂对天牛攻击后,2~7 d后产卵,寄生率94.87%,卵期2~4 d,幼虫期4~6 d,结茧率89.19%,蛹期11~15 d,羽化率75.76%,最终完成生活史。川硬皮肿腿蜂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完成完整生活史,根据气温情况,大概需要30~40 d左右,气温适宜则较快约28 d,气温较低则较慢。在寄生过程中,天牛幼虫最初为乳白至乳黄色,被肿腿蜂攻击后略变白。如果肿腿蜂不能产卵或卵产后又被吞食,则天牛幼虫多数在肿腿蜂攻击天牛后2~3 d后颜色变深,最终呈黑褐色并且霉变。而对于出现有肿腿蜂幼虫并其能生长发育的,则多数天牛幼虫在肿腿蜂幼虫完成发育前1 d或肿腿蜂幼虫完成发育后才变色霉变(已经被幼虫吸得较干枯)(图2~图6)。
表1 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组)室内试验情况
表2 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组)室内寄生情况统计
图2 川硬皮肿腿蜂刺蜇天牛幼虫,注射毒液使寄主麻痹
图3 川硬皮肿腿蜂寄生7 d后
试验还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低龄幼虫有较强的寄生致死效果。而且,新一代的川硬皮肿腿蜂通常具有比亲代具有更强的寄生能力。
图4 川硬皮肿腿蜂寄生10 d后
图5 川硬皮肿腿蜂寄生16 d后
图6 川硬皮肿腿蜂寄生18 d后,结茧
5 结语
川硬皮肿腿蜂可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幼虫危害,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广泛应用该项生物防治技术,可大大降低光肩星天牛对园林树木的危害,提高新植树木的成活率、保护绿化成果、改善游览环境。同时,可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减少农药的污染和残留,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构建安全稳定的生态系统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