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歌嘹亮振军威

2020-10-13李美娜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军歌人民军队强军

李美娜

纵观人类军事史,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无一不是营盘如铁,旌旗如海,气势如虹,战歌如雷。《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些都成为了我军强大的精神武器。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首歌曲,为我军先进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为鼓舞全军官兵围绕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强军战歌》的艺术特色

《强军战歌》从战士的视角,用铿锵的旋律抒发了报效祖国、实现强军梦想的心声,展现了我军从难从严练精兵、瞄准实战为打赢的军事演练场面,表现了强军建设中新时代官兵的精神风貌。它既是鼓壮军威的“战歌”,又是军旅艺术创作的优秀成果。

(一)歌词构成的深刻寓意

从歌词构成来看,两段式的歌词结构: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提出了当前我军大力倡导的“强军目标”。“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是战前场景的描述,也是提醒战士做好战争准备的集结号角,提醒官兵“强军目标”就“在前方”的紧迫性和严肃性。战旗是战斗的象征,“写满铁血荣光”代表战士誓死沙场的信心与决心。“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强调军人的神圣使命,军人的责任与义务,成为有所“担当”的祖国护卫者。第二段,是号召式的忠诚誓言。“听党指挥,能打仗,打胜仗”,是我国的强军目标,是排山倒海的呐喊,也是我军优良作风、实战能力的自豪宣言,表现了三军将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钢铁誓言。“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各种矛盾冲突凸显的形势下,在强大的劲敌面前,唱出我们“敢打敢拼”的信心与勇气,激励官兵引发“敢打必胜”的战斗豪情。

(二)曲式结构的风格特点

《强军战歌》的曲调上采用了欧洲进行曲风格的大调式,稳定、响亮、掷地有声。大调式是指以135为主要构架音的调式,相对应的小调式则是以613为主音的调式。由于调式的不同,表现风格特点也不同。大调式更多表现的是宏伟大气,小调式则更多表达的是抒情委婉。

首先我们从谱面中看到,在句型结构上,典型的进行曲方整式结构,每句尾音的属主,起到前后应合的作用;在音型上,135的主干音,牢牢把句型构架稳定住;从节奏上,4/4拍的节奏如行进中的步伐;从速度上,每分钟116的速度又正好适合行进间演唱。此外,“一往无前地”是对歌曲情绪情感、演唱气势的规定,直接确定了歌曲的演唱基调。下面我们来看歌曲的旋律特征:

前奏是歌曲第一句、第二句的旋律先现,让人们迅速走入歌曲描绘的情境当中。由大调式的主三和弦分解音3-1-5,将欧洲革命歌曲的音型,巧妙地编织于民族音调中,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一乐句,以弱起小节开始,缓冲的音阶把音调迅速推起,如军号般的明朗嘹亮,结尾处属和弦的音乐走向使尾音充满了期待。

第二乐句,开始重复第一句的前半句,后半句结尾处回到主和弦,给人以稳定的结束感。

第三乐句,用了重音标记和休止符,模仿战前动员的语音语调,乐谱与音乐形象巧妙结合,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第四乐句,依旧是重音记号的强调,表达不惧强敌的勇气与气势。

终曲,用节奏拉开加重音强调的方式,强调誓言的重要性,用休止符和四分音符节奏来配合,成为乐谱完满收尾。

此外,乐谱最低音是5,最高音是3,音域只有6度,非常容易演唱掌握。因此,这首歌曲无论从歌词编写上,还是曲调设计上都是独具匠心,相得益彰,是军队战歌的佳作。

二、《強军战歌》的思想内涵

军人因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人民军队的英雄梦,就是钢筋铁骨,武功过人,刀锋所指,无往不胜;就是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信仰坚定地,一往无前。没有英雄梦的军人不是真正的军人,没有英雄梦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军队,军队集体性的英雄梦是国家安定、人民安全的精神基石。《强军战歌》,抒发的是人民军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具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树立军人威武的形象

当代中国军人的本质力量,不仅是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的能力,也是维护国家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所以军人的形象就是威武雄壮、敢打敢拚、甘于奉献、不辱使命,而战歌正是宣扬军人这一形象的最好途径。

长久的和平岁月,使得军歌的创作风格出现了多样化,近些年来出现了一批风格相对柔和,深受官兵喜爱的、抒发军人情怀的军旅歌曲,比如《小白杨》、《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军中绿花》等。但是,宏伟的目标、神圣的使命,更要求军队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催人奋进、铿锵豪迈的符合强军实践要求的精品力作。而《强军战歌》的出现,恰恰符合这种要求,树立了新时期军人的威武形象。

(二)鼓舞军人豪迈的士气

军队唱军歌,战歌壮军威。人民军队的英雄梦,就是以身许国、报恩人民。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无一不是“每一天都全副披挂,每一刻都整装待发。”战歌如雷方能气势如虹,强军战歌是激发人民军队苦练本领、履行历史使命的战斗号角。

一是唤醒军人战斗意识。战歌,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是军人战斗文化的积淀,它以音乐的方式成为了唤醒军人战斗意识的载体。军人战斗意识包括战斗感受、战斗心理、战斗趣味、战斗理想。战歌为军人提供战斗认知,这是战斗精神生成的基础。战歌紧贴军人生活,描画军人形象、抒发军旅情怀、催生军人使命感,提升部队战斗力。今天,《强军战歌》让人唱起来就觉得热血沸腾,唤醒了当代军人的战斗意识,鼓舞了官兵的战斗热情,它将会跨越时间的历史长河,凝聚成一种战斗精神。

二是培养军人战斗情感。战争是残酷的,但军人的职责使命决定了他们不能惧怕战争。当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受到侵犯的时候,军人应该激发起强烈的战斗情感和使命担当。这种战斗情感的养成是需要培育的,高唱战歌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强军战歌》中唱到“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就象出征前的战斗号角,激发着军人热血沸腾的战斗情感。

三是坚定军人战斗信念。要想打胜仗,必须有敢打必胜的信念,这种信念来自哪里?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战歌穿越时空局限,为军人创设特殊情境,使军人精神得以超越,坚定军人敢打必胜的信念。正如《强军战歌》中唱到“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深刻的表达了当代革命军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昂扬的革命斗志和敢打必胜的战斗豪情。

(三)记录军人时代的脚步

军歌凝聚军魂,军魂成就军人。从这些经典旋律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和历史跳动的脉搏。它们已化作一代代军人的生命给养。纵览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那一首首广为流传的军歌,形象生动地记述了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成长壮大的宏伟征程,犹如一面面招展的红旗,飘扬在历史的天空、耸立在精神的高地。

《强军战歌》围绕强军目标这个宏大主题,唱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民军队的最强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鲜明主题,也是强军战歌最有特色最富魅力的主旋律。国家梦、民族梦、军人梦和个人梦,形成多部回旋,汇聚成一个宏大的和声。《强军战歌》以沙场的烽火、演兵的硝烟磨练出能打仗、打胜仗的箭弦、琴弦和心弦;以决胜的姿态、疆场的豪迈抒发了当那一天来临的勇武和血性。一行行流淌诗情的唱词,一句句浸染火药的口号,一章章新意迭出的构思,洋溢着时代精神,散发着生活气息,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把一幅幅崭新的军营画卷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我们走向强国强军的前线。

猜你喜欢

军歌人民军队强军
强军战歌
军歌嘹亮
从《强军》,看强军
“独派”怂恿蔡英文“改军歌”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英模的作用及其启示
欲“强国”必须“强军”
嘹亮军歌催我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