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语文课标五指解读法”

2020-10-13董凤桂

天津教育·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积累

董凤桂

课程标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教师在考虑课堂上该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时,首先要研读、理解并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探索出了形象、易记有趣的“五指解读法”——借助五个手指,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一、最粗壮的大拇指代表“识字与写字”部分

语文课程目标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用一个手指表示。大拇指是五指中最粗壮有力的,它代表语文学习内容的“识字与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二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更是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要掌握字的音、形、义,三者缺一不可。“音”,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读出汉字的读音。“形”,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让学生知道汉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写字的正确姿势,具有基本的写作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义”,强调了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字的含义。每一个汉字都有相对应的含义,这也是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奧秘。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而学好汉字,是认识和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识字和写字教学,让学生热爱文字,从小树立文化自信的信念,从一笔一画中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课标》指出:每天的语文课中要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我们在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有部分课堂的教学现状与《课标》要求有所偏差,教师对文本的过度分析和解读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部分低、中年级的语文课出现了不动笔写字的现象;而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又认为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任务,因此也忽视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类情况亟须改善。

二、最灵活的食指代表“阅读”部分

语文课程目标的“阅读”部分,可以用食指表示。我们儿时读书时,常常指读,指读的手指就是食指。用食指代表阅读,可谓顺理成章。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阅读,从外在形式上,分为朗读、默读、跳读、速读等;从阅读方式上,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等。《课标》对阅读提出的要求,笔者概括了四个关键词,分别是理解、积累、感悟和建构。

一是“理解”。《课标》中这样表述:“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的意思,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等。”所以,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理解作者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文中词、句、段、篇的意思或主要内容。

二是“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课内积累着重于课文的文本,要让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课外积累是积累的再实践。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是小学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也是课外阅读积累的指标。这是北京大学教授、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读书为要”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如果说知识的70%是靠阅读途径获得的,那么积累就是阅读的必经之路。

三是“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获得体验,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感悟。

《课标》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表达自己丰富和不同的感受。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文章的个体感悟,是文本的“再生长”,是学生思维的“再生长”。

四是“建构”。阅读中理解、积累、感悟是基础,是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话和交流。要想实现对文本阅读的再次飞跃,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的建构。学生阅读中的建构,是在创意阅读、阅读反思和批判性阅读的基础之上,阅读者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生成独特的思想意识、联想出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想法和事例等。有句名言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学生阅读后的思维建构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思想有丰富的生长点,把学生与文本的思维撞击点、自我的反思点表达和释放出来,形成阅读后宝贵的“建构思想”。在《课标》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表述:阅读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中推想课文的有关情节;在阅读后的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等。教师要有这样的教学意识,并给学生搭设这样的学习平台。

三、最长的中指代表“写作(写话)”部分

语文课程目标的写作(写话)部分,可以用“中指”表示。中指是五指中最长的手指,用它来表示写作部分也恰如其分。写作是语文素养中最突出、最综合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简言之,写作就是将学生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低年级是写话;中年级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侧重于段的描写;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小学阶段是从写句到写段再到写篇,循序渐进。写作教学要注重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的结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无名指代表“口语交际”部分

语文课程目标的口语交际部分,可以用“无名指”表示。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易被教师忽视的内容,在五指中无名指是最无力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在口语交际中,有四个关键点,一是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宜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情境;二是倾听,从能听到倾听、到听懂、到边倾听边思考;三是表达,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和建议;四是体会在口语交际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互动,享受交流的乐趣。

五、最细小的小拇指代表“综合性学习”部分

语文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学习部分,可以用“小拇指”来表示。小拇指虽然细小,但它最具有成长性。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的整体融合。因此综合性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用“小拇指”表示综合性学习,突出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最大的潜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把握四个关键词,一是观察,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观察是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二是提出问题,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根据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或社会上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收集相关资料等;提出问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三是分析问题,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四是撰写,能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在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做好分析比较后,能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也可以和小学综合实践性学习的学科相结合。

“五指解读法”形象直观。只要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形成拳头,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指解读法”,体现着笔者一直秉承的早期阅读、读写结合、读写并重、读书为要的语文教学观。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积累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