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国城市住宅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2020-10-13高扬赵武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9期
关键词:住宅设计近代商品化

高扬 赵武

【摘要】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受外来文化影响,催生了风格各异的城市住宅。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快速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提出了满足城市住宅设计标准化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作用于房地产市场,催生出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和住房观念。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城市住宅的设计演变过程。

【关键词】近代;城市;住宅设计;商品化;发展方向

1.近代西方文化涌入对中国城市住宅影响

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学是一个多种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在近代中国的动荡和社会加速激荡变化之中,各个阶层和群体都在探索适合当地社会环境的城市住宅。

1.1西方建筑师在中国本土的实践

近代由于中国建筑学教育起步期,一些较为发达地区的资本家往往会直接邀请国际上较有名望的设计师来设计自己的私宅。如位于上海的吴同文宅是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的现代派住宅建筑,建于1937年,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作为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其线条自然,形体简单,虚实对比明显。入口前是大片花园,一层为公共服务空间;二层为起居室、餐厅等空间,并有一宽敞露天平台;三楼为较为私密的主人卧室;四层为子女卧室。住宅随着层数增加向内收进,层层退台,使建筑外观形成轮船的意向。

1.2政府规划对城市住宅设计理念的影响

1927年国民政府提出了“首都计划”,旨在统筹规划都城南京,提出对城市的政府办公、街道和水暖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计划”将城市分为六个区,其中住宅区又被分为三类。作为“上层”的第一类,建筑多为独立花园洋房,水电暖完备,风格多为欧式。而作为贫民区的第三类,居住条件差,多为棚户,位于城市低洼处,脏乱简陋。城市住宅的差异性,对城市甚至乡村居民造成了一种观念:有权有财之人住欧式洋房[1]。这个观念直到今天也仍有“市场”。

1.3城市居民的住宅探索

上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应运而生。石库门受到折中主义影响,融合中西文化,其门楣样式丰富:有仿江南风格的也有仿西方山花纹样的。石库门里弄排布密集,内部采光主要依靠内部的天井和屋顶开老虎窗。

广州则用竹筒屋来应对人口过多问题,其主要分布在商业区,因进深大、功能分区依次排列布局形似竹筒而得名。由于是联排式,只能靠中间的天井和前后窗采光,故采光通风极差,空间逼仄。作为竹筒屋的商业化改造结果,骑楼做下店上宅处理,针对广州高温多雨的气候形成外廊内屋形式。骑楼有双开间和多开间设计,使通风和采光条件较单开间有较大改进[2]。

2.计划经济下的城市公有住宅

2.1 依据苏联经验的城市住房探索

我国解放初期在城市住房问题上效仿苏联,引入苏联的标准图集,住宅的功能布局和建造模式系统化,带有苏联风格的“筒子楼”应运而生。筒子楼是由中间狭长的过道和两面的住房构成,住宅结构如同筒子一般。苏联经验不合我国国情,人口较多使得人均空间远小于苏联,反映到居住分配上就是多户住一家,无独立的厨卫;户间用隔板分隔,隔音差,且不利于通風和日照;部分住宅一整户都在北侧,无法得到良好光照,而交通面积过多且走道无法采光。但这种住宅作为改革初期对住宅标准化的探索,为未来的城市住宅打下了基础。

2.2 我国对城市住宅的自主探索

此后,我国选择了“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由于各种时代因素我国的建筑学在这一时期发展缓慢,建筑师在城市住宅设计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少,城市住宅的建设由政府主导。

20世纪70年代,具有一定私密性和舒适度的拥有独立卫浴和厨房的小住宅开始推广。这类住宅多以一室一厅为主,每层四户以上,北侧由长走道连接楼梯和住户,住户均南向采光,有独立阳台,提高了通风采光条件,使每户都有了一定私密性。但由于国家对城市住宅的投资还是欠增长,住宅用料大多比较劣质,保温隔热和隔音效果低下[3]。

3.中国城市住房商品化后住宅的多样化发展

3.1中国城市住宅商品化的背景条件

我国的房地产业诞生于1984年。这时成立了一批国有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市政建设,其资金来源主要为买卖城市住宅。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建立了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根据每家每户收入,国家推出了相适应的住宅匹配方式,为高、中、低三种收入水平的家庭分别提供不同的住房定位以及分配方式,大大增加了住房的适用性和匹配能力。

3.2根据不同生活模式而探索出的城市住宅

开发商为满足各种职业者的需求而建造了一批新型住宅。

“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SOHO)即居家小型办公,多服务于居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而现在的开发商往往曲解本意,带着“SOHO”的噱头建造办公楼,只是将办公空间设计得更具有现代感,做更多的交流空间而已。

相比SOHO,CBD模式更显成熟。CBD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商业区,其中配套有各类娱乐设施和办公场所,而现在中国的CBD常为方便人的生活而打造配套的公寓式住宅。这类居住在CBD的人大多都在城市其他较为安静的区域或城市郊区另有住房,但为了工作或其他原因居住在CBD配套的住宅中。

在城市住宅区中,联排别墅既能满足中产阶级的别墅梦,又降低了购买门槛,且大多都建在远离城市中心较为安静、自然环境较好的小区中,兼顾居住环境和交通问题。与联排别墅共存于城市住宅区的住宅楼,是随着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而产生的更为经济舒适的住宅形式,由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居民楼演化而来。

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革新也催生了如组团养老的公寓形式老年住宅和适合年轻人的基于厂房建筑改造而来的loft形式办公住宅等[4]。

4.我国城市住宅未来发展方向

4.1智能化与可交互性

智能家居和智能社区融入城市居民生活,设计师须将智能化设备纳入设计考虑,社区规划也需智能识别等设备的配合来进行统一设计。

现在我国智能家居市场上有很多品牌可供选择,智能家电可以节省住户时间和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节约可以通过依靠多种设备一体化实现,另外可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对室内能耗进行统筹和节约。

智能家居的可交互性对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家居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住宅的无障碍设计需智能化设备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行动不便者通过传感器和语音控制等人机交互实现独立家居生活[5]。

4.2 生态友好型

能耗控制和环境保护是近年来的重要议题。首先是在建筑原材料生产上要依靠政府监管和生产者自觉,需政府制定行业标准来约束。2019年,国家出台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进一步规范了各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建筑功能完备的基础上要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建筑的材料生产能耗和环保性、住宅的声光热、绿化景观和水环境的设计等,都是建筑师和开发商要统筹考虑的问题。既要保证材料的可持续性,又要控制材料的能耗和生产过程的环保,如何平衡这两者也是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议题。

4.3个性化

住宅的个性化通常体现在具有一定资本的住户私宅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商品住宅内部装修上。这两方面的高要求都需要专业设计师的指导意见。建筑师在住宅领域开始尝试,出现了“住宅+”的设计思路。“凹舍”就是其中之一,“住宅+工作室+私人美术馆”的模式,为住宅的新型模式开辟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个性化的家装翻新和旧宅改造也是设计师们热衷的方向,如旧城区的小楼房改造。小空间的充分利用和环境对通风采光的限制都是旧住宅翻新经常遇到的问题。建筑师除了要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求,还要对周围的基地环境有充分了解,旧住宅常常位于建筑密度较大的区域,旧宅两侧也多为同类住宅建筑,因此隐私设计也成了工作重点[6]。

4.4多樣化

文化融合给了建筑师和业主们更多的灵感。西方文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经过了本土建筑师的打磨和思考,融合民族和当地的特色,创造出了适应我国土地的中式现代住宅建筑。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使人们在住宅中寻找文化归属感。有条件的业主会寻求运用我国传统造园手法在庭院中营造小型园林。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的提取,将传统元素运用到新式住宅建筑中,建筑建成后可以和当地的传统民居相辅相成,保留和延续当地的文化特色[7]。

参考文献

[1] 楚先锋. 中国住房商品化时期的城市住宅设计观念及发展趋势探讨[D]. 清华大学, 2002.

[2]林琳, 孙艳. 广东骑楼的平面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J]. 南方建筑, 2004, 000(006):18-20.

[3] 刘云佳. 标准化设计是建筑工业化的前提——以北京郭公庄公租房为例[J]. 城市住宅, 2015(05):14-16.

[4] 赵瑾. 中国城市住宅设计标准化研究[D]. 2015.

[5] 高凡. 标准助力长租公寓智慧化发展[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9, 000(006):10-11.

[6] 裴欲盈. 我国村镇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D]. 吉林建筑大学, 2015.

[7] 英姿. 中西建筑设计特点及其魅力研究——以上海石库门为例[J]. 地产, 2019(19).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62(2020)09-0074-02

猜你喜欢

住宅设计近代商品化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关于多层轻型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分析
浅论住宅设计中“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
过度商品化引发的生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