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0-10-13丁娟许国林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天人合一习近平

丁娟 许国林

[摘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习近平的选人用人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外交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应该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各地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党中央顺势而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习近平的宁德地区脱贫经验对各级地方政府现阶段所推动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家风家训思想,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天人合一;选贤任能;产业扶贫;孝悌家风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10-0009-06

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我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回顾历史,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最为辉煌的时代,许多思想流派都初创于春秋战国时代,后人把这种文化现象称为“百家争鸣”。由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乱世,“治世”成为我国古代各派哲学思想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在西汉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政治主题成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如东汉末郑玄经学的学术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王权的统治),后世学者也多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对儒家以及法家等古代各派哲学思想进行解读。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引用其父司马谈语曰:“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2]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蕴含了丰富的治理智慧。习近平多次向各级领导干部强调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古代的治理智慧是可以为中国当代的治国理政提供借鉴的。习近平的许多治国理政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道家、儒家、法家、名家等不同哲学流派对“天人合一”思想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虽然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内涵丰富,但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即是人的行为必须顺应天道。由于《周易》一书同时被多家哲学流派奉为经典,后来人可以从《周易》中窥得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一斑。《周易》所讲的天道即是生生之道,“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3]15。而执政者用治国理政的方式化生万物,以顺天道。“人之无政,若地无草木矣”[4]1682。执政者治国理政的抓手即是各种国家制度。从我国古代的历史经验来看,成熟且完备的国家制度应该既有礼制,又有刑罚。“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4]1699。由于国家的各项制度不能自行应对事情之变,所以治国首先要选贤任能。与此同时,天道是变易之道。《周易》认为,正是由于天道变化,每个国家所面临的外部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给每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福与祸。圣人用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来穷极天道之变数,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对人类社会来说,就是所谓社会时势,古人称之为‘时运,指某个时间中,个人、群体或社会所面临的总体形势或状况,特别是其所要遵循的特殊规律”[5]。一个国家只有顺势而为,才可以顺应进而引领历史发展趋势。“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3]360。當时机来临,这个国家就可以改变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所以执政者治国理政,既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又要抓住历史变革时机。

首先,选贤任能。由于我国古代政府选拔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治国理政,所以“德才兼备”是我国自古以来主流的人才观。只有贤能之人才能结合实际把握好国家各项制度的轻重缓急。《周易》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3] 362在此基础之上,汉魏名家(刑名家)思想主张量材授官,百官各当其任,人才的“名”与“实”应该是相符的。“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6]124。由于每一个人的才能各有长短,执政者要用其所长。这样一种“名实相符”的用人思想也是一种“天人合一”思想。由于可能会出现名不副实的情况,官员考核制度也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自从政以来就非常重视人才工作,认为人才对于一个地区以及一个国家的全方位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7]41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干部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党的组织体系为我党选人用人提供了组织保障。“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8]。习近平的选人用人思想充分考虑了干部的成长规律以及现实岗位的需要,认为只有重视干部的选育管用的各个环节,才能任人唯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理想,认为应该从五湖四海选拔人才。而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国家制度的把握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新时代的好干部必须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政治标准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各级党组织对干部的政治训练应该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始终。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基层岗位实打实的磨练对干部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年轻干部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逐渐成长为干事业的行家里手。习近平讲,“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7]419。各级党组织要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对干部的工作实绩的考核要结合岗位和地方实际。如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宁德地区是一个比较穷的地方,只有那些甘于做长期性、铺垫性工作的干部才是适合宁德地区的好干部。习近平指出:“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7]419每位干部的才能都是有所不同的。在上位的领导干部只有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才能使得好干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天地之大德曰生”[3]349。只有当国家的各项制度符合社会治理规律以及自然规律的时候,治国理政才能化生万物。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前提即是人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人类对自然环境应该取予有道,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环境。而“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成语从反面表明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爱护。近代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本的趋利性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本国经济都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工业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反复证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无视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论。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密切联系本地的群众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群众实践的不断发展,习近平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曾经担任过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宁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着眼于本地的“山海优势”。为政者在发展本地经济的时候,应该结合本地的资源环境因地制宜,不能搞无米之炊。宁德地区只有发展“大农业”,才能使本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时间进入21世纪,曾经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认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不是处于对立面的关系。从长远来看,生态优势是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欠发达地区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10],才能使得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1]习近平用“生命共同体”一词重新诠释了古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绿水青山本身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生命共同体的关系。我国当前所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为长远计、为子孙计。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政策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有限的地球资源逐渐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各种欲望。提高全民的节约意识也应是生态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全社会“勤俭节约”风气的形成对美丽中国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顺势而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东汉蔡邕说:“阴阳既生,形势出矣。”[12]我国古代哲学中的“势”思想继承了《周易》的“变易”思想。“势”是国家生存与发展必须要遵循的历史发展大势,关乎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习近平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13]中华民族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真正做到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深入分析了我国国内和国外的主要形势,认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成为摆在党中央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当前“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14]442-443,所以习近平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势而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周易》曰:“利者義之和也。”[3]14中国在与各国的交往中应该找到以及不断扩大双方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由于《周易》是从“和而不同”的层面上来讲“利”,所以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两个相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都具有多维性,“合作共赢”一词的内涵非常丰富。习近平认为,只有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来理解国家的“利益”,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双方的合作共赢。而由于世界大国、周边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外交事务中所谋求的国家利益有所不同,所以中国与这些国家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伙伴关系,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并首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沿线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深,一些社会问题也成了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如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贫富分化等问题。与此同时,“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4]522。正是在共同利益、共同责任以及共同价值的基础上,习近平指出:“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是为了与世界人民一道,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正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一带一路”将成为我国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外交领域的积极谋划,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周代的皇帝从殷商灭亡的教训中就得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16]的结论。由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自觉继承,“民本”思想也逐渐成为儒家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儒家思想认为,君主为政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民利民。“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4]1682。而执政者只有用善政教化普通百姓,才能真正做到生民利民。儒家所讲的善政不但包括各种国家制度,而且还包括在上位者的德行。而执政者只有不断地体察民情民意,才能制定出各种可行的制度以及政策,使得天下国家大治。“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17]。为政者在发展本地经济的时候,应该结合本地的资源环境因地制宜。“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切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18]。儒家思想认为,老百姓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养生送死才是王道的开始。而各级政府官员只有对贫困百姓进行劳动指导和劳动教育,才能使得这些百姓能够有能力养生送死。

从地方到中央,扶贫工作始终是习近平同志花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在我国得到基本确立,但是人民生活富裕的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面前的重要课题。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探索,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可以改变我们整个国家的贫困落后面貌。习近平认为,经济建设才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宁德地区政府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而政府其他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展开。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首要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习近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宁德地方经济的经历可谓是对这一首要工程的最好诠释。习近平的宁德地区脱贫经验对各级地方政府现阶段所推动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地方政府如何才能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呢?首先应该明确我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一方面把发展商品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另一方面把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战略目标予以重视”[19]150。习近平认为,宁德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应该以“两个文明”建设为指导。“两个文明”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水平。由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过程非常艰辛,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调动地方群众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地方文化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五位一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我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应以“五位一体”为总指导。而多地的成功经验表明,统筹推进本地的“五位一体”建设对于推进本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扶贫要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地方干部以及群众树立“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19]2的意识。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注意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只有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摆脱贫困,政府的各项发展本地经济的政策措施才能发挥作用。再次,立足当地资源脱贫。例如宁德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念好“山海经”。宁德地区林业的发展为习近平“两山”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实践支持。宁德地区沿海县经济的发展除了要靠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之外,还需要靠外商投资。虽然宁德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硬件环境并不是特别好,但是本地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所营造的软环境仍然可以吸引外面的投资。每个贫困村都应该立足本村资源,找到自己独特的脱贫手段。最后,发挥农村基层黨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宣传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及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带领农村群众摆脱贫困。习近平认为,扶贫资金应该多多用于扶持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服务于农户的分散经营,而且还可以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力的支持。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古代家风家训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家风家训思想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治家方法,主要是把德、礼结合起来,将其融入到家训、家范、家诫、家规之中,借助血脉的传承,使忠孝仁义之道成为子孙后代谨守遵行的道德规范”[20]。家训既是父辈生存经验的总结,又包含了父辈对后世子孙的期许。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格言等等。从这些传世家训中可以看到,孝道思想是我国古代家训思想的精神内核。我国古代的家训实际上都是在倡导一种孝悌的家风。而每个家庭的孝悌家风的建设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孝经》认为,孝道是对百姓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6]178。父母对子女的孝道教育就是要让子女懂得爱与敬。“故出以就傅,趋而过庭,以教敬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以教爱也”[21]38。而正是在父母对子女孝道教育的基础上,国家才可以对每一个普通百姓进行礼乐教化。“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21]38。儒家思想认为,士人君子只有首先在家尽孝,才能继而为国尽忠。士人君子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建功立业、名扬后世。“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22]。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也离不开国家的繁荣稳定。无论和平抑或战乱时期,每个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具有内在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许多人从各种共同体中如农村、国企中走向社会,这些个人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为这些“社会人”提供了各种就业机会。由于资本的本质就是要追逐利益,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利己主义者”“拜金主义者”“享乐主义者”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利化、冷漠化。社会价值不再是个人价值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在许多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一个人是否成功取决于他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水平。一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孝、礼、信等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落后、封建的代名词。与此同时,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硬性指标,各级领导干部对本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看到的是,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一些群众团体组织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方法来加强对各类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单位的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于公共的行为规则以及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力相对有限,社会中各种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各种不文明现象,广大人民群众内心中渴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理政思想来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等等。儒家思想认为,家庭内部的道德教育是国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14]353。每个家庭内部的家风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为子女做榜样,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的家庭教育应该使每个孩子懂得爱与敬。而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注重家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关系到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历史,每个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爱家就要爱国。“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在今天仍然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人的人生选择。只有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孩子才能最终成长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四、结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内在精神力量,而且在今天仍然可以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精神滋养。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深深扎根中华文化,不但直面国内复杂现实问题,而且向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习近平同志认为,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思想之困。而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穿越迷雾,抓住问题的本质。即使是担任地方政府官员,习近平同志也总是运用战略思维来思考每一个治国理政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多年前对一些治国理政问题的思考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又是非常重视行动的。他对每一个具体问题思考的目的都是为了在现实中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也都是在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筹谋。虽然前路有风雨,中华民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实现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J].孔学堂,2015,(1):1-4.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3288-3289.

[3]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晓毅.黄老“因循”哲学与王弼《周易论》[J].周易研究,2015,(6):75-81.

[6]李崇智.《人物志》校笺[M].成都:巴蜀书社,200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18,(19):4-11.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

[1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23.

[1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12]邓安生.蔡邕集编年校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558.

[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  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23(1).

[16]李學勤.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29.

[17]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1.

[18]傅亚庶.孔丛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1:78.

[19]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20]周海生.守家训  树家风——自古齐家即有方·前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8:1.

[2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2]张双棣等.吕氏春秋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376.

责任编辑:王玮玮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天人合一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