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路径与对策

2020-10-13谢式安刘日星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欠发达创新能力效率

谢式安,刘日星

(宜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研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经典问题,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概念表述是对经济发展状态的一种描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从欠发达区域演进为发达区域的实现路径是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的动力源泉是创新,信息技术是创新的交换媒介的传播途径,研究信息技术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推手之一。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来说,信息技术如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是一个影响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一般来看,本文言所讲的欠发达地区主要认为这样一些区域,这些区域在人均收入、经济发展速度、本地区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人力资本累积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是个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的一个概念,本文所讲的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一、信息技术提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生产技术,科研水平,信息技术等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相对落后。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方面,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很大。在我国东部广东、深圳、上海、北京等相对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水平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高,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手段完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高。与这些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设施、传播媒介、人力资本水平、组织结构、制度安排等方面相对落后,不能在一个层次竞争。

第二,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差距显著,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广和创新,从而影响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当前研究表明:在我国人力资本相对雄厚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深圳和上海等相对发达地区,其人力资本水平远远高于人力资本相对贫乏的甘肃、宁夏、青海、海南和西藏等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些人力资本方面的巨大差异,将长期影响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造成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方面的提升有所不同。

第三,在发展观念方面,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观念落后。欠发达地区主要观念是等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帮助,没有主动从内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制度,管理制度方面创新,通过这些方面创新去提升信息水平,提升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另外,作为欠发达地区,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技术、观念、政府宏观政策等方面,由于受过去陈旧思想的长期束缚,形成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方面的路径依赖,使信息技术市场、科技创新市场弱化,缺乏其应有的活力,这也会影响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效率水平。

第四,我国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过程中,过多依赖于运用东部发达地区的手段、方法、制度设计、人员匹配,没有运用自身的情况,设计安排适合本地区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源引进政策,企业组织架构,信息技术网络设计,信息技术推广手段、方法,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措施,企业组织生产设计、人员匹配等。这样,造成欠发达地区的产业价值链长期处于低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显然不高。

二、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分析

前文从理论和现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的问题,下面通过实证分析来进行经验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为了证明分析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情况,本文用NL表示欠发达地区年上网人数,这一指标代表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扩散水平。NJSQ表示欠发达地区年终技术市场成交额,这个指标代表欠发达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GDP表示欠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JK表示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这一指标代表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4年的数值。由于部分地区数据不全,所以本文选择数据较全的中西部地区13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这13个省(市)分别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陕西、新疆。下面运用EVIEWS8.0对各变量数值进行描述性统计,最终结果如表1和表2。

表1 欠发达地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欠发达地区模型一、二的回归结果

上表1中表明了欠发达地区年上网人数,年教育经费投入,年国内生产总值,年终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均值和中值。

(二)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的理论设计,建立实证模型,建立欠发达地区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别把NL(年上网人数)和JK(教育经费投入)作为交互变量进行回归,表示职业技术培训交互信息技术扩散的相互影响,共同产生对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或者表明企业员工利用信息扩散和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相互作用之后对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

1.建立实证分析模型

(1)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一

NJSQ=γ0+γ1JK*NL+γ2GDP+γ3AR(3)+ω2

(2)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二

NJSQ=β0+β1JK+β2NL+β3GDP+β4AR(4)+ω1

在上式中,β0、γ0分别表示常量,β1、β2、β3、β4、γ1、γ2、γ3分别表示系数项,ω1、ω2分别表示干扰项。

2.欠发达地区实证结果分析。欠发达地区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上表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模型一回归结果中可得知,虽然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扩散的交互作用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随之增长,这表明经济增长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欠发达地区模型回归二结果中可知,虽然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不但有利于于企业运用和发展信息技术,同时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创新能力。但是对于这个区域的企业来说,信息技术越发展,扩散范围和深度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得越快这一特征得不到检验。

三、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路径分析

(一)模型设计

上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问题,下文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效率问题。NL表示欠发达地区年上网人数,这个指标代表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扩散水平。GDP表示欠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JK表示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这个指标代表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NJSQ表示欠发达地区年终技术市场成交额,这个指标代表欠发达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L、JK作为投入变量,NJSQ作为产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分析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效率。

Deap2.1软件分析主要是基于DEA模型分析,一般来看,DEA模型分析相对效率处于(0,1)之间,在该区间处于效率前缘的效率值为1。根据规模变化的情况,DEA模型可以分为二种,包括规模报酬可变(VRS)条件下的BC2和规模报酬不变(CRS)条件下的CCR和两种模型。在BC2分析模型中,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效率被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这个数值等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根据实际情况,将采用BC2模型来对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效率进行判断分析。

根据DEA模型运行方式规定,总体要求决策单元(研究对象)个数一定要多于投入指标和输出指标总数之和的两倍,因此本文选取两个投入指标、一个产出指标和十三个研究对象,这样实证分析能够满足DEA模型的基本要求。本文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4年的数值。由于部分地区数据不全,所以本文选择数据较全的中西部地区13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这13个省(市)分别为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实证结论分析

通过Deap2.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效率情况

上表3数据表明:

1.欠发达地区综合效率方面。从综合效率均值分析来看,2007-2014年欠发达地区呈下降趋势,因为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经济向经济新常态转型的关键阶段,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来说,产主要是面临产业承接问题,欠发达地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本积累薄弱,导致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效率较低。一般情况下,效率值θ<0.6称为无效率,如果0.6≤θ<0.8,则称为低效率,如果0.8≤θ<1,则称之为中等效率,如果θ=1,则称之为高效率。总体情况来看,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处于无效率状态。具体来看,重庆市在2007年、2010年处于高效率状态,但是到了2014年处于无效率状态。云南省2007年处于无效率状态,但是2010年和2014年处于高效率状态。吉林省2007年、2010年处于低效率状态,2014年处于中等效率状态。其他各省在2007年、2010年、2014年基本处于无效率状态。

2.欠发达地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总体来看,欠发达地区纯技术效率2007年至2010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2010年至2014年稳中呈微弱降低趋势,处于低效率状态。具体而言,吉林省2007年、江西省2010年和2014年、重庆市2007年和2010年、云南省2010年和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2010年和2014年处于高效率状态。吉林省2014年、安徽省2010年、湖北省2010年、湖南省2010年和2014年、重庆市2014年、陕西省2010年处于中等效率状态。其他时间各省(市)处于低效率或无效率状态。

从规模效率方面看,2007年至2014年总体来看,欠发达地区从规模低效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2014年均处于无效率状态。具体来看,重庆市2007年和2010年、云南省2014年处于高效率状态。吉林省2010年和2014年、湖南省2007年处于规模中等效率状态。其他省份其他时期均为无效率或低效率状态。

3.欠发达地区规模报酬方面。吉林省2007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2007年、云南省2010年为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重庆市2007年和2010年、云南省2014年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其他省份其他时间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4.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路径分析。上文的研究表明,总体来看,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和教育投入交互作用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但是信息技术没有与教育很好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效率处于无效率状态。虽然极个别省份和时期有效率,但是由于处于转型时期和本地各种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不能提升当地的人力资本累积水平(教育的作用),导致信息技术基本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无效率,且基本呈下降趋势。从效率分解来看,主要是欠发达地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规模基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企业生产发展空间巨大,可以通过扩大信息技术投入规模,增强人力资本累积水平,积极通过信息技术使广大劳动者认真掌握专业技能,努力投身于技术创新,积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所以,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路径为:通过引进技术或技术创新,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水平来提升纯技术效率;通过增加信息技术设施投入和教育投入,增强信息技术扩散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向本区域扩散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水平、新组织结构、新制度安排等,并紧密结合教育手段,使得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紧密结合,使广大劳动者学习外区域的传播的知识,在干中学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水平、新组织结构、新制度安排等,最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四、结论与对策分析

本文分析认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总体处于无效状态,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增强信息技术设施,扩大教育和信息技术投入来欠发达地区的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最终提升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蕴含的政策含义有:

1.从宏观视角来看,欠发达地区政府要积极建设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升级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积极倡导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和积极作用。增强信息技术对接东部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先进地区的能力,增大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数量。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项劳动培训和再教育制度。积极开展和动员广大劳动者参与技术学习和科技创新。积极投身于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和学习,认真学习先进前沿知识,努力钻石技术知识,勇于投身于技术创新,提高创新效率。

2.从微观层面来看,欠发达地区广大企业要建设本企业的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建立本企业员工的终身培训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使企业员工努力钻石专业技术,革新组织结构,创立新型制度,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3.从家庭行为选择来看,企业员工要认真积极配合积极组织的教育培训与信息技术扩散紧密结合的制度安排,接受和掌握先进地区的技术溢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好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工艺改造、制度革新,通过信息技术扩散学习先进的工艺、先进的技能、先进的管理决策水平、前沿的理论知识,最终提升本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猜你喜欢

欠发达创新能力效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