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9年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分析

2020-10-13戴志松林淑芳魏淑贞陈代权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福建省结核病发病率

戴志松 林淑芳 魏淑贞 陈代权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师生相互接触密切,接触时间长,一旦出现结核病疫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很容易在校园内传播流行。学校结核病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身体健康,而且容易影响其他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甚至造成社会的不良影响[1]。学校结核病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卫生部、教育部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规范[2-6],全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7]。本研究对2011—2019年福建省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福建省学校结核病发病特征,为制订科学的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一、 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导出发病时间为2011—2019年的福建省学生肺结核疫情报告卡信息,获得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人口学特征及报告分类等相关信息。从《福建统计年鉴》及《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得2011—2019年全省每年的在校学生人数,由于省级统计年鉴没有各地级市每年在校学生数,该数据由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取。由于撰文时2020年福建统计年鉴尚未发布,2019年在校学生总数来源于《2019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导出发病时间为2011—2019年的福建省学生肺结核疫情报告卡信息,删除标注为“已删除卡片”的报告卡信息,保留“已终审卡”的报告卡信息;删除“疑似患者”,保留“确诊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报告卡信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在2019年3月21日下发了《关于调整传染病报告卡肺结核报告分类的变更通知》,自2019年5月1日开始实施。因此,将调整前的“利福平耐药”、“涂阳”、“仅培阳”和调整后的“利福平耐药”、“病原学阳性”等分类归为“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均包含“结核性胸膜炎”。

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学生报告发病率

2.地区分布: 2011年全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者为宁德市(26.44/10万),2019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者为厦门市(21.15/10万)。

表1 2011—2019年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

9年间,厦门、泉州和宁德等3个地级市报告发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福州、莆田、三明、漳州、龙岩和南平等6个地级市存在波动(表2)。

二、学生肺结核报告时间分布

2011—2013年,每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高峰在3月份,在全年学生报告发病例数中的占比分别为17.31%、23.78%和23.68%。2015—2019年,每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高峰在12月份前后,在全年学生报告发病例数中的占比分别为19.44%、19.67%、12.88%、14.52%和15.40%。2014年出现3月和12月2个报告发病例数的高峰,在全年学生报告发病例数中的占比分别为19.74%和19.37%。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维持一个较高的报告发病水平(表3)。

三、学生肺结核患者特征

1.性别:各年度不同性别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构成均为男性高于女性;2011—2019年学生患者中男性占57.85%,女性占42.15%(表4),男∶女≈1.37∶1。

2.年龄组:不同年龄组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构成比,各年度均以15~岁年龄组为最高,平均为59.91%;其次为20~岁年龄组,平均为29.49%;10~岁年龄组居第三,平均为8.05%(表5);17岁和18岁为报告发病高峰(图1)。

讨 论

2019年,福建省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0.92/10万,低于成君和刘剑君[7]报告的全国2018年的17.97/10万。2011—2019年,福建省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全国学生报告发病趋势相似[7]。近4年来学生的肺结核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可能与大力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多措并举提高了学校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有关[7]。

2011年全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宁德市,且几年间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宁德市2011年全人群的报告发病率最高,且报告发病率下降速度最快有关[8]。2019年,全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厦门市,连续多年均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可能与厦门市全人群结核病疫情下降不明显、流动人口比例及流动人口肺结核登记率维持较高水平有关[9-10]。这也提示做好全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的结核病防控工作,可能是降低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基础。不同地级市之间的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也可能与各地疫情报告质量以及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等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

注:图中曲线上数值为“报告发病例数”;由于28岁及以上学生肺结核患者总共仅7例,故本图忽略不计图1 2011—2019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在不同年龄中的分布

表4 2011—2019年不同性别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

表5 2011—2019年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各年龄组分布情况

2011—2013年,每年的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可能是由于该时间段学生高考招生体检及密切接触者筛查主动发现肺结核患者,该结果也与杜昕等[11]报道的全国及李永文和王志萍[12]报道的山东省学生结核病发病时间分布相近。2014年出现了3月和12月份2个报告发病高峰,2014年之后,每年的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高峰出现在12月左右,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福建省教育厅2014年10月发文,将全省的高考招生体检时间从每年的3月调整为12月有关[13];这也提示了学生体检及学生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体检、因症就诊、密切接触者筛查相结合是早期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手段[14]。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维持一个较高的报告发病水平,这可能因为自2017年11月开始,全省要求对3~24岁的“非学生结核病患者”身份开展摸排核实,并对排查发现的学生患者落实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提高了学生患者发现力度。学生隐瞒身份、医疗机构报告不规范是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7],因此,在患者诊断、追踪及入户随访过程中对3~24岁的非学生患者身份做进一步核实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发现学生患者的及时性与敏感度,及时开展疫情处置,降低因为个别学生患者隐瞒身份导致发生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潜在风险。

不同年龄组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的构成比,各年度均以15~岁组为最高,17岁和18岁两个年龄为报告发病的高峰。上述年龄段多为高中生和大学新生,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学习紧张、缺乏体育锻炼、睡眠时间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15],也可能与学生青春发育期和感染后发病高峰期有关系[16],这也反映出学生肺结核的防控重点在高中生和大学新生群体[17],高校招生体检为提高学生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年份报告发病率男生均高于女生,与山东、湖南、云南及宁夏等省份的报道相近[18-21],这可能是学校生源中男生比例较高,也可能与男生在卫生习惯方面不如女生有关,提示在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等防控工作时,应特别关注男性学生群体。

虽然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年来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学校结核病防控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各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要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学校、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规范要求,落实新生入学体检,做好健康促进、日常监测及密切接触者筛查等工作,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减少学校结核病聚集性事件的发生,避免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流行。

猜你喜欢

福建省结核病发病率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