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潭河排涝站基础防渗设计
2020-10-13张祥
张 祥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菜子湖影响处理工程,以菜子湖线输水期间对湖水位及持续时间的影响分析为依据,以减轻或消除工程运行对湖区周边圩区的不利影响为目标任务,按照影响类型对湖泊周边堤岸及穿堤建筑物分类进行梳理,并结合现有工程情况及地方上报资料进行摸排复核,进而确定影响处理工程的建设内容,拆除重建练潭河排涝站是影响处理工程之一。
1 概 况
练潭河排涝站位于桐城市双港镇,主要功能为自排和抽排,承泄区为长河,设计抽排流量3.3m3/s,自排流量4.1 m3/s。泵站采用井筒式安装的潜水轴流泵,总装机2台,水泵型号为800ZQB-85(-2°),配2台YQGN520L2-10电机,单机功率180kW,总装机功率360kW。根据文[1]规定,工程等别为Ⅳ等小(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根据《地勘报告》,练潭河排涝站站身、涵洞底板均坐落于②4层粉细砂、砂壤土层,层厚1.0m~3.0m,垂直和水平渗透系数为9.0×10-4cm/s,下卧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⑤层重、中粉质壤土、粉质粘土、⑤5层重壤土夹细砂、⑥层含砾粘土。建基面粉细砂、砂壤土层普遍分布,直通长河,构成站基强透水层,极易产生渗透破坏。
2 接触渗流分析及布置设计
本站渗流初步分析取最不利工况下的运行条件,外河侧设计洪水位14.88m,内河侧最低运行水位8.00m,渗径系数取10。根据文[2],防渗长度计算公式如式(1):
L=△H·C
(1)
其中,L为站基防渗长度,m;△H为最大水位差,m;C为渗径系数。计算渗径长度68.8m,设计渗径长度83.0m,站基实际渗径长度大于计算渗径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3 深层渗流分析及布置设计
本站为堤后式布置,站基渗流稳定按多层地基考虑,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二维渗流[3],计算软件为Autobank渗流计算软件。
前池渗流最不利工况为检修期,天然地基渗流水头计算成果如表2所列。根据文[2],粉细砂层允许渗流坡降值Jsp为0.05~0.10,Jck为0.25~0.35,因为渗流出口设置了反滤层,相应允许渗流坡降值可以加大30%,即Jck为0.325~0.455。计算成果如表1所列,水平段渗透坡降不满足要求,需要采取防渗措施。
表1 天然地基渗流稳定计算成果表
根据以往我省沿江地区兴建泵站、水闸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为满足检修期站基渗流稳定性,本次设计需对站基采取渗流控制措施,具体为:
(1)水泥土换填。对泵站前池翼墙、站身、压力水箱、涵洞及消力池下砂壤土土层进行水泥土换填,以加强地基土的抗渗稳定性,水泥土垫层厚0.8m,水泥掺入量10%。
(2)防渗墙。在站身、前池段地基布置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垂直防渗墙,构成围封。为解决绕渗问题,在涵洞出口段设置50m宽水泥土双向搅拌桩防渗墙。
(3)排水孔。在前池近泵房段按照梅花形布置排水孔,间距1m,孔径0.1m,以利于站基深层承压水安全导渗。
增加截渗处理措施后地基渗流水头计算成果如表2所列。
表2 截渗处理后站基渗流稳定计算成果表
计算结果表明,采取防渗措施之后,渗透坡降大大减小,站基渗流稳定满足要求。
4 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设计
练潭河排涝站地基处理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水泥土搅拌桩桩径0.5m,最小成墙厚度为0.4m,桩体间搭接长度不小于0.2m,桩身至少进入相对不透水层1m。搅拌桩水泥掺入量18%,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施工时使搅拌机就位、调平,水泥土搅拌桩在成桩过程中,利用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的动力系统,带动分别安装在内外同心钻杆上的两组搅拌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按照上述程序完成该桩搅拌后,钻机前进至下一桩位,再次调平桩机,重复搅拌成桩过程完成下一桩位施工,如此循环直至全部桩体完成搅拌,并最终形成沿渗透面的全部截渗墙体[4]。
成墙后,截渗墙渗透系数不大于i×10-6cm/s(1≤i≤10)(28天龄期),抗压强度大于0.5MPa(28天龄期),允许渗透坡降大于50(28天龄期)。
图1 练潭河排涝站地基处理平面布置图
5 结束语
粉细砂地层在穿堤建筑物工程中因为其透水性强,土壤颗粒之间无凝聚力或凝聚力很小,在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地基渗流出口将会产生较大的水力坡降,严重时可能出现渗透破坏。在穿堤建筑物基础防渗处理中,一般可采用增加水平防渗(如铺盖)和垂直防渗(如齿墙、板状、防渗墙等)措施,延长渗径,以减小下游水力坡降。本工程站身及涵洞均坐落于粉细砂层,其渗透系数较大,在站身、前池段基底布置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截渗墙形成围封,并在涵洞出口段设置0.4 m厚水泥土双向搅拌桩防渗墙避免出现绕渗。计算结果表明截渗体系满足地基深层渗透稳定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及施工工艺,以确保成墙质量合格,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