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用水效率分析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2020-10-13汤义声

关键词:节水型用水量用水

汤义声

(安徽省水利引用外资办公室,安徽合肥 230022)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与土地、自然资源、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相适应,资源型、水质型及工程型缺水问题并存。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以及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沿江城市带等区域战略全面实施,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步加剧,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增大。加强水资源利用的约束与管理,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保障全省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用水水平与效率分析

1.1 总体用水水平与效率

根据2008~2017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资料,安徽省人均用水量近10年年平均为472 m3。2017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464 m3,省境淮河、长江和新安江流域人均用水量分别为337 m3、641 m3和333 m3。2008~2017年安徽省人均用水量及万元GDP用水量变化趋势见图1所示。在地区分布上,人均用水量和水资源量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南高北低、上游小下游大的特点。各市级行政区人均用水量存在一定差异,最大的为马鞍山市,最小的为宿州市。

1.2 工业用水水平与效率

图1 2008~2017年安徽省人均用水量及万元GDP用水量变化趋势

2008年以来,安徽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15.8%(扣除直流式火电冷却水,下同),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2017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4 m3,各地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情况如图3所示。全省工业综合用水定额地区间差异较大,以战略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轻耗水工业为主和工业用水水平较高地区的用水指标较低,如合肥市、芜湖市等。以高用水工业为主和用水水平较低的地区的用水指标较高,如亳州市、阜阳市和六安市等。

图2 2008~2017年安徽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变化趋势

依据2017年各市水资源公报数据,现状工业用水效率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江淮之间及沿江少数县区。受水源条件及产业结构影响,以高耗水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如淮南市区(煤电及煤化工)、六安市区(纺织及羽绒加工)、巢湖市(水泥)以及马鞍山市区(钢铁)等,工业用水效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1.3 农业用水水平与效率

根据2008~2017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资料,全省农田灌溉综合用水量近10年年平均为4725 m3/hm2。2017年,全省农田实灌综合用水量4125 m3/hm2,省境淮河、长江、新安江流域农田实灌综合用水量分别为3570 m3/hm2、5250 m3/hm2和4125 m3/hm2。亩均实灌用水指标的高低不仅与当年作物生长期有效降雨密切相关,而且与当地灌溉制度、节水措施密切相关。2017年,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2,总体上淮河流域略大于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

综合分析上述指标,安徽省现状农业用水总体效率不高,地区之间差异也较明显。受水资源条件、作物种植结构及节水水平的影响,淮河流域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比例明显高于长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

2 用水效率方面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各市、县(区)均通过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但在总体上,用水粗放、浪费水的现象依然突出,与全国平均和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安徽省水资源公报》数据分析,2017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105.5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4 m3(含直流火电冷却水为80.1 m3),均尚未达到全国平均节水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市级行政区中,亳州市、阜阳市、淮南市、池州市等10市共有23个县级行政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倍以上),六安市、滁州市、安庆市、淮南市等7市共有15个县级行政区万元GDP用水量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倍以上)。低效率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加剧了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根据安徽省区域自然地理情况、水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将安徽省分为皖北地区、江淮丘陵及环巢湖地区、沿江地区、皖南皖西山区四个分区。通过针对上述分区具体情况的分析并思考,现对各区用水效率的提升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皖北地区。包括蚌埠、阜阳、淮北、亳州、宿州、淮南等6市。2017年全区GDP约7850亿元,总人口2801万人,城镇化率47.4%;2017年实际灌溉面积22.5×104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约53×104hm2;2017年区域用水总量为79.85×108m3。

不良“校园贷”:以获取高额回报为目的,通过采取不实宣传或恶意隐瞒真实利率和资费标准、放宽贷款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贷款,并用暴力、非法手段催款的“校园贷”。

该区是安徽省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也是节水灌溉发展的重点区域。应高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改变沿淮地区“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大力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减少面源污染;完善田间灌排渠系,推行农技农艺节水。

围绕皖北“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现代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以构筑淮河生态经济带、加快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积极转变用水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工业节水力度,深挖节水潜力,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提升。通过加大再生水和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新鲜水资源的取用量。

该区现状城市供水基本以深层地下水为主,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为支撑区域城市发展,必须强化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开展管网普查和水平衡测试,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对城区老旧小区用水器具进行升级改造。

(2)江淮丘陵及环巢湖地区。包括合肥市、滁州市及六安市部分地区。2017年全区GDP约9571亿元,总人口1522万人,城镇化率62.1%;2017年实际灌溉面积1933×104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约29×104hm2;2017年区域用水总量70.90×108m3。

该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拦蓄条件差,属干旱易发区。农业节水方面,重点是解决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严重等问题,开展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高效输配水技术。加强区域塘坝水资源调控、非充分灌溉技术及水肥耦合与高效利用技术方面的示范。大力推广“浅湿间歇”、“浅晒深湿”的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灌溉定额管理。

巢湖受入湖支流水污染影响,富营养化严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绿色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严控废污水排放量,调整工业供水水源结构,加大再生水和巢湖水源利用,努力推行分质供水;加快对现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限制和淘汰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围绕合肥都市圈发展布局,协调城镇、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需水管理,控制城镇用水过快增长,着力削减污染物入河(湖)量。

(3)沿江地区。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等5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区。2017年全区GDP约8200×108元,总人口1323万人,城镇化率58.2%;2017年实际灌溉面积81×104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约9×104hm2;2017年区域用水总量113.73×108m3。

在农业节水方面,该区要以加强已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为重点,对现有灌排渠系进行配套、改造与维修,保证工程按设计标准运行,合理拦蓄地表径流,对现有灌区的输水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同时结合都市农业建设,大力推进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的高效节水。

该区应重点管控好火电、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高耗水工业,在优化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的同时,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控制单位产品取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坚持节水与防污并重,强化公共供水管理,降低城镇管网漏失率。

(4)皖南皖西山区。包括黄山市和宣城、六安、安庆等3市的山区。2017年全区GDP约2432亿元,总人口609万人,城镇化率49.8%;2017年实际灌溉面积36×109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约6.6×104hm2;2017年用水总量25.82×108m3。

该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明显。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条件,兴建塘坝、小水库等小型蓄水工程,加大对雨洪水的集蓄利用。在山间宽缓的谷底平原发展以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

该区为国家和省级生态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应按照保护优先、点状开发、和谐发展的思路,开展城镇布局规划研究,完善城镇布局。应坚持绿色发展,严格项目准入门槛,适度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服务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加强水污染防治,建立和完善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等。着力降低城镇管网漏失率,重点加强公共服务机构节水,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和推进再生水利用。

4 结束语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的重要措施和平台,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省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步加剧,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增大。通过对我省现状用水水平与效率的分析,针对不同分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不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显著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水资源需求过度增长,有效节约水资源,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水环境及生态的影响,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节水型用水量用水
基于物元可拓分析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Nozzle喷嘴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