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九制方法对景宁多花黄精药典指标成分变化影响

2020-10-13陈孟广陈莉娟余丽慧俞信光王忠华江建铭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灰分药典黄精

陈孟广,陈莉娟,余丽慧,俞信光,王忠华,江建铭

(1.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总场,浙江 景宁 323500;2.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315100; 3.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1 引言

黄精,又称千年运、鸡头参、老虎姜、九蒸姜、野山姜等,为我国传统滋补中药材之一,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为《中国药典》收载的黄精药材3个基原植物之一[1]。黄精作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滋补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其经“九蒸九晒”的九制黄精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养生。

景宁县的黄精生产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主要呈现在野生资源量大质优、生产应用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等,一批产业基地和实体企业快速发展,但加工技术粗放、产品结构单一也极大阻碍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2]。本研究以景宁野生多花黄精为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分析对不同加工工艺(蒸制容器)对总灰分、浸出物、黄精多糖等药典指标成分的影响,探讨黄精九蒸九制过程中的药典(炮规)指标成分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优化和确定适宜的炮制加工工艺和控制参数,规范产品精深加工炮制流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黄精系列产品研发、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取采自景宁县境内生长年限和大小基本一致的野生多花黄精新鲜根茎,洗净泥沙、除去须根后备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以农家蒸笼和燃气蒸饭柜为蒸制容器,分别制备样品,并对应称之为农家九制样品和现代九制样品(表1)。

表1 景宁野生多花黄精九制加工设计与处理

2.2.2 样品制作

2.2.2.1 农家九制样品制备

以农家柴火灶及蒸笼为加工器具,按下述方法分步进行,制成9份检测样品。

(1)将重量约40 kg的清洁鲜根茎均匀分成9份,分别装入9个容器中,置蒸笼中蒸制60~100 min,至中央发虚为度,待水温自然降到30 ℃左右,取出根茎,并收集汁液另存放。

(2)将根茎晒或烘(50~70 ℃)至外皮微干后,放入(1)收集的汁液中,闷润至汁液吸尽,再按商品制作要求晒或烘(50~70 ℃)至成品,此为第一蒸样品。

(3)其余8份再行第二次蒸制,按上述(1)、(2)方法制备第二份样本,蒸制时间为120 min,如此反复蒸制、干燥、闷润、干燥,分别制成第二蒸、第三蒸等其余8份样品。

2.2.2.2 现代九制样品制备

以燃气蒸饭柜(BST-01ZFG)为加工器具,按下述方法分步进行,制成9份检测样品。

(1)将重量约40 kg的清洁鲜根茎均匀分成9份,分别装入9个容器中,置蒸饭柜中蒸制60~100 min,至中央发虚为度,待水温降到40 ℃,取出根茎,并收集汁液另存放。

(2)将根茎晒或烘(50~70 ℃)至外皮微干后,放入(1)收集的汁液中,闷润至汁液吸尽,再按商品制作要求晒或烘(50~70 ℃)至成品,此为第一蒸样品。

(3)其余8份再行第二次蒸制,按上述(1)、(2)方法制备第二份样本,蒸制时间为120 min,如此反复蒸制、干燥、闷润、干燥,分别制成第二蒸、第三蒸等其余8份样品。

2.2.3 指标检测

2.2.3.1 总灰分含量

按灰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ZJ-6016),总灰分测定法测定。

2.2.3.2 酸不溶性灰分含量

取2.2.3.1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小心加入稀盐酸约10 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 min,表面皿用热水5 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2.2.3.3 醇物含量

按浸出物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ZJ-6015)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2.2.3.4 多糖含量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105 ℃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33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中含无水葡萄糖0.33 mg)。

(2)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 mL、0.2 mL、0.3 mL、0.4 mL、0.5 mL、0.6 mL,分别置10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各加水至2.0 mL,摇匀,在冰水浴中缓缓滴加0.2%葸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匀,放冷后置水浴中保温10 min,取出,立即置冰水浴中冷却10 min,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82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的测定。测定时,取60 ℃干燥至恒重的本品细粉约0.25 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80%乙醇150 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 h,趁热滤过,残渣用80%热乙醇洗涤3次,每次10 mL,将残渣及滤纸置烧瓶中,加水150 mL,置沸水浴中加热回流1 h,趁热滤过,残渣及烧瓶用热水洗涤4次,每次10 mL,合并滤液与洗液,放冷,转移至250 rn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 mL具塞干燥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水至2 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无水葡萄糖的重量(mg),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

2.2.3.5 水分含量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IX H)水分测定法项下第一法(烘干法)测定, 取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约4.0 g,精密称定,在100~105 ℃干燥5 h,直到连续2次称重差异不超过5 mg为止。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景宁野生多花黄精农家九制和现代九制药典(炮规)指标成分检测结果详见表2。从表2可知,野生多花黄精在九制过程中,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变化随蒸制次数增加呈现先缓慢下降,后逐步趋稳的变化过程,鲜根茎含量最高为3.62%,农家九制过程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介于2.34%~3.45%和0.64%~1.32%,而现代九制则分别介于2.26%~3.33%和0.63%~1.15%。从图1和图2 可以发现,无论是农家九制还是现代九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一制后均呈下降趋势,四制后基本趋于稳定;农家九制比现代九制相比较高,但差异不明显。

图1 2种不同蒸制方法对总灰分含量变化影响

图2 2种不同蒸制方法对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变化影响

3.2 对醇浸出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图3为2种不同蒸制方法对醇浸出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示意图,从图3和表2可以看出,野生多花黄精在九制过程中其醇物含量变化随蒸制次数增加呈现逐步上升的变化过程,鲜根茎含量最低为60.81%,农家九制过程其醇浸出物含量介于61.12%~71.86 %,而现代九制介于61.26%~71.28%,农家九制比现代九制相比略高,但差异不明显。

图3 2种不同蒸制方法对醇浸出物含量变化影响

3.3 对黄精多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图4为2种不同蒸制方法对黄精多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示意图,从图4和表2可以看出,黄精多糖以新鲜根茎含量最高,达18.01%,随蒸制次数呈现先快速下降,后下降趋缓,再相对平衡的变化过程,尤其是一制后下降显著,下降幅度达51.4%和56.4%,其中农家九制下降趋势较现代九制来得平缓,一般五蒸后多糖含量相对平稳,而现代九制则在四蒸后就趋平稳,含量均保持在5.5%左右。

3.4 对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图5为2种不同蒸制方法水分含量变化示意图,从图5和表2可以看出,水分含量变化在多花黄精九制过程中呈无规律特征,但变化过程2种蒸制方法对比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其原因就在于2种方法制备后的样品在同一烘箱内干燥所致,说明九制过程中水分含量的高低主要其决于样品制备后的干燥程度,与蒸制次数无关。

表2 多花黄精农家九制加工方法对药典(炮规)指标成分变化的影响

图4 2种不同蒸制方法对黄精多糖含量变化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黄精九蒸九制加工法是传统技艺,唐《食疗本草》[3]首次提出了“九蒸九晒”加工方法,以后各代文献大多沿用此法,加工产品称之为九制黄精或制黄精。《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了黄精药材与酒黄精,其中酒黄精制法为:取净黄精,按每100 kg黄精,用黄酒20 kg的比例,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透或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对炖制和蒸制次数未作规定,但制定了质量检测指标,总灰分不得过4.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45.0%、黄精多糖不得少于4.0%和水分不得过15.0%。《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收载了制黄精[4]和制浙黄精(长梗黄精Polygonatum filipes Merr.)[5]的制法,其制法为:取原药,除去杂质,洗净,置适宜容器内,蒸约8 h,焖过夜。如此反复蒸至滋润黑褐色时,取出,晾至半干,切厚片,干燥;或行切厚片,再蒸至滋润黑褐色,取出,干燥。对蒸制次数也未作规定,但在制浙黄精下增加了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的检测指标。

图5 2种不同蒸制方法对水分含量变化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黄精根茎在加工过程中随着蒸制次数增加,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黄精多糖含量呈先下降、后趋稳的变化过程,而醇浸出物则呈现逐步上升的变化过程,其中黄精多糖含量变化与张洪坤、瞿昊宇、杨圣贤[6~8]等报道的一致。农家九制和现代九制相比,各指标成分变化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总趋势基本一致,均符合《中国药典》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的质量限值要求。由此可见,多花黄精在蒸制加工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加工器具,其药典指标成分虽然会呈现或增、或降的不同变化,但其中成分变化主要在前一到四次的蒸制过程,五次后主要成分基本处于稳定。因此从本试验结果,并结合《中国药典》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的相关规定,多花黄精在加工过程中减少蒸制次数,优化蒸制过程是完全可行,不仅不会对药典指标成分造成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促进生态保护,对工艺优化研究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灰分药典黄精
景宁县黄精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武夷岩茶总灰分研究
欧洲山杨热值及灰分含量研究*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穿山甲药典除名
黄精
2017年版《英国药典》概述及启示
X—荧光光谱法测定聚丙烯灰分含量的研究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黄精药酒 助男性补益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