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教学

2020-10-12欧阳玉萍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欧阳玉萍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培养语文思维品质,促使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在理解语言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提高语文理解,使其能够细致地、全面地分析人物特点、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所表思想情感。而思维导图就为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并且探究了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培养思维品质、想象力、创造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论是在阅读,还是在写作中,都需要学生结合文章结果、人物关系、写作构建等进行学习、布局,在科学、有序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而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通过色彩、图画、线条等从多个维度将文章重难点进行有机表达,具有直观、形象、逻辑性的特点,可以增强记忆力、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语言建构素养。为此,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明确,结构框架清楚,能够让学习者一目了然[1]。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说是语文的知识树,在阅读的时候讲各个层次关系,进行有序构建,提高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无序到有序,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清楚的中心,围绕中心点,对文章整体进行阅读分析。同时它还可以运用于写作教学中,进行写作布局的安排,在清晰化的框架引导中,提高文章写作能力,让学生的文章有主心骨,在写作大纲和布局结构安排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应用教学复习阶段,在主题统一,各个知识点层层安排递推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有序、有深度、有广度的复习学习,培养思维品质[2]。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创新课前导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传统教学中,是以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潜能的培养,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么,在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导入,让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以导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主动探索,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性和教学效果。

(二)运用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中之重,课标也曾指出:要培养阅读学习能力,让学生会阅读,善于阅读,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掌握中心思想情感。为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作为阅读辅助,将文章的脉络理清,让学生能够概括主要内容,能够有序、有层次的进行阅读,通过线条、文字、图像等,以图示的方式呈现阅读思路,使得思维可视化。例如,在教学《富饶的细沙群岛》语文内容时,可以为其展示以下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在导图引导中,让学生对每一自然段的阅读学习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在理清阅读学习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导图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其进行阅读学习探究,激活思维,培养阅读学习素养。如:第一,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第二,文章都描写了西沙群岛哪些部分?第三,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呢?在导图引导和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树立文章结构,掌握中心思想情感,然后让学生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为核心,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结构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教师教学目标。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围绕话题中心点进行连贯的、有序的写作表达,既可以激活思维,又可以让写作内容层次化、系统化,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例如,引导学生写作“我的植物朋友”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我的植物朋友这一核心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在第一分支上写上自己喜欢的植物名称,在明确写作主题的基础上,引导从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为第二分支进行写作构建。在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使其对自己所要写作的文章结构有一个清楚地理解,让学生按照导图引导,进行文章构建,提高写作能力。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构建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围绕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为核心,以花、干、枝、叶为第第一分支,以形状、姿态、颜色、变化为第二分支,培养观察能力。还可以围绕五感观察为核心,以感想、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作为第一分支,以想、看、听、闻、碰作为第二分支进行观察写作。然后引导学生明确主题,结合自己写作想法,设计思维导图,构建写作结构,提高写作能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呈现复习知识点

小學生正是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语文理解能力,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复习,善于复习。为此,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知识点复习教学中,建立知识体系,在单元复习引导中,进行分类整理,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内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按照思维导图引导,自主复习,主动探索,将知识点层层梳理,逐渐深入,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素养。例如,在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的时候,可以以“走进寓言 感悟生活”为核心,以“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为第一分支,以主要人物为第二分支,以写了什么为第三分支,以明白了什么为第四分支,在层次深入中,引导学生对单元文章内容展开整体复习,提高复习学习质量,培养良好复习学习习惯。

三、结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其构建写作结构,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预习和复习学习习惯,提高思维品质素养。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导图引导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理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郭丽所.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刍议[J].名师在线,2020(16):12-13.

[2]张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20(13):52.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