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合唱素养提升路径

2020-10-12王頔郑科艳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

王頔?郑科艳

摘要:合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拟从“三分布局”路径、“三核要素”路径、“三重磨合”路径、“三度表达”路径入手,四个维度循序渐进,整体提升小学生合唱素养。

关键词:合唱素养;提升路径;四维渐进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1]。提升学生合唱素养已经成为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不断地研究,运用“四维渐进法”整体提升小学生合唱素养。

一、基于主体能力素养提升的“三分布局”路径

面对教学主体,先充分了解学生歌唱水平、学习能力,在“三分布局”即:分层次、分声部、分座位中将学生进行合理布局,确定合唱教学阶段性目标并实施。

1.分层次布局,自我优化渐显

老师依据模唱音阶和旋律,考察学生的音准情况和音色特点进行分层次布局。音准好、音色纯美为第一层;音准相对较好,音色没有明显突出的为第二层;音准偏离、音色突出为第三层。通过分层,明确学生合唱学习阶段目标,使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得到自我优化。

2.分声部布局,团队优化渐显

参考之前学生分层情况,进行声部的构建布局。将第一、二层学生按比例合理分布到高低声部中,将剩余第三层学生音色明亮的分到高声部,音色低沉、沙哑的分到低声部。低声部比高声部多几人,增强低声部歌唱稳定性,使合唱团队的声部构建达到优化的效果。

3.分座位布局,整体优化渐显

老师将教室布局成两组高声部,两组低声部,低声部靠近钢琴。引导第二、三层学生以第一层学生为学习榜样,声音逐渐和谐统一。让第一层学生用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技巧,感染和带动另外两层学生共同学唱,整体上优化三层学生整体歌唱能力,提升合唱素养。

二、基于合唱技能素养提升的“三核要素”路径

合唱基础技能考验学生的唱功是否扎实,从音准、音色、音的强弱三个音乐核心要素上下功夫,训练音高准确、音色纯净、音的强弱张弛有度,为合唱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1.无伴奏唱,音准要素渐入

音准是合唱素养的首要素。老师用钢琴做辅助工具,学生听音高进行演唱,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进行无伴奏视唱,提醒学生准确地倾听自己的音高,甚至整个集体歌唱的音准情况,然后不断地调整自身音高,逐渐加强音准辨识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合唱素养。

2.高位假声,音色要素渐入

高位置假声歌唱能让学生的声音更加和谐。老师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歌唱位置,强调声音的“高位置”形态,示范引领学生气息下沉的同时,声音位置抬高。在旋律的高音区,采用假声替换真声的方法来唱,学生的声音更加统一,音色纯净度越来越高。

3.收放有度,强弱要素渐入

如何使合唱声音更富有张力呢?合唱训练中学生调整自身音的强弱,收放自如,力求声音的张力。教学中在一定尺度内进行收放对比训练,逐步提高合唱声音技能的表现力,力求声音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收放自如、张弛有度,音的强弱维度渐入拓宽。

三、基于集体协作素养提升的“三重磨合”路径

二声部协作训练学生的合作思维、掌握多层次织体结构。在“创编声部磨合、调控音量磨合、叠加人数磨合”中,促进声部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声部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1.创编声部磨合,多样渐进

老师依据歌曲风格特征,将齐唱歌曲进行合理的二声部创编。例如,为歌曲创编衬词声部;创编持续音低声部;将齐唱歌曲创编成二声部轮唱。促进声部之间的协调、磨合,这样既丰富了歌曲的多样演唱形式,为双声部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2.调控音量磨合,均衡渐进

合唱中声部之间音量均衡是考验学生对音量的控制能力,老师用手势指挥调节音量的强弱,声部音量偏弱时,亲身引领增强,同时用手势提醒另外声部音量减弱,直到双声部音量在磨合中达到均衡,提升调节声部之间音量均衡能力与自觉性。

3.叠加人数磨合,和谐渐进

为双声部更好地合作演唱,老师让学生持续演唱一个声部,再带另外声部用人数叠加的方法逐渐加入,从少增多,帮助学生从一个声部逐渐磨合融入到另外一个声部,直到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合作效率随之提高,合作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四、基于丰富情感素养提升的“三度表达”路径

一首歌曲除演唱技巧及协作能力外,更重的是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以及表达程度。用“以说带唱”、巧用“二度”、“声势助演”等方法逐步提升情感体验,三度丰富歌曲的情感表达。

1.以说带唱,情感表达渐露

俗话道:“说的比唱的好听”,老师带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将歌词中每个字挂在歌唱的高位置上,坚实、有力地说出来,加上节奏的快慢和抑扬顿挫的强弱韵律,有感情地进行练说、练唱,促进歌曲情感流露。

2.巧用二度,情感表達渐盈

老师尝试从速度、力度两个方面来突出歌唱内容变化,在变化表达中丰盈歌曲的情感。

一度:乐段速度有变化

用“七个小矮人”方法教会学生认识慢、稍慢、中速、稍快、快、渐快和减慢七个速度。乐段与乐段之间根据歌曲内容情感需要,适当地进行速度变换,以此方法来丰盈歌曲情感变化。

二度:情绪力度有强弱

老师根据歌曲情感走向设计力度变化。歌曲开头情绪平稳部分、情绪高潮部分、结尾情绪升华部分用“p、f、mp”的力度演唱,歌唱力度强弱随情绪变化而变化。学生在感受力度强弱对比的同时歌曲演唱更富有情感、更丰盈。

3.声势助演,情感表达渐盛

学生演唱时加入声势和舞蹈,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学形式也更新颖活泼。老师安排学生面对镜子练习抬头、挺胸、肩膀放松、面带微笑、抬眉毛、亮眼睛,表演时加入跺脚、捻指、等声势和舞蹈动作,增强学生合唱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力地助推情感的迸发。

综上所述以“四维渐进法”为例,实施学生合唱素养提升路径,学生声音变得更加和谐统一,演唱水平、声部合作能力有一定的进步,在老师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相信学生的合唱素养也会循序而进、渐入佳境、稳步提升,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在艺术的天堂!

参考文献:

[1]李春湘.原本性音乐视角下班级合唱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1):11.

[2]王国安.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
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路径研究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