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问题链的设计及实践

2020-10-12陈泉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溶质溶液分数

陈泉

化学作为一门在九年级才开设的学科,学生初次接触在学习中难免会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对他们学习来说有着特殊的推动作用。问题链则是教师依据所授内容与教学目标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溶液为例,对问题链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提出部分实践策略。

一、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链,获得引人入胜感觉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充分表明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起着关键的引导性作用,问题虽然是一个惯用的教学手段,不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提问方式与内容均提出更高的要求,问题链应运而生。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前后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可围绕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层次性的问题链,由易到难、由浅极深的呈现知识,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解决获得引人入胜的感觉,使他们对化学学习充满期待。

在开展“溶解度”教学时,教师先拿出一杯水,询问: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一勺?两勺?还是更多?学生自由猜测,设疑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呢?组织他们阅读教材33页中的实验9—5,明确实验内容与步骤,投影方案,以实验简图的形式显得更直观、生动。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提问启发:如何让这部分没溶解的NaCl再溶解掉?他们将会想到“再加水”,同样通过实验验证,提升问题层次:在实验中发现什么?说明什么?使其讨论和归纳:水多溶解的食盐就多,水少溶解的食盐就少,水的量一定时溶解的食盐是有限度的。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升问题层次:KNO3是常用的化学药品,它在一定量的水中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呢?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溶剂量一定时,温度升高后硝酸钾去哪里了?溶解溶质硝酸钾的量有什么变化?让他们继续探究溶解度的奥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始终围绕溶解度精心设计一个层次性的问题链,递进性地呈现新知识,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渴望,使其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二、灵活设置情境性问题链,促进学生思考探究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虽然与小学生相比有所增强,但仍然处于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年龄阶段,化学又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要先推进问题链的顺利实施,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道具、实验或信息技术等手段营造情境,在情境中呈现问题链,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与探究。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当依据所授知识灵活设置情境性的问题链,一方面可以焕发学生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能够吸引他们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效率。

以“溶液的形成”教学为例,教师先利用实物设置情境,展示五瓶不同颜色的试剂: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讲述:这些颜色各异的液体就是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观察、思考,面对不同颜色的溶液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分别把适量的蔗糖、硫酸铜晶体和粉笔末放入到小烧杯中,加水后用玻璃棒搅拌,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情境中提问: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为什么这几种物质最终会消失在水中?同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蔗糖溶解的微观示意动画,使其观看和讨论,辅助他们得出溶液的概念,且知道物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随后教师继续设问:这几种溶液有什么共同特征?引领学生结合实验总结溶液基本特征。

上述案例,教师灵活运用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设置情境,引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探究,使他们直观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增强记忆效果。

三、巧妙凸显问题链开放性,拓展化学思维空间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典型的科学性、社会性与生活性等特征,涉及范围比较广泛,这为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更多条件与可能。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知识的特征,设计问题链时可巧妙凸显出问题的开放性,适当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同社会与生活接轨,引领学生从多个视角与层面展开思考,使其在积极、有效的生生、师生互动中探究化学的奥秘与神奇,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得化学思维空间也被拓展。

在“溶液的浓度”教学中,教师先演示实验:向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g、2g和3g果汁,搅拌。提出开放性问题:得到的哪个溶液最浓?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说道:最后一杯更浓,原因是颜色最深,或溶剂质量一样,第三杯溶质质量最多等,使其凭借直觉感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颜色不同。接着,教师讲述: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那如何标表溶液的组成呢?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一起思考和讨论,指引他们领悟与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及定义式。之后,教师设问: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到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现要配制150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学生分析和计算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并延伸问题: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他们通过质疑加深理解。以鸡蛋在盐水中沉浮来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拓展思考: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盐水中的鸡蛋上浮或下沉?

如此,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及思考开放性问题,得出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使其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且形成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应用问题链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需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层次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链,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其在问题导向下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

【本文是南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科学素养的初中实验教学转型研究》(GH2018081)的理论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溶质溶液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藏头诗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中考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关计算归类例析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要注意的六个问题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