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真教,学生方能真学

2020-10-12傅云云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真学于勒素养

傅云云

倡导“真学课堂”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完全具有我校特色,切实打造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真学课堂了。

【案例】

《我的叔叔于勒》新授课上

师: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主人公吗?接下来,就这个问题大家展开讨论。

师再提示:我们怎么判定文章的主人公呢?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第一看文中人物笔墨的多少;再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老师的提醒下,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主题进行寻读,各自都在文中圈画,或是文旁做批注。两分钟之后,小组开始活动。前排的同学带着书本转向后排,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依据。

同学1:我们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文中写到于勒的地方很多。

同学2:我也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文中写了菲利普夫妇打发于勒、盼望于勒、思念于勒、遇见于勒、躲开于勒,都围绕于勒来写的。

同学3:围绕于勒来写,只能说于勒是个线索人物。我们组认为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从全家人的谈话中,告诉我们于勒是个什么人,二是插叙介绍了过去的于勒,家人打发他去美洲的原因。

同学4:不对,遇见于勒的时候,也有不少笔墨是直接写于勒的。

同学5:我们组认为,尽管遇见于勒时,直接写了于勒,但作者这是为了刻画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

各组代表纷纷发言,每个人在表述时都很有针对性,都能根据前者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理有据。

【案例反思】

冯卫东教授在《为真学而教》一书中说,真学,要依据一定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教师教学的衡量标准就是最主要的三标即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堂评价标准。而学生的“获得”则指学生的增值,这个增值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增长,学习到的方法,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意义收获。从案例来看,这班学生已经真切地清楚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是谁,且明白了评判主人公的标准和理由,已经具备了倾听的能力和习惯,已经懂得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而且让人感觉到他们愿意学习、爱好学习、乐于学习了。这样的课堂真的算得上是“真学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这样的真学课堂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又怎样做到真学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说,要让真学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没有倾听,犹如关上学习之门;缺乏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经历,则无以深度学习;而对课程进行“玩——动”改造,有利于促进学生愿学、好学与乐学。学生怎样做到倾听?怎样才有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经历?学生怎样在“玩——动”中乐学?这都要依靠我们老师的教。所以说,教师真教,学生方可真学。

一、善于倾听,提升真学基本能力

仔细倾听,才能好好表达。“我们组也认为”,这其中的“也”字足以表明这种表达的前提是倾听了同伴的回答。“我们组认为,尽管遇见于勒时,直接写了于勒,但作者这是为了刻画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这样的表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显然在反驳同伴的观点,说得特别精彩。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引导他的学生认真听课,学生何以能做出精彩的表达呢。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听自己讲课,更要引领学生倾听同伴的声音,自己还要做出倾听的榜样。当然,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每天每节课的示范、引导,需要教师的真教。

二、善于体验,践行真学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要落实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让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才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才能对思想方法有透彻领悟。

案例中,教师就“于勒是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提出了评判主人公的三个依据,要求学生带着一个主题进行寻读,到文中圈画,在文旁做批注。这就是在引领学生体验知識的发生过程。教师完全剔除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概括、总结,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注重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进行的是身心俱在的学,是以思贯一、以想为主的学,是有点难度的学,是浸润式而非浇灌式的学,是点点积淀、久久为功的学,是“这个人自己的学”,是真学。这得益于教师的真教。

三、善于感悟  享受真学幸福过程

“业精于勤荒于嬉”“玩物丧志”“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古训有一定道理,有大成就的人除了有非凡的意志、艰苦卓绝的精神,往往还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玩心。我们的学生理应在“玩——动”中释放天性、增强活力、活化智力、积蓄潜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我们初中语文课堂上所谓的“玩”,其实就是活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活动,可以结合综合探究开展活动,也可以结合名著阅读开展活动。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再进行班级交流。这就是郭思乐教授所说的“玩”,玩谁发现全面,玩谁思维敏捷,玩谁听得仔细,玩谁表达准确。这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的“玩——动”平台。这样的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学得快乐,学得开心。这才是“真学”,是教师“真教”的结果。

冯卫东教授说,为学而教,为真学而教,这才是教学行为的出发点,才是教学的真正意义。如今,我们已经昂首行走在“真学课堂”的大道上,正用我们的“真教”,赢来学生的“真学”。打造校本化“真学课堂”,我们语文教师问心无愧!

猜你喜欢

真学于勒素养
聚焦“真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建构“真学”课堂要注意的几点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