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关于儿童人文关怀的思考
2020-10-12白阔轩
白阔轩
2020年的假期因特殊因素被拉长,令人们将注意力更多转向家庭,转向社区。随着社区的人文环境问题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儿童人文关怀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尤其是空间设计师们的关注与反思。
儿童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群体,也是连接社区和家庭的关键纽带,备受关注。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儿童与家长的主要活动场所,如何科学打造?在当下很多家庭可能三代甚至多代共居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来缓和代际间的摩擦和矛盾?如何在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时更加强调对儿童的人文关怀?……这些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空间设计师们关注的重点对象。所以,笔者拟围绕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关于儿童人文关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討,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思考。
一、 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针对性”或是“圈养”
在住宅高密度的城市,社区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的社区空间设计,更把儿童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作为设计的重点考虑元素,并成为热点。然而随着特殊时期社区内亲子活动比往常频繁,社区空间设计中程式化的“游乐园”场地,还有场地中越发亮眼和酷炫的儿童区块设计与设备等,也随之显露出各式各样的社区空间设计痛点,人们因而渐渐远离。比如,相对于某社区内塑胶游乐场的空无一人,离游乐场不到30米的小广场,却挤满了小朋友。孩子们环绕喷泉、水池追跑打闹,甚至将没来得及搬走的杂物当作玩具,占山为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远远背离了设计师原本想要在社区空间设计中关于儿童人文关怀的“针对性”初衷,取而代之的是固化的程式化的“圈养”思维。
其实,早在2018年,长沙万科、林德设计和悦数洞察等品牌,在关于“儿童友好”主题沙龙上,就已经提出 “轻玩具式”(游戏景观 PLAYFUL LANDSCAPE)的设计理念,并总结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儿童友好社区景观打造方案,试图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儿童人文关怀发声,强调公共空间设计不应仅考虑成人的活动需求,也要考虑儿童的游戏需求,并保证儿童的安全。所以,在公共空间设计里,应当弱化器材的堆砌,着重利用自然元素,让孩子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充分开展户外游戏,自由玩耍、锻炼和社交,让他们感受自然、提高身体素质,并增强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创造力。这样的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景观才称得上为全年龄居民所共享,才吻合设计师们的初衷,即真正强调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儿童人文关怀。
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社交空间距离需求
众所周知,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与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以满足人际交往中心理上的安全距离需求。但传统意义上的亲子空间设计,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在儿童渐渐成为社区和家庭连接纽带重要角色的情况下,社区场地的集中片状设计,需要通过更多高密度、小尺度、整体化的社区口袋景观1来让原有的设计获得丰富和整合。比如,在设计中可以把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围合空间2作为一个完整的客厅,来满足成人关于儿童看护、休闲和社交等多重功能的需求,转变旧有的围绕已有场所规划活动的思路;又比如,把娱乐和休息的功能需求融入对整体空间设计中;再比如,削弱传统观念中对所谓“迪士尼”式游乐场的追捧。(我们要的不是让儿童去找地方玩耍,而是创造一个孩子可以自由玩耍的地方。)此外,公共空间的整体设计还要充分考虑舒适性,并提供相应的休息设施;也要充分考虑成人开展亲子活动的环境需求和设备需求等,以提高亲子陪伴质量……总之,在尊重与满足人们社交空间距离需求的基础上,兼顾成人与儿童的需求,对公共空间进行合理再划分,打造一个真正让家长们遛娃社交的舒适的“入户庭院”,这也是在当下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注重儿童人文关怀的表现。
三、 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清洁分区”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健康最重要,并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赛拉维机构发起的相关网络大数据统计,2020年以来公众的卫生、消毒意识显著提高,约71%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公共场所洗手、物品消毒 “非常有必要”。3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在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功能之外,也应重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借此提升人们对社区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若能在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上增加“免接触”+“勤消洗”的功能,比如设置清洁分区等,这样儿童哪怕在这段特殊时期,也能到社区公共空间玩耍。
总之,目前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工作中的儿童人文关怀不够完善;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碎片负面信息的涌入,增加了成人与儿童心理上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不信任感。 如果社区公共空间设计能够注入更多儿童人文关怀,就能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3数据参考2020年2月12日,“冷眼观楼”联合知名地产设计机构赛拉维发布的覆盖自全国超过1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住需求网络调查,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