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多种方法于盲童小乐器教学

2020-10-12陆玫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盲童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陆玫

【摘 要】盲童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其视觉障碍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具有特殊性。笔者在实施盲童音乐教学的时候,常常利用小乐器弥补学生视觉上的不足,帮助他们利用听觉,感受乐曲节奏和乐曲情感,体验音乐的魅力。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详细说明如何利用游戏教学法、听唱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组织小乐器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盲童;小乐器;教学方法

音乐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盲童尽管有视觉障碍,但有权参与音乐学习,体验乐曲节奏,感知乐曲情感。研究表明,个体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9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取的。而盲童因为视觉障碍,难以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不得不利用听觉来感知周围环境。一般情况下,盲童与正常的小学生相比,他们在听觉上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因为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经常利用听觉感知环境,使得他们的听觉变得相对灵敏。此外,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盲童可以用触觉来替代视觉。在与周围事物互动的过程中,盲童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触摸事物,感受事物的外形、大小、温度等,从而自主地建立对事物的感性认知。而且,在触摸事物的过程中,盲童经常会露出相应的表情,借此展现自己对事物的联想,实现对事物的认知。在长期利用触觉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盲童的触觉也较为灵敏。此外,盲童以无意注意为主,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就算事物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分散他们的注意,因此,盲童的注意力是较为集中的。立足盲童的这些特点,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如果还一味地按照普通的教学法向学生演唱歌曲,则很难提升盲童的音乐学习能力。对此,笔者在音乐教学的时候,会根据盲童听觉、触觉灵敏以及注意力集中的特点,发挥小乐器的作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建立他们对小乐器的认知,使其体验乐器节奏,感知乐曲情感。具体地,笔者采用如下方法实施小乐器教学。

一、游戏教学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事物产生热爱之情,才会有责任感,在责任感的驱动下,才能对事物进行不懈的探索。盲童学习音乐亦是如此,只有当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时候,才能自主地投身到音乐学习活动之中,且在体验多样活动的过程中,孜孜不倦地追寻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升音乐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孩子从一出生就有自然感受。尽管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但这种感受是影响他们终身的。因此,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盲童,要立足于他们已有的音乐感受,利用他们灵敏的听觉来判断声音,从而使他们逐渐积累对音乐的感知,提升音乐学习水平。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到,儿童音乐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音乐。因此,笔者在组织盲童小乐器教学的时候,会利用游戏教学法,为他们开展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音乐感受力游戏等。

以节奏训练游戏为例,该游戏旨在训练盲童的节奏感。在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先利用竖笛吹出一段节奏,并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脚演示节奏。具体来说,在吹出2/4拍节奏之后,学生需要分别用左脚和右脚来表示两个四分音符。当学生听到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候,需要迈出自己的左脚,前进一步,紧接着,提起左脚,连续地跳动两下右脚。在这样的切身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听觉的辅助,借助肢体动作,形成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感性认知,潜移默化地发展节奏感。

再以音乐感受力游戏为例,为了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喜、怒、哀、乐,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此项游戏,同样使用竖笛为学生吹出不同的音乐片段,鼓励学生自主联想,并用自己的表情展现乐曲情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盲童在听觉的辅助下,发展想象力,还可以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建立情感认知,为接下来深入体会乐曲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听唱教学法

听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尤其在盲童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听和唱,可以提升盲童对音乐的敏锐的感知力,使他们在感知多样的音乐元素的组合中,产生音乐学习兴趣。小乐器教学,其实就是借助盲童敏锐的听觉、触觉,使他们扬长补短,感知音乐。因此,在组织盲童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将听唱教学法和小乐器教学结合起来,促进盲童音乐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觉训练

不可否认的是,音乐是一项听觉艺术,无论何种风格的音乐,何种形式的音乐活动,都不可能离开听觉。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早已发现,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的时候,采取多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使学生在体验训练活动的过程中,熟悉音高、力度等音乐因素,建立深刻的音乐感知。所以,在组织盲童音乐教学的时候,笔者也组织听觉训练活动。

例如,在引导盲童识别音的强弱的时候,笔者利用葫芦丝进行演奏。在笔者演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听到的音,抬高或降低自己的胳膊,从而通过手臂运动,准确感知声音的强弱。具体来说,在笔者吹出正常的音的时候,学生需要将自己的两条胳膊水平地放置在身前。当笔者吹出较高的音的时候,学生需要将两个胳膊高高地抬起来,也可以根据音的高度变化,不断地抬高。当笔者吹出较低音的时候,学生则需要慢慢地将胳膊放下来。在这样的听觉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识别音的强弱,还可以建立對力度的紧张、强弱的认知,为接下来整体地感知乐曲的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歌唱训练

歌唱是一项个体可以自主进行的活动,具有时效性。在歌唱的过程中,个体会自主地在内心深处建构对音乐的深刻认知。同时,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小乐器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认为,歌唱是个体发展音乐文化的基础。所以,笔者在组织盲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组织歌唱训练。盲童受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其参与的歌唱训练活动与普通学生参与的歌唱训练是不同的。普通学生参与的歌唱训练需要其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掌握歌唱技巧。而盲童只需要在体验歌唱训练的过程中以一种最为自然的学习形式顺其自然地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要素就可以了。因此,笔者在针对盲童组织歌唱训练活动的时候,会用小乐器演奏他们熟悉的歌曲,使他们在听觉的辅助下,体验音乐要素,感知音乐的趣味。

以《桔梗谣》为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这首乐曲的旋律,笔者利用竖笛进行演奏。因为部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不足,无法利用听觉建立对乐曲旋律的感知,对此,笔者鼓励这些学生在笔者吹奏的过程中,用手摸笔者的脖子,通过感受笔者的呼吸变化,建立对乐曲旋律的认知。之后,笔者则要求学生跟着演奏,演唱这首乐曲,将乐曲旋律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盲童发挥了自身的优势,还使他们体验了乐曲的旋律,体验了歌唱活动,从而提升音乐学习效果。

三、情感教学法

音乐不仅是一项听觉艺术,还是一项情感艺术。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可以拨动个体的心弦,使个体产生情感上的变化。受视觉障碍的影响,盲童对周围的环境是较为敏感的,他们的情感也是复杂多变的。同时,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也变得较为丰富。因此,在组织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情感教学法符合盲童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使盲童在乐曲的熏陶下,产生情感共鸣,形成积极情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笔者在组织盲童音乐教学的时候,一般采取以下方式应用情感教学法。

(一)音乐语言的情感化

音乐作品是情感的高度凝结。无论是何种体裁的作品,其中都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深情。音乐要素是乐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正是利用音乐要素组建情感的网络,利用音乐要素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组织盲童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指导盲童在小乐器的辅助下,感知音乐要素,还要把握时机,促使盲童发挥音乐要素的作用,走进乐曲中,体验其中浓浓的情感。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会将音乐语言情感化。音乐语言情感化是指教师范唱,帮助学生建立对乐曲的感性认知,从而在小乐器的辅助下,由浅入深地体验情感。例如,在组织《小船》这首乐曲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这首乐曲中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笔者首先范唱歌曲,将歌曲整体地展现给学生。接着,笔者利用口风琴为学生演绎这首歌曲的旋律。因为有之前的情感训练,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联想歌曲背景,用自己的表情展现歌曲的情感。根据学生做出的表情,笔者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同时继续演奏口风琴,让学生继续体验。在如此反复体验过程中,学生自然可以建立对歌曲情感的认知。接着,笔者鼓励学生带着情感演唱,实现情感共鸣。

(二)课堂语言的情感化

教师是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学生对乐曲情感的理解。有部分盲童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体验较少,情感不丰富,就算有小乐器的辅助,也无法深刻地体验乐曲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利用情感化的语言對学生进行引导。以《可爱的家》为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长时间不在家,会怎样呢?如此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自由描述中,表达对家的思念之情。带着这种思念之情,笔者引导学生歌唱乐曲,使他们体验到家的美好。

四、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到,盲童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盲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盲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小乐器的作用,利用小乐器创设游戏活动,辅助盲童感知音乐要素,体验音乐情感,从而提高盲童的音乐学习能力,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洁,马骁琪.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乐器的运用探微——以无音高打击类乐器为例[J].北方音乐,2018(23).

[2]林娟娟.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展示之口风琴引入课堂[J].华夏教师,2017(14).

[3]杨玉花.运用小乐器激活小学音乐教学[J].甘肃教育,2017(15).

[4]杨昌颖.浅谈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与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

猜你喜欢

盲童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