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0-12孙冲武
孙冲武
摘 要:为落实职教改革精神,完成扩招100万的任务,高职院校要牢牢抓住产教融合这条主线。目前,学校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以及政府共同思考。本文将从学校层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产业转型
课 题:本文系2018年深圳市教育规划课题“高职院校落实产教融合的措施与实施研究”(YBFZ18044)研究成果。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下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在职教改革及高职院校实施扩招背景下,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
第一,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举措。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还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及二十条具体任务,其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职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高升政策的有力舉措。
第二,产教融合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保障。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给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但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入合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这就迫切需要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业界先进水平的专业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产教融合是学校办学的方针指引。产教融合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是建设双高校的核心机制。学校必须走产教融合之路,通过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创造更多的利益平衡点,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科技服务等方面寻求精准对接,促使校企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最终让学生实现“有尊严、更体面的高质量就业”。
二、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企业层面来看,深圳区域信息类企业非常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企业仅依靠自身的招聘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深圳城市生活节奏快,从市外招聘来的员工离职率比较高,因此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但是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如何培养产业工人就是企业与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二,产教融合推进的过程中校企关系不稳定,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尽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企业、行业的大力支持,但这种合作关系大多是通过教师的私人关系搭建的,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一旦企业发生人事变动,这种合作就会变得很不稳定,多数校企合作是短期行为,缺乏长效机制。
第三,产教融合管理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灵活。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出台了系列文件,但大多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对企业和学校权、责、利的规定比较模糊,束缚了很多公办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步伐。
第四,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标准不一致,学校难以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在企业以先招工后招生方式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而企业在职员工大多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一般企业员工对通过报考学徒制项目提升学历的需求不大,因此学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很多困难。
第五,产学研合作积极性不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学校在评价科技成果的“价值”时侧重“科技价值”,往往忽略了“市场价值”,结果导致科研不是面对市场需求,仅是单纯追求学术价值和地位,且多数属于上游实验性研究而工艺技术集成度小,常常难以实现产业化。同时,缺乏与企业开展合作的保障机制,限制了学校教师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三、推进产教融合的主要对策
第一,学校与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企业在自己领域的丰富行业经验与资源优势及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团队方面的资源优势,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校领导与企业高层定期沟通互动,双方强化在人才培养、师资团队、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共享。
第二,以国家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为契机,鼓励企业为自己的员工及合作方员工积极提供学历再提升机会。员工以夜校的形式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由学校颁发国家认可的大专毕业文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
第三,学校要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学校要加大与企业的对接力度,认真到意向企业进行合作调研,开设市场需求度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把产教深度融合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中去,注意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与高质量性,达到可持续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
第四,学校加强与企业交流,开展校企“双元”育人。学校加强与企业交流,对接产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开展订单班培养及现代学徒制试点,使企业与深度学校合作,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第五,设立校企合作科技创新专项,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设专项经费支持校企合作专项,项目面向企业真实、明确的技术需求,聚焦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结题要求重在发明专利或者原型(样品、样机、方法、工艺等)改进,逐步改变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学校成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挂牌技术转移中心,并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成果的输出,技术转移中心负责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公司负责科技成果的运营。三个机构各有所用、各负其责,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学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七,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完善集团治理结构与体系,释放协同育人新潜能。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依托院校优势专业(群),联合信息类主流企业,共建若干产业学院,将产业学院建成“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载体。探索产业学院的法人化运作,建设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充分发挥集团内各方优势,打造若干特色鲜明、设备先进、人员齐备,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和专业实习实训中心。
四、小结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仅对职业教育的类型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高职院校要按照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以产教融合为办学方针指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挥产教融合的最大效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波.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路径拓展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5).
[2]吕家将,江铃.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与思考[J].船舶职业教育,2019(4).
[3]嵇波.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路径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
[4]姚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