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无效课堂提问分类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020-10-12吕海锦
通过观察统计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发现很多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次数都超过60次,平均大约40秒就会提一个问题,这足以证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帮助他们获取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探究,营造有意义的学习氛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谨慎设计课堂提问。
一、低效或无效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影响分析
有效的提问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反之则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提问会对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歸纳总结。
1.浪费有限时间。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拖沓了教学流程,浪费了课堂时间。
2.消耗学习热情。反复、无意义地提问,消耗了学生学习热情,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专注、无兴趣,甚至厌倦学习,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任务失败。抓不住重点的课堂提问,可能发生导向性错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4.丧失培养机会。简单机械的提问,让学生在机械回答中,影响了质疑、深度思考、发散思维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丧失培养学习能力的机会。
这些提问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严重,甚至给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什么样的提问会导致课堂效果降低呢?笔者试着在教学实例中,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了分类。
二、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提问分类
1.随意的问题。作为一种开场白或者为了活跃气氛,老师往往会问一些随意的问题。如“你们想不想学这课呀?”“你们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呀?”老师忽略了课堂提问的价值,耽误了学生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提问方式呢?比如在学浙教版一下课文《龟兔赛跑》时,先问乌龟跑得快吗?那你觉得它和小兔子比赛会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2.雷同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还经常出现,在上一个环节或段落的问题,会在下一个环节再问一遍相同或类似,这种简单的重复,会让学生感到疲惫,甚至厌烦。
在学习苏教版二上《狼和小羊》一课时,老师在老狼每次找碴儿后都问学生“狼找了什么碴儿?为什么找碴?”其实问过第一次,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学了:“老狼还找了什么碴?”“老狼可能还会找什么碴?”学生既有兴趣找,又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学能力。
3.格式化问题。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上课风格,教学过程几乎不变,缺少新意,一个问题问完了,学生都能猜到下一个问题,这种套路化的课堂提问,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消极,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4.高深的问题。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老师喜欢提一些高难度的问题,以显示课堂难度,可学生却不知从何答起,结果不是老师给答案,就是含混过去,有时甚至出现问题太专业,老师解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情况,给学生带来严重的知识误区。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下课文《蚕姑娘》一课时,老师让学生介绍一下蚕,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老师出示“蚕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源自百度百科)一个看上去很有学术水准的答案,可是孩子们更懵了。而另一位老师的设计是先猜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辛勤吐丝献终身,织成丝绸做穿戴。”然后提问“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孩子们说因为它很可爱;因为它很勤劳……显然第二种提问方式更能被孩子接受,课堂效果更好。
换种方式,给学生一个既让他感兴趣又能让他听懂,但他又不完全了解的问题,引起孩子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为他种下一粒探索的种子,同时获取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5.不严谨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理科老师应该注意提问的严谨性,其实语文学科提问同样需要严谨。学习苏教版二下课文《猴子种果树》时,老师提问:“小猴子天天浇水施肥,他想干什么呀?(等着将来吃梨子。)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梨树是不需要天天浇水施肥的,所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这个问题是要孩子们根据梨树不需要天天浇水施肥推断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猴子吗?这样的问题严谨吗?所提问题模棱两可,提出的问题语言不精练,不准确,学生不知道老师到底在问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所带来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6.无意义拓展。一堂课接近尾声时,老师会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有老师在讲人教版六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结尾处设计让孩子们想想如果能请卖火柴的小女孩去你家做客,你会怎么样?由于学生没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很难想想画面,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试着让孩子们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情景,感受我们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习童话大师细腻的描写手法,这样的拓展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其实很多教师对教材都是进行了深刻钻研的,对文本的理解也是相当透彻的,也是考虑了很多方面设计出了新颖的问题,可最终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还是设计提问时基于学生层面的考虑不够。因此,要想学生明明白白、快快乐乐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教师本身提问的思路要清清楚楚,只有建立生本基础上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J].郝本信.教育观察,2017(24).
[2]高树亮.小学语文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J].考试周刊,2015(02):40-41.
[3]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2):56-57.
[4]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42-43.
[5]万婷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02):88-89.
吕海锦,江苏省扬州世明双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