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
2020-10-12石林
小说的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方式,因此,要针对小说这一特定文体对小说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确定,以《故乡》为例,根据小说的具体特征确定核心教学内容。通过对主问题这一教学策略的探讨,以期改善小说教学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散乱的现状,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识。
一、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王荣生提出要依据文体体式以及具体学情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学情先暂且不谈,本次阐述仅从文体体式着手。所谓文体体式,朱子南主编的《中国文体学辞典》中认为“文章体裁简称文体,是文章的形式因素之一,一切文章都有一定的体裁,各类文章在形式、语言、结构的运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小说作为一个概念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最早小说的地位较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近代小说的地位逐渐提高,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倪文尖和朱羽认为在小说阅读方面,过去有两大类型的的理解:“其一是具体化的社会历史的读法及解释,其二是倾向于脱开具体的社会历史的束缚,关心起更具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命题……以人、爱、美、欲望、命运或者国民性、现代化等为关键词,重新组织了一套有关小说阅读的知识。”这两种类型的理解虽则在总体方向上并未有失偏颇,但却失了文本独一无二的色彩,对于小说的泛泛理解使得在小说阅读教学上形式趋于僵化,学生也无法感受到小说的魅力,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
僵化的小说教学期待着改变,不仅是从形式还是要从内容上做出改变。倪文尖认为应该改变小说的阅读范式,即阅读小说,“是阅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充分的体味、感受和移情。小说即人生,读小说就是读世界读人生”。在小说中体会百样人生,对人物以及情节进行沉浸式体会,是小说阅读的起点,也是小说教学的终点。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叙述、虚构。故事是小说最基本的层面。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的一种叙事。小说的第二个特征,是塑造人物,刻画性格。针对于小说的问题特征,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叙述、虚构、情节、人物以及主題等小说的主要特征入手,再依据具体篇章和学情,来进行合适的小说阅读教学内容。
上位的小说教学内容定为叙述、虚构、情节、人物、主题,将其落实到中位也应该有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张雨薇(2018)在《高中小说教学核心内容》中,将小说的核心内容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为了四类,分别是:(1)“语言”素养方面。梳理情节,分析情节多层次的效果;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形象构造;理解并能够应用小说的艺术手法,以及其对一部小说的作用。(2)“思维”素养方面。理解并能与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情节建立起抽象联系;(3)“审美”素养方面。提炼小说主题,并根据主题建立小说间关系;辨析小说人物的原型及其审美价值;个人对小说感受与作者意图相联系;(4)“文化”素养方面。理解小说的历史和文化影响;了解作者及其流派的显著特征。
自上而下,要将小说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这样还远远不够,文本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基于文本的‘独特性开掘文学价值,基于教材的‘限定性明确教学内容选择的方向”。小说教学的内容要随小说的具体特征来定,接下来以《故乡》为例,阐释小说教学内容的取向以及教学方法。
二、《故乡》课例分析
鲁迅创作《故乡》是在他迎来四十周岁的1921年2月。于1923-1926年出版的《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中第一次正式进入中学教科书。鲁迅的《故乡》多次被编入初中教材。《故乡》是以“我”回故乡和离开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主线叙事的,从“我”的视角对故乡进行描绘,偶尔夹杂着“母亲”的叙述。关于《故乡》的小说教学,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取向。最早的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解读是:“揭示知识分子与农民隔膜的现实,暗示知识分子的使命;表达了一种对故乡失望的情绪及对未来的期盼。”其后也有“要关注农民的疾苦,且只有靠实践才能创造新生活”等主题。最新的部编本的单元导语为“少年成长,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的成长”。《故乡》的主题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取向,但在众多的课例中却发现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有较大的趋同性,本文选择于漪、蔡澄清、钱梦龙、余映潮以及李卫东五位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故乡》是一篇传统小说,具有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特点。典型环境是《故乡》中的故乡,典型人物是闰土,五位老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虽切入点不同,但都提到了一个内核,即闰土的前后对比变化。在小说中,小说中人物性格会变化,出场时候的性格和作品结束时候性格已经不一样了,甚至完全不同,常把这样的性格叫做动态性格。教师们都将闰土前后性格的变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针对以上五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故乡》的小说教学内容的核心提炼为:从动态的人物性格中充分体会其背后性格变化的原因。
五位老师中,均以外貌、语言和动作三方面或者其中一个方面突破闰土人物形象这一教学重点,人物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也被诸位老师所照顾到,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并未感到琐碎,这得益于老师们都具有有效提问的意识,这种有效的提问被余映潮称之为“主问题”。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它有提炼概括、有序安排以及内在牵引力三个主要特点。
三、主问题的提炼策略
主问题的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起到支撑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所以主问题的设计必须是针对文本的核心内容。
针对具体的篇章教学核心内容提出问题,是主问题提炼的策略其一。格兰特和杰伊针将这样的核心内容,称之为“大概念”。“大概念并不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内容的、庞大的、从某种意义来说相对模糊的词语。大概念既是各种条理清晰的关系的核心,又是使事实更容易理解和有用的一个概念锚点。”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它可以明确学科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概念、主题、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理解或原则等。大概念的提炼可以多参读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动词确定大概念,例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屡次强调了语言,将语言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石,对此,可以将语言的运用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进行教学的整合;也可以从相关且有提示性的一对词组中产生大概念,例如“命运与自由”、“虚荣与诚实”等。
作为主问题,避免无意识提问,尽量避免提问学生可以用简单的是与否、对或错这样回答的问题,这是主问题提炼的策略之二。好的主问题是可以使得学生探究、思考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理解到未知的领域,发现思维的盲区。
对文本进行细读,从情节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提问,是主问题提炼的策略之三。情节是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各种行动过程,它是由一组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和环境特点的具体事件构成的。情节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主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得主问题之间可以自然过渡衔接。
主问题也可以以人物形象、对话为中心进行提炼,主问题作为课堂的主线,始终把握的一条主线即为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小说中感受到百样人生,方为小说教学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倪文尖,朱羽.重塑小说观 建构新图式——《现代小说阅读》编写札记之一[J].语文学习,2005(03):14-19.
[2]王荣生.小说教学叫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格兰特·维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56.
石林,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