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研究

2020-10-12王靖

公关世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教育管理

王靖

摘要:旅游教育专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迎合了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从侧面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但在目前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学校、企业、高素质人才三者共赢,究其原因,是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接现象。基于此,本文将对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旅游专业 教育管理 高素质人才培养

引言:通过旅游教育,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是对现行旅游专业教学的延伸。它既是对旅游教育专业发展的认同,也是对自身问题的反省,从目前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发展需求来看,若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对高素质人才的认识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认识;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認识,而这些都自然地体现在社会发展中,进而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就是对人才的态度,对人才的认可,这些都可以通过具体行为来体现的。纵观近些年我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质的提高,但这些表面上的繁荣,遮盖不住我们自身的致命伤。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盲目去学习,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具有相当的盲目性。所谓的高素质人才,被很多人解读成,比人才高一个层次,由此便划分出这样一个评判等级:人、人才、高素质人才,或许有一天还会出现超高素质人才概念。这些过分修饰,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的认识,从而使对人才培养出现严重偏差。

为提升旅游教育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学校应首先考虑学生群体的发展理论是否迎合当下旅游行业的需求,进而制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计划,并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二、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定位

(一)学校给旅游专业人才的定位

在当前的旅游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的情况,这严重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不对等。应试教育思维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使一代代年轻人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无法感受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即便面对实践性很强的旅游专业,学生们还是硬生生的把它学成了理论性极强的研究型专业。

在这样背景下,需要学校充分地认识到,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培养他们的旅游知识应用意识,使其在实践过程中磨炼就业意志,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企业给旅游专业人才的定位

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关注,不应仅仅处于被动状态,应该积极主动与学校开展合作项目。现代社会,老板与员工之间早已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没有专业人才帮助,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长期生存。合作共赢思想也不应仅仅应用在企业之间,而是面向全社会,包括个体。

同时,企业需要摆正自己在社会的位置。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是先有个体,才有群体;先有群居生活,才有社会概念。企业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中介”,即满足因地理和资源问题而无法实现个体及时获取食物的需求。绝非广义上讲的创造社会价值。社会给专业人才的定位,也是对自我定位的思考,只有明确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来维系生存的思想,才能真正给予专业人才合理的定位。

(三)旅游专业人才的自我定位

学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定位、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定位、高素质人才的自我定位,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在正确认识高素质人才概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对学生的自我定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后面工作中,也证明了学校的培养对企业需求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是说只是一纸文凭。

在我国,专业技能人才与高学历人才相比,往往不被大家所接受,其更多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偏见。不知从何时起,高学历已成为光鲜亮丽的外衣,就像女人出门必须要化妆一样,没有它,就感觉低人一等,这让本身骨子里就自卑的中国人更加抬不起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用文凭来抬高自己身价,结果大于过程的功利化思想从社会蔓延到学校,致使我们的教育逐渐走向“极端”。

一直以来,我们对人才的判定标准是看证书级别。那么很显然,旅游专业证书没有名牌大学的证书高贵,这种评判标准使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实力派”发展路线,而转向“偶像派”。不得不说,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国家的发展策略有一定关系,间接地导致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

三、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学校层面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很多高校和专业都开始向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看齐。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帮助学生增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才能满足人才与社会的双向需求。但就目前来看,特别是对旅游教育和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无法与世界领先教育水平相提并论。与其他某些专业不同,旅游专业教育模式应以强化学生实践体验为目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知识应用意识,这些都要从学校的教材编排和课程设计上体现出来。

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该学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就非常明确:

1. 通过对所选择核心模块的学习,对所发展与运行商业活动的理解,使学生得到综合、有海外基础的教育。

2. 通过对大型酒店、旅游胜地管理领域的分层模块化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加实际的专业教育。

3. 通过组织学生在各大饭店、酒店、旅游胜地的专业实习和实践,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 通过必要的培训,如外语的应用、管理模式及办法等,来提高学生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老师们就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了职业发展前景和方向,以供学生参考。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导师们也积极地向各大企业推荐。

通过分析南洋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发现,他们的专业课完全遵照新加坡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属于定向培养人才,从课程培养目标到职业前景或就业岗位,再到专业课程结构,将理论学习、实际应用、社会需求三者紧密相连,使每一位毕业于该学校的学生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是被学校认可、被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二)企业层面

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学校教育与社会认可密不可分。学校和企业的相互合作,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前提。以德国为例,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全球校、企合作共赢的典范。它的优势在于:

1.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教学责任

这里需要注意,二者不存在辅助情况,而是需要共同履行教育责任。“双元制”模式下的企业和学校,必须共同完成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实践、实习的安排和实施。学生最后的考核也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定。

2.学校招生定向服务于企业

根据德国相关法律,中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一家企业,获得该企业认可后,到具体职业学校登记并入学,进而接受职业教育。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文凭的认可,也是舆论对这类学生的认同。

3.学生与企业的相互满足是对“双元制”模式的最好反馈

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量身打造下,学生可以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技能学习中去。当下主流的技术设备和成熟的操作模式,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其高强的工作适应性,拉高了整体就业率。

4.师资队伍强大

“双元制”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其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使学校要求从教人员必须满足“工程师”和“教师”的双师资格,以及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而且对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要有充分了解。

5.法律法规的保障

德国政府对国家教育教学和社会企业给予了足够的法律保护,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这也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且长期实施下去的基本前提,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6.稳定的资金链条

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少不了资金供应,除学生需要按时交纳学费外,在整个“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家、企业、团体也要分担相应比例的费用,这是德国的国家政策,也是教育政策。它实现了职业教育在企业的大力投资下发展壮大。

7.教育形式的灵活衔接

“雙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同样就有多样化发展意义。学生可以在基础教育结束之后的任意阶段转入到职业学校就读。即便达不到高中水平,也能够在补习一定数量的文化课之后转入到高等学校学习。

通过对比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我们发现,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偏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面向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只有基于此建立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有意义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有目的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并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注入力量。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是制约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和财力雄厚的老板对教育投资持保留态度,这不仅让我们思考,企业是否真的需要高素质人才。

(三)个体心理层面

旅游专业历来都算不上高大上,众多知名院校所设立的旅游管理专业,其文凭等级也不高,这也是制约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因此,很多报考旅游专业的学生和该专业的在读生,从心理满意度方面会略逊一筹。这也反应了当代年轻人对接受教育的态度。中国的社会现状是,很多年轻人宁当低薪小白领,也不愿从事高薪的旅游服务行业。这种情绪的弥漫却在影响整个民族心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正如前面所讲,旅游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它需要更强的实践性,旅游教学理论,是从实际应用中总结出来的,若想更好的应用回实际,就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诚然,我们的教育理念与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存在不小的差距,但相信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定能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栋.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3):115-116.

[2]罗明.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J].知识经济,2017(15):170-171.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教育管理
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借助多媒体提高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效率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