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阶级分析方法演进历程、内涵、应用、优点和局限性
2020-10-12巩效忠张秋霞
巩效忠 张秋霞
摘要:阶级分析法溯源于古希腊时期,形成于资本主义早期,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时期。经过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探索,阶级分析法具有三层科学内涵。在应用阶级分析法过程中,必须研究阶级的经济基础、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阶级和阶层的动向。阶级分析法具有准确把握阶级历史脉络、科学分析阶级社会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等优点,其局限性体现为阶级分析法适用时间的局限和适用范围的局限。
關键词:阶级分析方法 历程 内涵 应用 优点 局限性
一、阶级分析方法的起源和演进历程
(一)萌芽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将民主制下的社会群体分为富人、穷人和僭主三部分。在富人与穷人的斗争中,僭主通过掠夺富人和在斗争中支持穷人而获得支持,他们中的某个人被穷人推举为领袖,从而获得的权力。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根据财富多少将城邦公民划分为富裕阶级、贫困阶级和中产阶级等三大等级;按职业将公民划分为农民阶级、工匠阶级、市廛阶级、农奴(佣工)阶级、武士(部族)阶级等。
(二)发展时期
随着地理大发现所引起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相继爆发。经济和政治的剧烈变革使得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阶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发展现状、政治变革进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人们的经济地位和收入形式角度将国民划分为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等三大阶级,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的三种基本收入。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指出,工业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而土地所有者阶级却是社会累赘,这三个阶级分别以利润、工资和地租形式获得社会产品。
(三)形成时期
马克思在《致魏德迈的信》中指出:“在我很久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F.-A.-M.米涅、F.-P.-G.基佐等。
米涅运用阶级斗争方法对法国新旧制度革新、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斗争的研究指出,法国大革命史的整个过程基本就是不同阶级斗争的历史。基佐在《复辟以来的法国政府》中集中论述民族斗争外衣下的阶级斗争,将法国社会分为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法国大革命就是“古代被战败民族…征服了法国”和第三等级反抗僧侣、贵族等级取得的胜利。
(四)成熟时期
阶级分析方法贯穿人类阶级历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始终,是理解二者的“钥匙”。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阶级斗争,使阶级分析方法成为科学方法。马克思指出:“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伟大使命的实现必须进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根本利益的不同必然进行阶级斗争,摆脱“异化”力量的奴役。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已经消失,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斗争成为最关键的斗争。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认为:只要阶级存在,阶级斗争就不可避免。阶级斗争以小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斗争的形式出现。
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两篇文章中就是科学的、系统的运动阶级分析法。此后,阶级分析法成为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方法。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被彻底消灭。中国社会涌现出适应时代潮流的多种阶层,如创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阶级分析法逐步跨越为阶层分析法。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内涵和应用
(一)阶级分析方法的内涵
从古希腊时期到列宁时期,虽然阶级分析方法一直存在,但是没有理论家或政治家明确提出其具体概念。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首次提出阶级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真也不同。”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第一次提出阶级分析法的涵义,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阶级分析法的研究逐渐兴起。戚其章在《改进史学方法之我见》中指出,“所谓阶级分析法,就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作为一条指导性线索,并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及其各种问题”。赵吉惠在《历史学概论》一文中指出,所谓阶级分析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划分为阶级及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阶级分析法的实质是科学分析不同阶级社会阶级状况的重要方法。阶级分析法的具体内涵包括三点:第一,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必须对阶级和阶层进行历史的考察。第二,阶级的作用是由阶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和发展决定的,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各阶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的变化。第三,同一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阶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区分阶级和阶层、阶级利益和阶层利益。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应用
1.科学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基础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科学分析其经济基础是阶级分析法应用的必然。一方面,特定的阶级代表着一定的生产力。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五大阶级,其采用石器、青铜器、铁器、机械等不同的生产工具代表着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特定的阶级代表着一定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2.科学分析各阶级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
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社会思想和教育、道德、宗教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是特定阶级意识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首先,各阶级的政治思想指导其阶级成员的实践活动。各阶级的政治意识是对当时社会生活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其次,各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态度对阶级活动具有思想保证作用。构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诸多意识形式都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为统治阶级的执政活动提供必要的思想保证。最后,各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思想意识为阶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科学分析各个阶级、阶层的动向
一定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阶级、阶层成员的归属,但是经济发展、政治事件或其他突发事件等可以使阶级、阶层成员之间实现转化。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还从较高的社会阶层中得到补种;降落到无产阶级队伍里来的有大批小产业家和小食利者,他们除了尽快跟工人一起伸手祈求工作,毫无别的办法。”
資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流动是整个人类史中流动概率最大和人数最多的一个社会。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高度私有制与生产无序状态、市场竞争无序状态的矛盾、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与所需劳动力减少、社会劳动力增多的矛盾、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爆发等使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沦落到工人阶级队伍中。
三、阶级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一)阶级分析方法的优点
1.准确把握阶级历史脉络
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阶级分析法是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阶级分析法能够准确把握历史脉络的根本原因。阶级历史由不断更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科学运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不同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必然能够准确把握历史脉络。
阶级分析法是在三大阶级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逐步成熟的,这就使得阶级分析法具备衔接三大阶级社会的条件,将不同阶级社会的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系统、科学的梳理历史脉络。
2.科学分析阶级社会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
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于社会更替、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某一阶级、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自觉发动的,历史人物就是其突出代表。
首先,研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必须运用阶级分析法科学严谨的探究其大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等体现出的阶级属性。其次,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必须运用阶级分析法完整准确的梳理该阶级经济基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建设进程和思想文化情况。最后,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必须运用阶级分析法系统全面的分析其历史作用。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阶级分析法适用时间的局限
阶级分析法顾名思义适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等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哲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等运用阶级分析法时都以不同的阶级社会为研究对象,这是阶级分析法最大的局限性。在这诸多的社会形态中,原始母系和父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对抗性的阶级斗争尚未产生或已经消失,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大都为缓和的、非对抗性矛盾。
2.阶级分析法适用范围的局限
在阶级社会发展进程中,阶级矛盾仅仅是社会中诸多矛盾的一种。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多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某一社会形态或政治制度最根本的需要运用利益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其次,阶级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阶级矛盾尖锐时期,不可以将阶级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化。最后,阶级社会中存在较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可能全部用阶级分析加以解释。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8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