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止见智慧 妙处藏乾坤

2020-10-12李茂中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曾孙使臣武帝

李茂中

“知止”一说最早出自老子《道德经》:“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意思是,人们要多了解“道”的性质,掌握“道”的变化规律,从而顺应“道”的规律,发展自己。其实,他也在告诫人们欲望不要过头,要懂得节制,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孔子在《礼记·大学》里也说道:“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后来明代学者朱熹是这样阐述的:“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用我们今天的话可以解读为: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可以说“知止”的内涵特别丰富也更为弦妙,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知止”的诠释稍有差异,但对“知止”的智慧之声却是一致的。此时,不妨讲一段历史故事吧。

汉武帝晚年时,宫中发生了诬陷太子的冤案,太子的孙子刚出生也遭株连被关在狱中。丙吉在参与审理此案时,发现太子蒙冤,他几次为此陈情,都被武帝呵斥。丙吉的朋友生怕他为此遭祸,多次劝他不要惹火烧身,丙吉却坚定地说:“我不过是于心不忍的平常之举罢了。”后来武帝又听到传言说长安(今西安)狱中有天子之气,于是下令将长安的囚犯一律处死。使臣连夜赶到皇曾孙所在的牢狱,丙吉却不放使臣进入,他气愤说道:“无辜者尚不致死,何況皇上的曾孙呢?”使臣无奈,只好回宫禀报,汉武帝听后却长叹一声说:“这也许是天意吧。”此事也没有追究丙吉的责任,反而对处置太子一事有了不少悔意。多年之后皇曾孙刘询当了皇帝,是为宣帝,丙吉的家人就劝他向皇上说明当年的事情,请求升迁。丙吉微微一笑说:“身为臣子,本该如此,若是以此求荣,岂是君子所为,此等心思,有违初心呀!”

后来宣帝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丙吉的恩情,感激与敬重之下,他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神爵三年,丙吉出任丞相,在任上,他崇尚宽大,性喜辞让。有人抱怨他纵容失察,他却回答说:“查办属官,不该由我出面,若是三公只在此纠缠不休,亲历亲为,我认为是羞耻的事。何况容人乃大,一旦事事计较,动辄严办,也就有违大义了。”一次,丙吉在巡视途中见有人群殴,许多人死伤在地,丙吉问也不问只顾前往,但看见田间地头有牛伸舌粗喘,他上前仔细察看,很是关心。他的属官大惑不解,以为他不识大体,丙吉解释说:“智慧不能乱用乱施,否则就无所谓智慧了。惩治狂徒,确保一方平安,那是地方长官之事,我又何必插手亲自管理?现在正是初春,牛口喘粗气,当为节气失调,如此百姓生计必定受到伤害,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事,我怎能漠视不理?看似小事,其实是大事,身为宰相只有抓住要领,才能不失其职。”丙吉的下属恍然大悟,深为叹服。

故事看似讲完了,但在当今社会更需要“知止”的觉悟和境界。止是一种智慧,它绝不是简单的停止无为,而是一招因时而变,出奇制胜的妙法。从一定意义上讲,智慧也要有所克制,不能无限膨胀,不能不辨事物,不分对象。只有做事深合事理,符合当下,贴近大众,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知止”的快乐和魅力。

猜你喜欢

曾孙使臣武帝
《小雅 · 甫田》《小雅 · 大田》中“妇子” 的所属问题研究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视频聊天情牵爷孙
汉武帝皇曾孙赦年考
霍光拥立汉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