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
2020-10-12张桂琴
张桂琴
[摘要] 目的 探讨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观察组实施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自我效能评分,值得推广。
[关键词] 定期门诊护理;2型糖尿病;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7(b)-01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gular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ime range was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regular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nursing.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were meaningless(P>0.05); the blood glucose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elf-efficacy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meaningles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Regular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self-efficacy scor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Regular outpatient care; Type 2 diabetes; Blood glucose
糖尿病是慢性常見病,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1]。在糖尿病各种治疗模式中,门诊治疗最为频繁。 但门诊糖尿病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时间短,难以获得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及规范的综合管理指导,自我管理能力低,血糖控制差,治疗效果不理想。常规门诊护理中,护理人员主要进行病情看护,给予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因袭干预效果较理想。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临床护理逐渐由被动服务,逐渐转变为主动服务,定期门诊护理干预通过分阶段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患者认知度,缓解心理压力,有效改善其血糖。该次研究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给予35例观察组患者定期门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80岁,平均(60.36±5.61)岁;病程1~20年,平均(10.28±1.62)年。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60.31±5.97)岁;病程1~19年,平均(10.22±1.5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均自愿参与,且取得书面同意;配合度较好。排除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妊娠糖尿病;发性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伴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患者到门诊处,遵医嘱实施药物干预,给予常规健康讲解等。
观察组:实施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建立档案:患者确诊后,转入专科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建立管理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医保类型、治疗方案、有无并发症等。专科护士对患者认知度进行评估,包含症状、 危害、饮食、 治疗等方面,评估其基本情况,根据具体病情及需求制定门诊护理方案。②面对面指导:给予患者心理、疾病认知等干预,耐心解答疑惑,及时提供帮助,指导其掌握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等技能培训。②分组教育:每周 1~2 次,对患者进行分组教育、讨论及指导。针对饮食问题,由营养师利用多种方式,结合具体身高、体质量计算每天摄入总热量,同时对餐次分配、每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蔬菜、水果的比例等进行个体化指导。④集体教育:每月1~2次, 由医生和专科护士,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预防措施,实施讲解,提升患者重视程度,能够积极规避危险因素。⑤追踪随访:专科护士每周电话回访1次,了解病情、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并记录。 建立微信群,专科护士每隔1~2 d,在微信群中发关于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醒患者重视,提高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2 h空腹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实施对比。
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实施评估,包含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和医疗,共20个条目,总分值为 0~20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所用数据分组,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前FPG为(10.23±0.61)mmol/L、2 hPG为(14.25±0.36)mmol/L、HbA1c为(9.91±0.52)%;对照组干预前FPG为(10.28±0.64)mmol/L、2hPG为(14.28±0.69)mmol/L、HbA1c为(9.93±0.1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0.228、0.219,P=0.369、0.410、0.414)。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PG为(7.01±0.25)mmol/L、2 hPG为(8.52±0.32)mmol/L、HbA1c为(6.25±0.61)%;对照组FPG为(8.97±0.12)mmol/L、2 hPG为(11.52±0.28)mmol/L、HbA1c为(8.26±0.6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15、41.740、13.784,P<0.05)。
2.2 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饮食评分(85.25±10.23)分、运动评分为(27.62±2.15)分、自我监测评分为(37.22±2.16)分、医疗评分为(28.52±1.52)分;对照组干预后饮食评分(75.25±10.41)分、运动评分为(23.25±3.62)分、自我监测评分为(29.52±5.44)分、医疗评分为(25.23±3.67)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6.140、7.783、4.900,P<0.05)。
3 讨论
随着国人饮食方式的改变, 2 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机体内的基础血糖对患者整体血糖水平影响最大,因此采用基础胰岛素时控制疾病的治疗优选。定期门诊护理是有计划、有程序地为非住院患者开展的持续、有效的护理服务,该护理方式有更加科学、精准和高效的护理流程,是专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其对院外治疗及康复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有研究报道[3],与传统的糖尿病护理干预相比,应用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可促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 0.89%。 定期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不仅降低门诊医生工作压力,强化门诊作用,同时提供了高效、快捷、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最终有效改善血糖指标。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降低更为显著,且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明显,说明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层次不齐,多数缺乏疾病相关认知,因此只要少数患者能做到合理分配飲食,且定期复诊率也较低[4]。定期门诊护理,通过整合有效资料,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教育方案,从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给予患者引导,因此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5-6]。定期门诊护理干预,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对患者实施连续性个体化的指导及随访,动态掌握机体状况,确保护理的有效性,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满足患者社交需求的同时,不断强化认知度,从心理及行为上接受并改变,进而极大程度上的提高治疗依从性, 同时可方便护理人员有效指导,发挥监督和敦促作用,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有计划、系统性的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并通过预约、追踪随访等,延伸护理干预内容,不断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自我效能评分,值得推广。该次研究中,受临床样本的影响,因此抽取的患者较少,且观察时间角度,同时在制定的各项护理措施,均根据该院相关制度以及患者需求,未对其他地区医院患者进行观察,因此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李艳,张照芳.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59(22):77-7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46(12):740-750.
[3] Howard-Thompson A, Khan M,Jones M, et al.Type 2 Diabetes Mellitus:Outpatient Insulin Management[J].Am Fam Physician. 2018,97(1):29-37.
[4] 陈秀玲, 林宇芳, 林东红,等. 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2):127-128.
[5] 陈小燕, 陶慧. 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45(5):149-150.
[6] Pols AD,van Dijk SE,Bosmans JE, et al.Effectiveness of a stepped-care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maj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 pragmatic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LoS One,2017,12(8):e0181023.
(收稿日期: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