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邀约:搭建幼儿园户外课堂项目活动的生态艺术体系

2020-10-12朱朦怡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朱朦怡

摘 要:户外课堂是指在生态式教育的引领下,从传统的静止课堂发展为园外多彩的动态课堂。本文围绕“生态的教育”和“艺术的体现”两个维度,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一生态教育资源,积极为孩子们创设绿色生态环境和成长空间,让幼儿以愉悦的情绪来接受自然的邀约,搭建起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户外课堂 生态艺术 自然生长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精彩,但与此同时, 我们逐渐与自然渐行渐远,甚至脱离,儿童对自然的认知、理解开始模糊。美国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 Richard Louv)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指出了自然接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儿童与大自然之间的“断裂”关系,将其称为“自然缺失症”[1]。

如何有效地拉近教育与自然最原始的联系,拉近儿童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成了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2]。

《指南》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更是重点体现了幼儿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体验与感受的重要性。户外活动场所深受幼儿的喜欢,同时也是灵动又充满教育元素的另一个课堂。在户外,幼儿更能施展身手,去发现,去探索,大大地解放了幼儿的手脑[3]。

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的开展秉承着幼儿园“生态艺术”的教育理念,体现生活无处不艺术,生活无处不教育,生活无处不课程。结合园本特色,创建户外课堂教学基地,遵循幼儿自身发展特点,根据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地吸取自然资源,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并将各种教育因素有机整合,开展生态艺术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让教育回归自然。

一、以户外课堂教学基地为有力支撑点,促进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开展

在依托幼儿园与结对村相互携手成立的户外课堂教学活动基地,将传统的静止课堂发展为园外多彩的动态课堂,让幼儿回溯自然之趣,进行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深入体验绿色农耕,与大自然亲切互动[4]。

如何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的选择和使用活动内容,使之成为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的素材,需要老师集思广益,以幼儿园“生态艺术”教育教学理念为前提,并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建立户外课堂教学项目的资源库,才能开展一系列有效的项目活动。

植树节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项目活动,围绕小树的生长过程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在植树过程中亲身体验挥锹挖坑、提水浇苗,增强幼儿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在“丰收的土豆”项目活动中,小小的土豆带来无数的惊喜,从“挖土豆体辛劳”到“生态的教育土豆篇章”,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实践成果,幼儿充分体验了收获的喜悦以及分享的快乐;在“农味大闯关”项目活动中,将剥玉米、刨番薯等这些来自农民的劳作与运动会巧妙结合,散发出充满趣味的光彩,让原本比较常规的运动会更加灵动,让孩子各种动作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

以节日、节气为契机,组织综合性、趣味性的活动,将生态艺术教育贯穿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选取活动内容都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以及经验的丰富累积,追随幼儿生命的律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田园美、家乡美、户外美。

二、整合生态艺术课程开展主题活动,深化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开展

生态艺术课程是以“生态的教育,艺术的体现”为线索,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根据其目标及开展情况,相应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

1.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主题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按计划专门组织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组的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施生态艺术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在生态艺术课程中,主题活动将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整合到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中之中,在尊重幼儿的兴趣,丰富主题内容,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中来,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 形成脉络围绕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多层次、多方面地有序进行开展[5]。

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以多元、主动的学习形式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围绕幼儿发展目标,以关键经验为着力点,进行选择和优化,以此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三、创设自然材料装饰的活动环境,渗透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开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非常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展示的墙饰从不同角度展现自然之美,不断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上的熏陶[6]。

如何真正地让孩子与环境展开“对话”?以不同形式的自然材料艺术作品装饰幼儿园,打造生态特色环境,让大自然中的野趣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成为幼儿深入学习的活动资源。例如采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在楼道中创设“触摸墙”,使这些“无声的教材”能动、能说、能玩,对幼儿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让幼儿在行动中感知,了解自然;在触摸中接触,走进自然;在探索中体验大自然的乐趣。

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开展

以户外课堂亲子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创设环境、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达到营造和弘扬绿色生态、绿色自然的浓郁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生态艺术教育,让幼儿感受自然的独特魅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园地、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主动关心幼儿园工作,让家园形成合力,为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奉献出其独特的力量和资源。

总之,户外课堂教学项目活动的开展要基于幼儿视角来创设丰富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大自然文化,整合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对幼儿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让幼儿自然生长,从而学会回歸自然、亲近自然。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M].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4.

[4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出版社,1991.

[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5]虞永平.日常生活、游戏中幼儿自然观察者职能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