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0-12刘秀荣
刘秀荣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诊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入胰岛素和皮下注入胰岛素两种给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 采用不同给药方法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03);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t=9.469,P=0.000)、餐后2 h血糖(t=19.555、P=0.000)、糖化血紅蛋白(t=14.627,P=0.00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0.00%(8/80),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25%(1/80),观察组明显更低(χ2=5.769,P=0.013)。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胰岛素泵连续给药具有注入有规律、速度均匀等特点,能够让患者更好的适应胰岛素,可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糖尿病;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7(b)-001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insulin administr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8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80 cases) using a digital random table method. Insulin pump was used to continuously inject insulin and subcutaneously to inject insulin.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nd the levels of glycated hemoglob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administr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better rate of glycemic control(χ2=8.901,P=0.003);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fasting blood glucose(t=9.469, P=0.000)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t=19.555, P=0.000), glycated hemoglobin(t=14.627, P=0.00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8/80),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25%(1/8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769, P=0.013). Conclusion In insulin therapy for diabetic patients,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pump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ular injection and uniform speed, which can make patients better adapt to insuli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sulin pump; Subcutaneous injection; Diabetes; Insulin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典型特征,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将会导致微血管、大血管、视网膜出现病变,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渗非酮症昏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不断发展,患者发病后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饮食等方式进行治疗[1]。目前,糖尿病患者多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入胰岛素治疗,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不仅能够能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还能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现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诊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6.88±1.36)岁;Ⅰ型糖尿病31例,2型糖尿病49例;病程2~16年,平均病程(5.87±2.45)年;平均体重(63.12±2.58)kg。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7.12±1.42)岁,I型糖尿病30例,2型糖尿病50例;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64±2.31)年;平均体重(62.74±2.62)kg。纳入指标:①符合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②对于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肢体、意识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严重颅脑、肺部等感染疾病患者;③存在急性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者;④合并严重延伸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体重、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入给药,首先应将丹纳 DiabecareⅡS型号胰岛素泵导管与皮下针头相连接,剂量为0.5 U/(kg·d),其中一半为基础用量,另外一半为追加用量,3次/d,餐前泵入;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皮下注射给药,剂量为0.5 U/(kg·d),以4∶2∶4的比例给药,3次/d,于餐前皮下注射,注射前用75%浓度酒精进行常规消毒,使用4~5 mm的针头,在脐周5 cm处垂直90°进针,避免反复在同一位置注射胰岛素,防止这一部位出现过敏反应或皮下脂肪萎缩。同时密切观测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若空腹血糖<2.8 mmol/L,餐后2 h血糖<3.9 mmol/L,则判定为低血糖)及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控制效果评定标准如下:差:血糖仍然高于正常水平;一般:患者血糖逐渐降低但出现低血糖症状;良:15 d内,患者血糖水平正常,偶尔出现波动;优:30 d内,患者血糖水平稳定,均处于正常水平。(良例数+优例数)/总例数×100.00%=优良率[2]。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到Excel内,采用新版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属于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低血糖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7.50%(78/80),对照组为83.75%(67/8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03),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兩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0.00%(8/80);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例数为1例,发生率为1.25%%(1/80),观察组更低(χ2=5.769,P=0.01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3],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15%以上,发病原因主要与生活方式、年龄、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若患者血糖水平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严重损害患者肝脏、肾脏、神经系统、视网膜等器官或组织,还会大幅度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现阶段,临床尚无彻底治愈糖尿病的特效药物,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服用降糖药物等方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纠正糖代谢紊乱,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部分患者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的效果并不明显[4]。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能够对生理胰岛素起到一定模拟作用,是一种双效胰岛素,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更有利于解除胰岛素抵抗性,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据相关报道表明[6],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皮下注射胰岛素是一种传统的给药方法,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缓解患者糖尿病酮症酸等并发症发生,但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可以发现这种给药方法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例如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输注量不稳定对单位时间效应产生不良影响等。胰岛素泵则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注射方式,通过胰岛素泵向患者皮下组织注入药物,在持续输注过程中模拟机体胰岛素分泌,更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特征,防止大剂量注射胰岛素后重叠作用的发生,同时由于输注剂量较少,因此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给药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低血糖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更低(P<0.05)。这与李树仙[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胰岛素泵给药在Ⅰ型糖尿病患者及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文并未对其开展针对性研究,仍需医学界学者继续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胰岛素泵连续给药具有注入有规律、速度均匀等特点,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适应胰岛素,可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永强.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急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2):75.
[2] 李纪珍.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4):12-13.
[3] 陈燕.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9,16(8):63.
[4] 张小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8):1065-1066.
[5] 王丹青.关于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9,16(6):88.
[6] 闫和朋.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比较[J].健康大视野,2019(6):20.
[7] 李树仙.糖尿病治疗中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147-149.
(收稿日期: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