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2020-10-12郑培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新课标中职

郑培坚

【摘 要】基于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中职学生身心和学习特点,列举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案例,从博览经典、赏析经典、品味经典、传承经典四个方面,探索实施中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审美修养,培育文化自信,推动经典传承。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阅读;策略

2020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将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和“文化传承与参与”四项,在强调语文学科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同时,突显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修养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要特别重视经典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修正作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升华精神境界,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审美修养,培育文化自信,推动经典传承。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立足阅读兴趣培养,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渐融入经典,领略经典之美。

一、感受一一博览经典,走进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审美修养的形成,是从量变到质变升华的过程,只有环抱经典,浸润于经典中,才能逐步形成由内到外自然散发的审美气质。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接触经典、阅读经典的平台。

(一)注重差异,循序渐进,制定阅读规划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差异,以学期为基本时间单位,分层次制定梯级阅读规划,列出相应阅读书目,每个梯级经典书目均涵盖古今中外、通俗高雅,阅读量由少到多,难度由浅至深。梯级间既有区分,又互联互通,所列書目既体现了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又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阅读选择,拓展阅读视野,感受阅读乐趣,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培育根基。

(二)搭建平台,互动交流,营造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即便再厌烦读书,也会不自觉受周围环境感染,捧卷而阅,从无心到有心,从有心到用心。教师可以按照梯级分组,经常性开展诸如经典阅读沙龙、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培育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带到城市或大学图书馆,让学生感受书的海洋,在图书馆浓郁阅读氛围的熏陶中,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三)设立积分,综合激励,提高阅读自觉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梯级阅读完成情况和阅读活动的参与度,给予相应等级阅读积分奖励,学生所获阅读积分可作为晋升阅读梯级的依据。还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积分排名,每年开展读书达人、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评选,奖励个人积分高的学生和总积分高的班级经典书籍。通过建立阅读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学生阅读自觉,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形成校园阅读风尚。

二、感触——赏析经典,发现美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经典之美,需要推敲揣摩,静心赏析,在精读细研中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尤其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摒除浮躁、收敛性情、提升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一)精彩引趣,循循善诱,发现经典精致美

对于平时阅读相对匮乏、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而言,要让他们耐心地阅读完整部(篇)经典书箱,确实有难度。教师要利用好语文教材节选的经典名著篇目,撷取其中精彩部分进行鉴赏,由此唤起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例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重点精讲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塑造,学生对这位巧舌如簧、八面玲珑、乖巧逢迎的贾府“大总管”印象深刻,对其人生走向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借势让学生阅读《红楼梦》中有关王熙凤的其他章节,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该人物形象,并由此展开对小说其他主要人物的阅读赏析。学生在逐步深入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小说精彩细腻、极富个性的人物塑造手法,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了阅读审美水平。

(二)比较阅读,触类旁通,发现经典别样美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比较中阅读经典,经典的光芒因比较而更加夺目,特色也因比较而更加鲜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按照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对经典著作进行鉴赏比较,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一堂阅读教学课中,我让学生从形象、性格、命运等方面,对《堂吉柯德》与《西游记》的主要角色进行比较阅读。同是反抗现实的英雄式人物,孙悟空是一身本领,无所不能,堂吉柯德是一无是处,屡战屡败,但结局都是屈服于现实。类似的题材,相似的主题,一正统一荒诞的表现手法,造就了各为经典的形象。通过对这两部经典名著的比较阅读,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清晰的认识,对经典无国界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联古通今,见微知著,发现经典永恒美

“大浪淘沙始见金”。经典之所能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经受住了浩翰历史的检验,更在于它能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延续经典之光。例如,在上宋词《雨霖霖》一课时,讲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我引导学生查找古今文学中关于柳的诗句,学生发现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杨柳便有了惜别之意,并且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如唐代李白《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明代曾棨《维扬怀古》“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近代李叔同《送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等,都运用了杨柳惜别思念的象征意义,学生在文化的时间轴上,感触到了经典的持久影响力和永恒的魅力。

三、感染——品味经典,融入美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读书治学有三境界,第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境界指广泛阅读,第三境界指刻苦阅读,第三境界则是指阅读后的顿悟,这也是读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经典,融入经典,领悟经典之精髓。

(一)入情,情到深处,其义自现

入情,即是阅读时要尽可能地感知作者的创作情绪,走进作者的创作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朗诵是动情入情的灵丹妙药,声情并茂的朗诵能让静止的文字像音符般跃动起来,触动人的心扉。例如,上李白《将进酒》一课时,在反复组织聆听名家朗诵音频后,我让学生联系李白的人生境遇和创作本诗时的思想情绪,模拟醉酒状态朗诵古诗,学生开始有些拘谨,在多次指导和鼓励后,渐渐放开。微醺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气,再加上略显夸张的肢体动作,将作者的悲、愤、狂展示得淋漓尽致,有的学生朗诵完后依然久久沉浸其中,在入情中,实现了与作者跨越千年的时空交流,也自然对经典作品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和共鸣。

(二)入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境即环境,包括文学作品呈现的自然环境或其反映的社会环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组织课本剧表演、模拟情境等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入境,进而更好地理解经典,融入经典。例如,在上朱自清《荷塘月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味文章,我利用晚自习时间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一个休闲农庄,观赏夏夜的荷塘。在相似的环境和相近的意境中,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文章中“田田的叶子”“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等写景语言的准确与形象,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所折服,在身临其境中对经典有了最直接的感悟。

(三)入理,辩理明德,发人深省

经典著作不仅有精彩绝伦的妙语佳句,更有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俗话说,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教师在閱读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锻炼学生质疑、探究、辨析意识,让学生真正领悟经典之理。例如,在上《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我组织了一场班级辩论会,让学生分别对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观点进行辩论,可以赞同或反对,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要求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同学们有的从哲理的角度剖析,有的以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案例验证,有的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路。通过辩论,不仅增进了学生对经典文章的理解,更让经典之理与学生思想相交相融,化为一体。

四、感化——传承经典,运用美

学问之道,在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青少年学生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拓展知识面,提升审美涵养,更重要的是要从经典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注入到成长的土壤中,成为人生的助推剂,并将经典薪火相传,推动社会文明和国家进步。

(一)传承经典思想精髓,立德养正,为成长引航

思想是文学的灵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经典之思想精髓,并联系现实,培育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奋斗观和处世观。例如,在完成苏轼《六国论》教学任务后,我给学生布置一道思考题“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篇古文对大家现实生活有什么启发?”,学生没想到我会把关于治国理政的经典阅读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兴致顿起,纷纷各抒己见,结合文章主旨提出了诸多观点和看法,如做人如同治国,为人处世不能孤立,要善于团结;不要贪图小利,要顾全大局;诚信是立国立家立人之本;人要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才能安然于世等等。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经典思想精髓的理解,并将之转化为对生活的启示,受益终生。

(二)传承经典创作精粹,融会贯通,为学习助力

每一部经典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经典要树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识,学习经典著作的创作手法,并在平时作文中加以模仿借鉴,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精讲了文中细节刻划、情节铺垫、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并拓展列举了《水浒传》其他章回中类似的写法,随后趁热打铁,布置课堂小练笔,要求学生活学活用,模仿借鉴经典著作中的创作手法,以《校园“怪”事》为题,分别以细节刻划、情节铺垫、环境烘托为侧重,开展片断写作训练,并当场评析交流,举一反三,夯实学习成效。当然,模仿借鉴只是初始,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坚持不懈地练习,学清弄透经典创作方法,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传承经典文化精华,修身养性,为生活添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典著作中深藏着许许多多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化,感受文化之内涵美,并将之迁移至生活中,陶冶身心,修身养性,增添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质。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我专门开设过一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选修课,介绍这部名著涉及到的识茶、泡茶、品茗、茶与养生、茶与民俗、茶事、茶诗等知识,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学得认真,而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饮茶待客中,展现出良好的个人涵养。有的同学在经典阅读中得到启发,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旅游专业课学习,编排了命名为“红楼茶韵”的茶艺表演节目,参加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担负着传播、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应大力推进经典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审美修养,培育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牛玉.从经典阅读入手实现个性化写作[J].语文教学通讯,2020(7)

[2]周烨.借力文学经典阅读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研究,2019(24)

[3]杜小雷.浅析经典阅读的意义及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

[4]夏明宇.文化传承与经典阅读[J].群言,2020(1)

[5]贾志国.重建学校经典阅读生态:新时代教师的文化使命[J].中国教师,2020(4)

猜你喜欢

阅读新课标中职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