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一多诗集中红、黑意象的生命意义

2020-10-12杨瑰瑰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9期

摘要:为了阐释闻一多诗集中红色与黑色意象的内涵,本文运用文献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通过比对分析认为,闻一多在诗歌中使用红色与黑色意象时,主要所指为非自然意象。红色意象是诗人人格的化身,黑色意象为黑暗现实世界和诗人灰暗心情的体现。闻一多笔下的红与黑反复交织出现,是诗人与现实抗争的血与泪,是英雄诗人的心灵史,也是20世纪光明与黑暗斗争史之缩影。

关键词:闻一多;红色意象;黑色意象;生命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9-0019-05

1923年9月,闻一多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其时年仅24岁。出版这本诗集时,他原本想在封面上作画,但考虑到经费问题和自己学习的是西洋画,担心不合适,最终作罢。这本诗集的封面就在白底上印着大红的“红烛”二字。① 1928年1月,闻一多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诗集《死水》,其年29岁。这本诗集的封面是黑底上印着“死水”二字。②

作为一个从小热爱绘画,又在美国学习三年绘画,且以优异成绩毕业、参加美国画展时还得过奖的人,闻一多选取这样的封面显然不是随意之举。陈梦家是闻一多很欣赏的学生,他曾经说闻一多最喜欢红色和黑色。据《闻一多评传》所言,闻一多装饰他自己的书房时曾全部用黑色纸。这不仅在当时少见,在现代社会亦属十分罕见。

闻一多曾在书信中说:“我以前说诗有四大原素:幻象、感情、音节、绘藻。随园老人所谓‘其言动心是情感,‘其色夺目是绘藻,‘其味适合是幻象,‘其音悦耳是音节。”(《致吴景超》书信)③ 他不仅秉持此论,且还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故而闻一多的诗歌,常常如一幅幅色彩丰富而艳丽的画卷。

闻一多并非多产的诗人,但他的诗歌作品有着鲜明的特色,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列强的新旧文化交替的之际,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他的诗有着穿透黑夜、照亮民众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在中华民族任何一个危难之时,显然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由此可见,闻一多不仅是一位诗人,他更是一位英雄诗人。

《红烛》如同诗名一样,充满了明亮、热情、温暖、跃动的力量,这是诗人心声的吐露,也是诗人的战斗宣言。而《死水》则有如黑色的寂灭与死亡。故此,本文从闻一多最常用颜色词——“红色”与“黑色”意象入手,探讨其生命意义。

一、红色意象——诗人人格的化身

红色是一种鲜明的暖色调,这一意象本身给人积极、跃动、温暖的感觉。诚如日本滝本孝雄先生所言“红色使人情感兴奋”④,红色象征着“喜悦、热情、爱情、革命、热心、活泼、诚心”⑤。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常与春联、传统结婚礼服、红盖头、红蜡烛相关,与过年的热闹、结婚的喜庆相关。唐代诗人王维的著有《红豆》一诗,红豆亦代表着相思。以上这些含义都是闻一多诗歌常用的。

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意指作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语言符号本身;一是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事物或者概念。“能指”是指“意指作用”中语言符号本身的声音与形象,而“所指”是指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内容或抽象概念。

据笔者粗略统计,在《红烛》和《死水》两本诗集中,闻一多使用红色意象总共有45处。红色意象按所指对象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类是自然之红色事物(或主要所指含义为大自然中的事物),如红眼睛、红樱桃等;第二类是非自然意象。其中所指为自然事物(包括人)的红色意象的有14处,所指为非自然事物的有31处。

第一类所指为自然事物的有14处。其中3处写人。第一处是在《李白之死》中对酒后烂醉李白的描写——“忽地络着密密红丝网的眼珠子”。第二处在《红豆》中“我的脸就红了!”。第三处是《荒村》中对铁匠的描写,“还告诉那红脸的铁匠老李”。其余11处所指对象为自然事物和其他事物,如红樱桃、红花、红日、鸽子、红桥、火柴、爱神。为避免文章繁琐,此处不再一一罗列。这一类意象有的是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描写,有的出自诗人的想象。

第二类所指对象为非自然意象,有31处,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指对象有明显的传统文化意味,如上文中分析的“红烛”、“红豆”⑥,这类意象有25处;另一类所指对象为生命、热情、鲜血乃至革命等含义的意象,共计6处。

下面分别予以细读:

《红烛》一诗中出现有“红烛”意象10处,《寄怀实秋》中亦有“红烛”这一意象,不过是“被海风吹熄了”的红烛。《红豆》一诗中有11处,《红荷》中有2处,另1处是《我是一个流囚》中的“幸福底朱扉已向我关上了”,这里将幸福比喻成朱红色的门,也具有传统文化意味。如果说戴望舒是“雨巷诗人”,闻一多或许可以称为“红烛诗人”。在此处,“红烛”是闻一多先生人格的象征,也是他无畏无惧人生道路之写照。《红烛》篇首引用李商隐的诗“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传统诗歌的传承。此诗共有9节,每一节都以感叹句“红烛啊!”开头,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炙热的情感。

在《寄怀实秋》一诗中,作者说:“泪绳捆住的红烛/已经被海风吹熄了;/跟着有一缕犹疑的轻烟,/左顾右盼,/不知往那里去好。啊!解体的灵魂哟!/失路底悲哀哟!”這里的“红烛”似乎在回应《红烛》中的宣言,是诗人留学海外时迷茫心境的反映。诗人感觉自己如一只“丧家之犬”,请友人梁实秋照他一条道路,于是“烛又点燃了,/那时我便作个自然的流萤”。这首小诗虽然只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赞颂与深情,但联系诗人生平经历,此诗十分重要。如鲁迅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闻一多曾说:“我将为劝勉我者,扰慰我者,宠爱我者,重视我者,惋惜我者……努力作个不堕落的诗人。若果生活是黑暗,黑暗中还有这些‘……我者存在,那末生活中还是有光明的,生活还是值得努力的。”⑦ 黑暗势力太深太广,故而知己的支持、温暖,哪怕仅如一盏微小的纱灯,也显得极其稀缺与珍贵,可以使诗人在黑暗世界中坚持努力下去。这是诗人奋斗的动力之源。

在所指为非自然事物的意象中,有6处与生命、热血有关,如“主啊!愿这腔珊瑚似的鲜血,/染得成一朵无名的野花”(《红烛·志愿》),“我自要倾出我的一腔热血,/教这血涛更鲜”(《红烛·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这里的所指都与流血牺牲有关。以上几首诗均为闻一多在24岁之前所作。

在《收回》中:“只记住了我今天的话,留心那/一掬温存,只朵吻,留心那几炷笑,/都给拾起来,没有差;——记住我的话,/拾起来,还有珊瑚色的一串心跳。”这段文字出自《死水》集,当是作者回国以后所作。这里“珊瑚色的一串心跳”,指的是“我”的生命、爱情。

闻一多诗集中使用的45处红色意象中,有14处所指为自然事物,总占比约为31%,有31处所指为非自然事物,占比约69%。《红烛》集中出现40处,占比约89%,《死水》诗集中出现了5处,占比约11%。其中,所指与传统意象有关的事物如“红烛”、“红荷”、“红豆”,有20处,占比为约44%。可见,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诗人对传统意象进行了现代化转换,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两本诗集中,最鲜明、最显著、最核心的红色意象,当为红烛意象。这一意象是作者诚挚、热烈的人格象征,也是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的象征,同时意味着作者崇高的献身精神。诗的结尾处写道:“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人虽然决意牺牲,但是青年时代的他,并无十足的把握一定会战胜黑暗。因此,他说“灰心流泪你的果”之后,意犹未尽,又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且在留学期间,还一度“被海风吹熄了”。

联系诗人经历,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闻一多的确如红烛一般照亮了一方黑暗;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具有血性的诗人,也是用生命写诗的诗人。同时,还可以看出“红烛”之所以存在而且显著,乃是因为黑暗太过深而且广。“不出场”的黑暗始终伴随着红烛的“在场”。这也能让我们看出大约100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令人窒息,以至诗人说:“我知道环境已迫得我发狂了,我这一生完了。我只作一个颠颠倒倒的疯诗人罢了!世界有什么留恋的?活一天,算一天罢了!”⑧ 这虽是诗人情绪激动时的灰心之言,也或许是诗人何以说“灰心流泪你的果”之因。作为小小的红烛,作者只能尽力燃烧,心里并无十分把握一定能战胜黑的夜。这是我们在理解闻一多红色意象时不能不注意的。

综上,“红烛”是闻一多先生人格的象征,也是他无畏无惧的人生道路的写照。诚如闻一多之子闻立鹏说:“我觉得这首诗(指《红烛》)最能代表我父亲的革命心境和人格,诗的内容也特别好。所以我尽量把他的文学意境转变成绘画意境。我把红烛和大火两个意象融合在一块,加上这个经典的形象,形成了这张作品。”⑨ 闻立鹏认为此诗能代表闻一多的人格精神和革命心境,他的看法自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黑色意象——诗人心情的摹写,社会现实的反应

20世纪初的作家群体受时代影响,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着切肤之痛,作品中常常出现黑色意象。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是有社会责任感和人类良心的作家们的共同理想。黑暗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是沉重、热切希求改变的现状。

在美国留学期间,闻一多修习的是绘画专业。作为一个绘画专业的作家和诗人,他对颜色的运用和敏感显然远超常人。滝本孝雄认为黑色的象征含义有“寂静、悲哀、绝望、沉默、黑暗、坚实、不正、严肃、寂寞、罪恶”。⑩ 而黑色是闻一多诗歌中最常出现的颜色之一。

1926年,闻一多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国内漆黑一团,切望同志快回来共同奋斗罢!”{11} 闻一多是个责任心极强的人,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辈定一身计划,能为个人利益设想之机会不多,家庭问题也、国家问题也,皆不可脱卸之责任。”{12}

两本诗集中共有35处黑色意象。11处是自然之黑色意象,约占32%;24处是非自然黑色意象,约占68%。《红烛》集中有25处,《死水》集中有10处,分别总占比为71%和29%。

所指为自然意象的有11处。分别是“在说话时,他没留心那黑树梢头/渐渐有一层薄光将天幕烘透”、“又像是刚同黑云碰碎了的明月/濺下来点点的残屑,炫目的残屑”(《李白之死》)、“黑黯好比无声的雨丝,/慢慢往世界上飘洒”(《黄昏》)、“黑缎底头帕,/密黄的羽衣”(《黄鸟》)、“乌鸦似的黑鸽子/……/三五个活泼泼的小孩(披着橘红的黄的黑的毛绒衫)”(《秋色》)、“黄昏是一头迟笨的黑牛/……/总要等黑牛走进了城圈。/黄昏是一头神秘的黑牛”(《黄昏》,“黑牛”重复3次)、“一个个的黑影在岗上等着/……/四合的峦嶂龙蛇虎豹一般(《荒村》,黑影意为流浪的牲口)”、“劝人黑夜别走天安门。/得!就算咱拉车的活倒霉”(《天安门》)。这11处自然意象,指渐渐黑暗下来的天空有1处;指云、树、鸟、鸽子或者牲口的有7处;以喻体来修饰本体,如把黄昏比作黑牛反复吟颂的有3处;指自然的黑夜有1处。

意指非自然意象情况有些复杂。有的意象本身就是自然意象,但联系语境,诗人侧重使用其比喻或象征意义,因而可视为非自然意象。如《烂果》中的“我的肉早被黑虫子咬烂了”,这里的“黑虫子”表面上是自然物象,但联系上下文,实际指的是黑暗现实对“我”的伤害,因此便视作非自然意象。类似情形不在少数,特予以说明。

黑色意象中,非自然意象有24处,有时呈现出多义性,有时还很晦涩难懂。非自然意象所指大概可以分为五小类:一是黑暗丑陋的现实世界或者事物,有9处;二是痛苦、灰暗的心情或者道路,有7处;三是死人或者鬼,有2处;四是奋斗的硬汉,有1处;五是其他含义,共5处。

第一小类所指为黑暗、丑陋的现实世界或者事物的有七首诗,共9处,分别是《李白之死》《回顾》《寄怀实秋》《孤雁》《烂果》《泪雨》《洗衣歌》,其中只有《泪雨》和《洗衣歌》出自《死水》集,其他五首均出自《红烛》集。

第二小类黑色意象所指为痛苦、灰暗的心情或者道路,此类意象有7处,均出自《红烛》集,分别出自《我是一个流囚》《晴朝》《记忆》《幻中之邂逅》。这7处有3处描写诗人灰暗落寞的心情,有4处描写去国怀乡的游子之情。例如《我是一个流囚》:“金甲紫面的门神/举起宝剑来逐我;/我只得闯进缜密的黑暗”,此处把自己离开祖国的痛苦、沉重、孤寂、灰暗的心情用“缜密的黑暗”表现得极其生动。这首诗中还有“走罢!再走上那没尽头的黑道罢”,这里的黑道指让诗人痛苦的留学之路。

第三小类黑色意象意所指为死人或者鬼。这类意象仅2处,均出自于《死水》集。例如《收回》:“那一天只要命运肯放我们走!/不要怕;虽然得走过一个黑洞,/你大胆地走;让我掇着你的手;/也不问那里来的一阵阴风。”这里的黑洞,不是现代物理学上的黑洞,而是指死亡。另一处《天安门》中黑色的鬼意象。

第四小类黑色意象是奋力争斗的硬汉,这样的意象并不多见,仅有《初夏一夜底印象》1处。

第五小类黑色是其他含义,共5处,均出自《红烛》集中的《红豆》《西岸》《色彩》这三首诗。这一类含义存在多义的特点,而且还可能存在争议,因此以其他含义概之。

综之,黑色意象中非自然意象有24处,指黑暗丑陋的现实世界或者事物的最多,有9处;意指痛苦、灰暗的心情或者道路的其次,有7处。死人或鬼形象有2处,奋力抗争的硬汉形象1处,其他含义有5处。死人或鬼的形象和斗争的硬汉可以视为黑暗现实及反抗黑暗势力的反映,那么除了5处多义之外,闻一多诗歌中的所有黑色意象均为自然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作者心情的摹写。

三、红、黑的交织——英雄诗人的心灵史

恰如邹建军所说:“红与黑,是他性格的色彩,也是他的庄重、热烈而深沉的诗风的色彩。”{13}红色与黑色在闻一多诗歌使用得最多,其子闻立鹏的绘画创作受其父亲的影响,成功创作了《红烛颂》《交响红白黑》《激情岁月》等作品。

吕进、李冰封认为“诗人以红色象征一颗爱美爱自由的心,后期则力图以‘黑色来加深文学的现代意义,显示时代的悲剧意识”{14},但据笔者统计则不尽然。

黑色意象在《红烛》中出现25处,而在《死水》中出现10处。吕进、李冰封认为“前期的闻一多营造了一个以美和爱为中心的‘红色意象群,后期则偏重于创造‘死亡、‘鬼等的‘黑色意象世界”{15}。据以上文本细读,《红烛》集里的红色意象群,指代传统事物如“红烛”的有10处,红烛并非“爱与美”的象征,而是诗人决心照亮黑暗世界、不惜牺牲性命的革命宣言。闻一多之子闻立鹏说:“我觉得这首诗(指《红烛》)最能代表我父亲的革命心境和人格……我把红烛和大火两个意象融合在一块,加上这个经典的形象,形成了这张作品。”{16} 相对而言,闻一多之子闻立鹏先生显然是最为理解父亲的。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精神,就是以肉体的灭亡,来改变黑暗世界的牺牲精神。《红烛》一诗写于诗人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我们可以说身为学生的闻一多,就有着与黑暗战斗到死的决心——这似乎也预示着诗人的人生抉择。《红豆》组诗中,红豆意象多有爱情、温暖的色调,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红烛》集中,黑色意象有25处,总占比为71%;《死水》集中,黑色意象有10处,总占比为29%。因此,吕进等人认为闻一多是用《红烛》集来营造“爱和美为中心”的意象群,这显然不够全面。

红色意象中,所指与传统意象有关的事物,如“红烛”、“红荷”、“红豆”,有20处,总占比约为44%。可见,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闻一多对传统意象进行了现代化的转换。

再看,两诗集中红色意象共45处,《红烛》集中出现40处,总占比约为89%。《死水》诗集中仅5处,仅约11%。两诗集中,黑色意象共35处,25处出自《红烛》集,约71%;仅10处出自《死水》,仅约29%。

由此可推,创作《红烛》集时,身为学生的闻一多,特别喜欢红色与黑色。这或许是因为他修习美术有关,天天与颜色打交道,心灵与脑海中充满了色彩。而后期的诗歌,《死水》集使用颜色词较于前期,则少了许多。这应与他回国后要面对国破家难,面对求职谋生、养家糊口、准备教学,精力必须更集中于应对现实生活,以及多层面地接触社会现实,诗歌也因而较多地反映着现实生活。

闻一多诗集中使用的45处红色意象中,仅14处所指为自然事物,约为31%。诗集中使用的35处黑色意象,有11处是自然事物,约32%。所指为非自然事物的分别占69%和68%。这可以看出闻一多在使用颜色意象时,所指为非自然意象远多于自然意象。闻一多创作诗歌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使用颜色意象时常用比喻、象征手法,因而诗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姿。诗人并非意在描摹自然,而是依据现实的材料,来营造自己的心灵世界。

在这个世界,红色的烛火虽然微小,但它照亮着、打破了黑暗的世界。红色是正义、热血、生命、希望;而黑暗则是充满丑陋、歧视、战争、悲伤、绝望的现实。闻一多所处的时代,军阀割据,日军和其他帝国主义侵略者们在中华大地上恣意横行、鱼肉中华。赶走了日军之后,国民党又向民主人士、爱国学生伸出残暴的黑手。这让有血性的诗人宁可拼却一条性命,也要争取说话的权利!

1944年9月11日,诗人在《致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但也不希望朋友们替我过事渲染。我并不怕撞祸,但出风头的观念我却痛恨!”{17} 1944年9月15日,诗人在《致闻亦博》的信中写道:“今日之事,百孔千疮,若似头绪纷繁,而夷考其实,则一言可以尽之,无真正民主政治是也。惟纵观各国之享有民主者,莫不由其人民努力爭来,今日我辈之无思想言论自由,正以我辈能思想能言论者,甘心放弃其权利耳。具真正民主之基础,即在似若无足轻重之每一公民。由每一公民点点滴滴获得之自由,方为真正自由。故享自由若为我辈之权利,则争自由即为我辈之义务。”{18} 正因为闻一多有这样的思想,一年多后的1946年7月15日,当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便如一枝红烛一般,永远地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也许,黑色有多深,红色就有多长。红黑意象交织反复出现,是诗人的奋斗史,是理想与现实冲突史,最终诗人以凤凰蹈火般的精神燃烧了自己这盏红烛,打破了一时的黑暗。闻一多笔下的红与黑,是20世纪诗人与现实抗争的血与泪,是英雄诗人的心灵史,也是20世纪光明与黑暗斗争史之缩影。

注释:

①② 闻一多著,孙党伯、袁春正主编:《闻一多全集》,第1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0、51页。

③{11}{12}{17}{18} 闻一多著,孙党伯、袁春正主编:《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230、202—203、392、393页。

④⑤⑦⑧⑩ [日]滝本孝雄、藤沢英昭著:《色彩心理学》,成同社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1、44、150、30、44页。

⑥ 这一类意象实与自然事物的意象不可分割,但由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原因,我们认识此类事物时更倾向于认识其精神层面的意义、向征性的意义,如红烛象征着献身精神,红荷象征高洁的人格,红豆象征着相思。而且诗人在诗作之前明确的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或者诗词的篇名,这更凸显了他在这里要使用的是其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而非自然事物。

⑨{16} 夏超:《崇高、壮美、大情怀——闻立鹏:父亲闻一多影响我一生》,《美术报》2017年11月6日。

{13} 邹建军:《论闻一多的艺术探索》,《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14}{15} 吕进、李冰封:《由红到黑:对闻一多诗歌意象的一种阐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期。

作者简介:杨瑰瑰,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湖北黄冈,438000。

(责任编辑  庄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