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林苑精品酒店开发模式研究

2020-10-12张金宇冯秋浩冯奇徐坚益高云鹏

艺术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体验性保护性

张金宇 冯秋浩 冯奇 徐坚益 高云鹏

摘要: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外出旅游更多的是想要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感受当地人的民俗文化,真正融入当地生活。在中国,有一家客栈把中国的历史文化推向了世界,它连续六年获得Tripadvisor(猫途鹰)的“旅行者之选”“卓越奖”等殊荣,它就是喜林苑。喜林苑不仅仅是一家酒店,它还被定义为“国际文化会所”,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一个跨文化交流中心,关注文化传承和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喜林苑是连接喜洲文化与世界各国的重要纽带,喜林苑的保护性与体验性开发模式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喜林苑;保护性;体验性

中图分类号:F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8-0-04

喜洲村是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镇政府所在地,南距大理市区32km,西北距大理著名的旅游景点“蝴蝶泉”6km。喜洲村坐落于由苍山向洱海过渡的平坝地区,土地肥沃。清末,因其所拥有的便捷交通,喜洲商帮崛起,喜洲村成为大理地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1949年前,拥有1000多户村民的喜洲村就有坐商186户、行商236户,商务远涉印度、缅甸、香港等地。喜洲村格局分区自由,整体形态略成团状。喜洲村的古民居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建造,全村共有99座保存较好的拥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它们是大理白族民居的缩影,荟萃了大理白族民居的精华。喜洲村白族民居建筑群于1987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1 喜林苑概况

喜林苑是坐落于大理喜洲的一处古老建筑,原名叫作“杨家苑”,始建于1948年,原主人是抗日战争期间开通印度经西藏至云南的贸易通道,对抗日的物资和云南经济发展都做出了一定贡献的杨品相老先生,他还曾经担任过喜洲商帮的“鸿兴源”经理。这座建筑是他与当地的建筑师一手创建的,从设计图纸到施工,他都精益求精,可以说,喜林苑这座精美的建筑浸透了杨品相老先生的心血,所以这座建筑不仅造型美丽绝伦,品质更是绝佳,在落成后至今60余年,依然十分坚固,并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喜洲的建筑一般都遵循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原则和规律,喜林苑也不例外。他是一进两院的建筑格局,有着近2000平方的建筑面积,进入大门,可以看到3面都是两层楼高的建筑,第4面就是一块透着白族特征的纯白色背景的照壁,中间是4个清晰的黑色毛笔字“清白传家”,走过进门的院子,能发现它还有一个后花园,疏密有致的庭前绿植,小空间内曲折的路径,建筑上精湛的雕刻工艺,装饰上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彩绘技术,让人进入后就不忍离去。不过,虽然建筑保存完好,却疏于管理,在未被改为客栈前,院内还是杂草丛生。幸运的是,来自美国的林登夫妇在2008年几经辗转,在考察了中国土楼、碉楼、夏河等多地后,选址在喜洲的杨家苑,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建筑的基础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它翻修完毕,创办了如今的喜林苑。“我真正的师傅是中国”,林登对喜林苑和他在中国的事业心怀感恩——他感恩的不是在中国赚到钱,而是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丰厚回报以及價值上的自我实现。作为一个美国人,他说,他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率先实现了他的“中国梦”。正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愿望,作为旅行者的林登在离开中国若干年后,回到喜洲创办了喜林苑这样一个文化交流机构[2]。

2 喜林苑的开发模式

本文将从喜林苑体验性的开发模式入手,深层剖析喜林苑作为沟通、传承与发扬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精品酒店,是如何以独特的文化性、人文性、社会性在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上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的。

2.1 保护性修缮与开发模式

对于喜林苑的修缮工作,林登夫妇以保护为主,修建了建筑的水电路线,原有空间保持不变,只是把一些房间的功能属性变化了一下,增多了公共空间的使用率。林登夫妇甚至去街上淘了一些别人不要的白族老物件摆放在喜林苑的角落,目的是增强建筑的当地文化气息。喜林苑保护和宣传了亚洲文化古镇,希望这家酒店可以成为云南喜洲的新地标,创建成为一个文化地标建筑。

2.2 体验式旅游开发模式

喜林苑致力于打造深度体验旅行活动,其中包括4项常规体验活动和喜林苑的特色活动。有亲近自然的户外体验;能够拉近游客和当地距离,学习到当地民俗文化的手工艺制作课程;提升来访游客技能摄影培训;强化出游幸福感的美食教学等等。喜林苑深度体验旅游活动增强了游客与当地的互动,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2.1 喜林苑的体验活动

文化:总体分为讲解、课程和参观。一是喜林苑小游,每天傍晚5点,喜林苑内便会出现专业讲解员讲解喜洲喜林苑的历史、建筑特色、喜林苑内陈列古玩的由来和原主人曾经的历史典故以及喜林苑的建筑理念,这个活动可以让来访者对喜林苑有深刻的认识。二是带领游客去看三道茶演示,参观以及品尝。三是参观洞经古乐、白族舞蹈。四是上喜林苑组织的书法课,感受中华汉字,五千年文化的魅力。五是参与麻将教学课程,听专业老师讲解中国国粹之一的麻将以及玩麻将的技巧、运气和谋略。

手工:学习马甲的制作,学习着墨、上色和拓印。去作坊学习扎染制作,先是挑选喜欢的图案,然后学习如何缝制才能得以实现。学习制作羊毛毡,自己做完的成品可以带走。

烹饪:上烹饪课程,先是参加早市赶集的活动,然后学习当地的美食制作方法。还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包饺子和喜洲粑粑的制作,享受制作美食和品尝美食的乐趣。

户外:喜林苑为来访者定制旅行路线,如喜洲古宅游,了解商帮文化;参加早市活动,感受当地的赶集文化;途中会到小工厂参观制作饵丝和乳扇,了解当地的历史与民俗文化;户外活动还有巍山一日游、沙溪一日游和徒步等活动。

2.2.2 喜林苑特色活动

特色活动是喜林苑结合某一主题或特殊日期打造的活动,以满足人们的特殊需求。如深山瑜伽体验课程、周末手工英文课程、大理九月田野餐厅活动、立夏插秧活动以及4月的和美国美食家吃懂大理活动。

2.3 沉浸式教育开发模式

喜林苑致力于建设一个跨文化交流中心,对青少年进行跨文化本土沉浸式在地教育,把喜洲的民族风俗、宗教文化、当地手工艺、特色建筑转化为青少年教育的体验内容,吸引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来到喜林苑,让外国友人了解到一个真实而亲切的中国,而参加项目的青年人们会把一个生动、有趣、多元的中国推向世界。教育开发模式分为承接学校学期调查实践项目、冬令营和夏令营两个板块。学校实践项目是喜林苑2011年起与国际一流高等学府承办的建立学分的跨学科的在地教育项目。包括做田野实践调查,去手工坊学习以及做一些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临场分析能力以及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社区营造与整合开发模式

为了增强社区凝聚力,喜林苑还会请驻地艺术家来到乡村感受这里的人文风情,并制作带有着本地符号的装置艺术品,摆放在喜林苑供人们参观欣赏。喜林苑有早市、美食节、稻田节、游园会、人文摄影展、英语角等活动去丰富社区。在喜林苑为孩子们提供这些活动的同时,青少年的外来文化也会随之涌入,他们的新鲜创意与本地文化的融合会更新文化呈现形式,推动当地文化不断发展,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促进本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以及活化古镇村落的自然人文资源。

2.5 建立活跃社群开发模式

喜林苑的团队是一支年轻、有生命力的主力军,注重发挥本地特色,内部的服务人员是喜洲当地的居民。为了提升游客的在地体验,团队内十分重视本地运营的人才,同时会在海内外招募各类优秀人才,形成了喜林苑跨文化活跃积极的交流社群。

3 喜林苑精品酒店开发模式的相关启示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应该更加关注历史记忆的保存和活态文化的传承,关注民众文化主人意识和文化价值认同”“保护过程中,不应把活态变成静态,不仅应该注重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而且还应该注重保护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3]

3.1 要立足本土,深度挖掘当地文化

喜林苑之所以备受国内外朋友的追捧与欢迎,就在于它是从喜洲在地文化入手,深入探索了喜洲的各种风土人情、特殊的民俗风情以及特别的文化产品,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把相应的文化转化为酒店产品的一部分,对外输出,促成文化流动,将喜洲的传统民俗文化也借此发扬光大。所以想要打造独树一帜的酒店,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立足本土,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历史以及特色文化资源,设立相应的特色活动,这样才能让酒店有一个很好的支撑,即酒店的灵魂所在。

3.2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开发顾客需要的文化产品

一个优质的产品,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消费者群体真正的需求,并通过多方联合,以客人需求及文化背景为导向开发文化产品,而国内大多数酒店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喜林苑从游客的来源地入手,理解外国游客的语言不便之处,探求中外游客的真实需求,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游客,根据其兴趣点开发产品。例如,喜林苑举办的一些中外交流的活动,让来访的外国游客在游玩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教授当地的农民以及儿童一些实用的英语,还会带领游客体验喜洲早市、游园会、稻田节,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游客真正融入喜洲。游客在参加喜林苑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也让自己深深根植于喜洲当地,用当地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了解、学习当地的特殊文化,与平常只是观看不同的是可以动手参与其中,这满足了国内外游客对于喜洲真正的需求。

3.3 颠覆传统酒店经营模式,注重人性化、体验性设计。

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之上,喜林苑增添的都是些林登夫妇在街道上捡回来的与原建筑很搭的小物件,建筑大体上保留的都是杨品相住宅的原貌,这与城市里豪气阔派的酒店多有不同,这里的服务也能让人们感受到仿佛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有着居家的宽松与随意。喜林苑除此之外还设立了驻地艺术家装置品展示、毛笔课程、手工、烹饪等多个注重体验性的活动,喜林苑这种强调人性化居家的随意与深入探寻文化不缺乏个性的经营模式,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喜林苑将宣扬喜洲文化与酒店经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4 增强社区凝聚力

喜林苑特别注重自身与社区的互动,讲求社区酒店联动,让游客获得愉悦的体验,为酒店在业内打造良好口碑。在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喜林苑不是仅仅把范围局限在酒店内部,而是扩大游客参与度,增强与社区的联系,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在喜洲,每当有传统节日,喜林苑便会带着游客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活动,让游客深深体会到喜洲的传统文化魅力。除此之外,喜林苑还鼓励当地居民来酒店工作,这使得喜林苑与当地的联动加强,为游客了解喜洲,了解喜洲文化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就业,起到了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内像喜林苑这样的建筑有很多,但开发却未必都尽如人意,在文保建筑的开发模式上,我们要在尽可能地在保护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用商业的经营活化其功能,赋予其灵魂,给予建筑第二次生命,使其把文化更加有活力地传承下去。对于传统建筑而言,需要保护与发展协同,创新与传承并行,切不可为了追求暂时的利益而对文保建筑进行肆意改造,这个可以传承民俗文化的喜林苑精品酒店,饱含着林登夫妇对促进两国友好发展和加深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切期望,相信喜林苑的成功案例会为以后的乡村精品酒店的开发带来很多的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06):45-60.

[2] 刘和明.在大理,一个美国人实现了他的“中国梦”——林登和喜林苑的故事[J].今日民族,2016(10):28-30+27.

[3] 陳春华,杨晓.少数民族文保建筑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以喜林苑精品酒店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4(04):67-71.

作者简介:张金宇(1996—),女,吉林公主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展与空间环境设计。

冯秋浩(1996—),男,江苏昆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展与空间环境设计。

冯奇(1994—),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

徐坚益(1995—),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高云鹏(1979—),男,吉林长春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方面。

猜你喜欢

体验性保护性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传统村落的互动体验性景观营造探析——侨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对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术的效果分析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发展及经济效益分析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