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0-10-12李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物理初中高效课堂

李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渗透。为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在短暂的一堂课中让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更多知识成为了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物理课程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既关乎着学生的升学考试,也与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学生的全面成长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理念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所提出的,重点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消化理解更多知识。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自己“怎么教”而忽略了学生“怎么学”,这就导致了教师的“高投入,低产出”。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物理知识,难免会被一些陌生的知识理论所“吓到”,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识到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的方式“翻译”给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物理知識。

一、做好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和优秀的记忆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贪玩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弊端。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急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弱化了课堂导入环节,导致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有必要借助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为学生做好课前情景导入,吸引学生产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和探知欲。例如在学习“声现象”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几组视频。在视频一中展示,猛力敲击桌子与轻轻拍击桌子产生的声音对比;在视频二中展示,小提琴和架子鼓发出的不同风格的声音;在视频三中展示,男低音和女高音。当学生们的注意力被视频中的声音所吸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大家能说这三组视频中声音分别有什么不同吗?”当学生展开思考和谈论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入音调、音色、响度这几个概念,并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思考影响声音音调、音色、响度的因素是什么。在视频中现象的吸引,和科学提问的引导下,学生们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跟随教师的步伐一同探究。随后教师可以设置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音调与振动频率、响度与振幅、音色与发声体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不能事无巨细的为学生“包办”,只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结果,而忽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弱化。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将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交由学生独立探讨,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即可。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统一布置课堂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一杯水和筷子为学生展示“折射”这一光学现象,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提问后,教师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展开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然后利用工具书或者实验求证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会得到提升。

三、重视实验操作教学,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涉及的实验简单易操作,非常适合学生动手操作。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实验操作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并不高,因而弱化了实验教学。大多时候自己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座位上观察,或者直接选择播放视频,甚至跳过一些实验不去讲解。在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验过程和数据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根之木”,不利于全面发展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探究能力的重要价值,将实验教学落实到实处。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相关的知识时,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看图、画图能力,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展示的平台。教师可以在PPT上给出几个相对复杂的电路图,然后分发给学生们小灯泡、电池组、导线、小刀闸等试验器材,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将电路图还原出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串并联的知识会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动手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音叉振动激起水花”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是物体由振动产生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卷面成绩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为导向,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知识。具体而言,可以从做好课前导入、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强化实验教学等方面着手,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茂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探析[J].魅力中国,2018,(51):208-209.

[2]李伟超.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赤子,2018,(36):125.

猜你喜欢

物理初中高效课堂
留言板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