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经济的影响及应对

2020-10-12李雪冬董锐

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非洲大陆非洲贸易

李雪冬 董锐

8月17日,中国第21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王春玉(左)和医生黄琦(右)在蒂鲁内什- 北京医院给病人会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非洲面临着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因采取严格防疫措施,各国经济活动迅速中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4月15日发布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展望》中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6%,为历史最低水平,比6个月前的预测值下降5.2个百分点。经济不振加剧财政赤字,叠加长期存在的粮食安全问题,非洲所面临经济冲击和社会动荡形势更为严峻。

供需冲击不利经济增长

非洲面临着三方面的供需冲击:首先是来自中国的贸易冲击,其次是欧美国家带来的旅游业冲击,最后是非洲大陆内部的冲击。

短期内贸易渠道减弱,外国直接投资减少。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已成为非洲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2017年,中国占非洲国家出口总额的11%,成为该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上,使得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安哥拉(占非洲对华出口总额的50%)、南非(23%)、尼日利亚(8%)和刚果共和国(5%)成为中国在该地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2019年,中非贸易额又创新高,达到2087亿美元。尽管逆差有所扩大(177亿美元),但非洲仍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商品。非洲大陆一些不发达的国家,短期内无法找到完全替代中国的买家或者改变出口商品种类。这些贸易联系也反映在投资流动中。201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增加了两倍多。然而,如果疫情持续影响中国等投资国,那么这些国家可用于投资非洲的资金将减少,而非洲持续的高风险和低增长前景也都会降低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旅游业出现真空期。为应对疫情,欧盟大部分国家、美国和中国都采取了一系列隔离措施,直接导致前往非洲大陆的旅游人数锐减。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非洲2020年的国际航班退票比2019年同期(2月1日-3月11日)增长了75%。到2020年3月11日,非洲航空公司损失已高达44亿美元,仅非洲航空巨头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损失就达1.9亿美元之多。

跨境贸易活动中断。非洲内部贸易放缓将对各国经济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其中,非正式跨境贸易额约占非洲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这有助于提高非洲人民生活水平,加强非洲大陆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非洲经济发展。然而,为防止疫情蔓延而实施的出行限制和企业停工将会严重影响区域贸易和非正式跨境贸易,导致人民收入下降、经济活动停滞。

一些国家或将深陷债务困境

受益于“重债穷国计划”,非洲国家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债务水平相对较低。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非洲债务水平一直在迅速增长,2008年达到32%的低点之后,非洲政府债务总额接近翻一番,当前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平均为60%。其中部分国家,如苏丹、厄立特里亚、佛得角和莫桑比克这4个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超过100%。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各国经济深度依赖少数行业的收入,一般为大宗商品或石油。各国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换回外汇,为重工业发展取得所需资金与技术,再用重工业积累的资金发展农业与矿业,从而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沟通国内各经济部门。因为经济结构体系单一和过度依赖投资、出口,所以疫情的暴发导致非洲各国面临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和内外部压力问题,贸易条件、产出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波动明显扩大。此外,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性下跌,导致依赖石油的西非国家的出口收入、政府收入锐减,例如尼日利亚、安哥拉、喀麦隆、乍得、加蓬和赤道几内亚。

许多非洲国家都采取积极举措应对危机,但疫情、经济和石油价格的三重冲击将使得部分国家的公共债务迅速扩张,走上不可持续的道路,特别是苏丹、厄立特里亚和佛得角这样的高负债国家。随着国内外财政收入来源的枯竭,贸易冲击的负面效应显著恶化了非洲国家的国际收支。后疫情时期,非洲国家的借贷需求预计会继续增加。

粮食安全問题凸显

非洲将近三分之二的国家是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自给率低,长期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2020年,蝗灾、旱灾等严重自然灾害侵袭非洲东部,并逐渐向西非转移。在萨赫勒地区,估计有1140万人急需援助。不幸的是,这一情况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将会进一步恶化,到2020年8月,预计有超过5000万人处于粮食危机的边缘,17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其中120万人处于紧急状态。长期以来,非洲人民储蓄低、融资和保险渠道有限,这使得他们几乎不具备任何抗风险能力,很容易陷入粮食危机。此外,关闭边境、实行封锁和宵禁等一系列政策都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粮食供应链的运转。

在非洲大陆,两类国家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第一类是已经受到粮食危机影响的国家,如尼日尔、马里和布基纳法索。这些地区有近250万儿童营养不良,受害最严重。第二类是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如毛里塔尼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冈比亚。

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主要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大米价格上涨超过30%,木薯价格上涨150%。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各国粮食产量、运输、储存等均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产粮大国竖起了贸易壁垒,收紧了战略粮食的出口,推高了全球主要粮食的市场价格。

此外,食品和基本消费品进口的短缺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抬高所有人的粮食价格。在卢旺达和南非,民众恐慌性购买导致部分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政府发布行政命令强制固定大米和食用油等基本商品的价格。这种态势对非洲国家的粮价有相当大的传导作用,这些影响会相互叠加,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

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

对内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非洲各国需积极采取措施以减轻疫情对其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方面要更加灵活有度,各国中央银行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对中小企业和家庭部门定向融资支持等措施适当有序动态释放货币流动性。财政政策方面,一方面政府预算支出要向疫情防控倾斜,及时遏制国内疫情的传播,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另一方面,采取支持战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财政措施,包括税收减免和向企业部门拨款。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家庭和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促进非洲内部贸易发展进展。非洲发展内部贸易,有助于提高非洲国家之间相互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通过经济多样化,逐步发展区域生产增值链,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和整合生产设施。尽管疫情的暴发推迟了原定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但各国应继续在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进展,摆脱传统上极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外循环模式,扩大非洲大陆内部需求,建立能够促进消费和投资的长效机制,让各类主体自发地去消费和投资。加快形成以非洲经济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终实现梯级经济发展模式。

加强国际合作,寻求经济援助。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与物资长期匮乏。非洲54国仅有1400名流行病学家,每万人中只有两名医生。南非公共卫生系统已属非洲最发达之列,但其重症监护病房床位不到1000张,肯尼亚仅有130张,乌干达55张,马拉维25张。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债权国有必要向受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的较贫穷国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和债务减免。中國政府在此方面率先作出表率。疫情在非洲大陆蔓延时,中国迅速驰援非洲,并专门派遣医护专家组前往相关国家分享防控防治措施与经验,培训医护人员。在2020年6月17日举行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中方明确表态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免除有关非洲国家截至2020年年底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延长缓债期限,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李雪冬,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东非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锐,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非洲大陆非洲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浅析非洲大陆经济现状及可行发展措施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