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发掘与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探析

2020-10-12高志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4期
关键词:考古学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高志鹏

摘 要:文章介绍了影响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的主要因素,列举了几类常见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方法,并介绍了两类先进的文物保护无损分析检测技术,提出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关键措施,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考古发掘;博物馆;文物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

许多考古人员以及博物馆文物保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忽略一些影响因素,使文物处理工作不全面、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文物的损坏。例如,由于外界碰撞、氧化以及病虫害侵蚀等问题使文物受损。一旦文物受损,必将损失重大。因此,有关人员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1 影响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的因素

1.1 温湿度

各种有机材料极易受温湿度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若材料周边空气湿度大,便极易出现文物膨胀以及增重等问题;若空气湿度小,便会导致器物因为自身内部水分的逐渐流失而引发变脆、开裂、变色以及变形等状况。①

1.2 病虫害、微生物

微生物是引发出土器物发生变色的关键因素。当出土器物接触空气中的细菌以及真菌等微生物,有色化合物与微生物内部色素就会发生反应,致使器物的颜色逐渐改变。除此之外,器物出土后的环境不同于地下的保存环境,很容易滋生出大量微生物,致使器物变色、降解速度加快。

对于出土的各种文物而言,病虫害将直接影响其寿命。考古出土的文物一般都带有许多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会将大量养分提供给害虫,使其快速生长,尤其是当害虫处于幼虫阶段时,其会严重蛀蚀文物。因此,保护人员应重视病虫害的防治。然而,考古工作基本都处于野外,一旦无法有效处置文物,便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1.3 地理環境

在考古发掘中,时常会因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致使发掘工作受到阻碍。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文物都被埋藏于地下,文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能极易受到影响。当文物长时间处于地下埋藏状态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被腐蚀的可能性便会渐渐降低。倘若没有进一步受到地震等灾害的影响,文物就会拥有较为稳定的物理特性,文物结构状态以及体积等也不会发生变化。即埋藏于地下的文物,尽管有较弱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但在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其状态会逐渐趋于稳定。但在考古发掘阶段,这种稳定的状态极易受地理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大考古发掘的难度。

2 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常用方法

从文物被发掘出来开始,直至被送到博物馆进行保管,在这一过程中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被损坏,导致无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文物包含的全部信息揭示出来。因此,考古发掘人员必须保存文物的健康状态,以待后人对其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2.1 氮气保护,缺氧保护

考古发掘人员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保护文物可以借助氮气。在落实氮气保护的过程中,研究部门研发了适合在野外考古发掘使用的袖珍制氮装置,实现了在现场充氮保存考古文物,最大限度地使文物的原貌被保存下来。

部分装饰性文物在刚刚出土的时候有明显而又艳丽的图案色彩,但在接触空气后极易发生氧化反应,使文物上的图案和颜色变得灰暗。因此,考古发掘人员应当事先准备好器物盒,以便文物出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放进器物盒中,还可以抽空空气,实现简易的真空缺氧保护。

2.2 注重现场保护

现场保护工作的关键是确保待提取的文物具有提取安全性、整体性以及稳定性。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属于对文物展开的较为简便的一类抢救方法,所选的保护材料应透明,和文物有较好的相容性,且能实现再处理。考古发掘过程中常使用的材料有环十二烷、石膏以及聚氨酯泡沫等,这些材料并不会影响实验室后期处理工作。

2.3 建立临时实验室

若想对出土文物进行更良好的保存,就应将临时实验室建立于工作站周边。建立此类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并非研究文物,而是对文物进行简单、临时性的处理,避免出土文物进一步受到损坏甚至损毁。因此,临时实验室中仅需配置部分常用的材料以及简单温湿度计即可。①

3 先进的文物保护无损检测技术

分析文物时必须对其展开无损分析,以便保护文物的完整性。所谓无损分析,即在检测文物时采用的分析检测技术不会威胁到文物的完整性,其目的在于分析出文物的制作工艺与年代以及产地等信息。当前较为先进的文物保护无损分析检测技术有以下几种。

3.1 声波CT技术

声波CT技术能够断层扫描待测文物,将缺陷文物完整的三维或者二维图像展示出来,并且将缺陷部位的三维状态描绘出来,能对其局部缺陷进行直观观察。物体的大小并不会限制此项技术,可以完整地将如壁画、石刻等文物的缺陷呈现出来,这对文物修复的工作极为有利。

3.2 XRD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病害分析属于关键工作之一。材质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病害,材质相同的文物也会因为保存条件与环境的不同存在不同的病害。对病害的发现、分析与防治是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关键工作。一些文物病害用肉眼难以发现、分析,工作人员便可以借助XRD技术进行分析检测。

4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4.1 构建数字化文物保护平台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的新时期,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许多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被运用于多领域中,同时,此项技术还会因各领域不同的使用与发展需要被进行针对性改良、优化。文物对于国家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博物馆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构建数字化的文保平台。例如,经由虚拟仿真以及建模等技术,便可实现对文物真实原貌的立体记录,以便展开有效管理。借助新媒体、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能够合理整理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源,确保观众能够优先经由互联网平台全方位掌握馆藏文物。对于部分无法进行公开展览的文物,博物馆应借助三维立体技术等展示到互联网平台中,这样除了能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欣赏到文物,还可以使近距离欣赏潜在的风险降低。

4.2 积极引进、升级先进保护设施

文物出土之后,工作人员便会将其送至相应的博物馆中加以保管。博物馆在保护文物时,倘若保护装置、设施等太过陈旧,便会对保护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博物馆若想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强化,就应积极引进、升级保护设施。例如,当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时,一般会用到恒湿、恒温以及空调等系统,如此才能总体调控保存文物空间的湿度及温度。但是许多小型博物馆中没有此类设施,一些博物馆相关设施性能差、较陈旧,不能准确调控存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最终使文物保护质量变差。对于博物馆而言,使文物保护设备工作质量以及文物保护整体工作水准得以提升,属于博物馆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

5 结论

文物保护工作属于动态工作,在开展有关工作时,时常会有大量客观以及主观因素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在此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持续监管以及评价所采用的各类保护措施,同时对所选措施展开持续优化以及调整,防止由于所选文物保护措施的失当使保护工作的后续开展受到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考古学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熬波图》煮盐盘铁的考古学探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考古”百议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Tough Nut to Crack
小议考古学和“中国”的结合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