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复康颗粒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0-10-12陈新
陈新
【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2月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随访3个月比较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4.12%和11.76%,对照组分别为79.41%和29.41%,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起到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有效的降低其复发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066-02
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青年人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是中医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流行病学统计,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达到17.3%,占颈椎病的10%-157%,僅次与神经根型的发病率,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具有发病率高、疗程长、康复慢、易复发等特点,临床上如何提高其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是慢性病康复研究的课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所选病例均作X摄片、TCD或CT检查,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手册》的诊断分型标准。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21-73岁;病程:3天-15年;就诊时间:0.5-25h。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22-72岁;病程:3天-14年;就诊时间:0.6-26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性小,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 ivgtt bid,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苯海拉明20mg ivgtt 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复康颗粒,10g bid,并辅以针灸治疗。针灸取穴:颈夹脊穴、风池穴、肩髃穴、曲池穴、后溪穴、外关穴、合谷穴为主穴。后仰困难者加哑门穴、大椎穴;转动疼痛者加中渚穴、悬钟穴。针法:平补平泻法。两组临床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在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给予氟桂利 20mg qd*4周,观察组给予颈复康颗粒10g bid,连服4周,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制定[2],临床治愈:变换头位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伴随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复查TCD,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随诊3个月,未见复发。好转:静止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但变换头位时可诱发,且存在部分伴随症状,能参加原工作或轻工作,复查TCD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眩晕或伴随症无改善,复查TCD,椎—基底动脉供血无改善。①+②/总例数百分比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交感神经和机械性因素导致椎动脉遭受压迫,从而导致血流受阻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有了明显的加快,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且这种病症的时间长,根治的难度大。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是通过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症状来进行治疗,尽可能的是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从而减少复发率。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上分析,西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椎动脉的直接受压、梗阻或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管壁的痉挛[3]。而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 “眩晕”范畴,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懈惰为该病之本,而肝阳挟风、痰、瘀上犯,致风、痰、瘀阻络,经脉不通为该病之标。病基关键为痰瘀痹阻颈部脉络,致脑窍失养,此观点与前辈所谓“无痰不作旋,无虚不作旋,无瘀不作旋”之说相吻合。
基于以上中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该病的急性发作期,尤其中、重度患者来说,应采用西医西药治疗以治疗其标,等患者呕吐症状减轻后,应尽快用中医治疗以治其本。临床上选择甘露醇、地塞米松脱水,降低细胞水肿,苯海拉明抗眩晕解其标。观察组同时应用中成药颈复康颗粒以求治本效果。颈复康颗粒以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地龙、土鳖虫、王不留行、白芍、花蕊石、羌活、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黄柏、党参、黄芪、地黄为组方。诸药配伍,共奏活血通络、散风止痛之功。针对颈椎病病因造成患者头、颈、肩、背、肢体出现的晕、酸、胀、痛、麻、软等症状,进行精密配方、药物配伍严谨、相得益彰,达到了治本的效果[4]。我们并辅以针灸治疗,取颈夹脊穴、风池穴、肩髃穴、曲池穴、后溪穴、外关穴、合谷穴为主穴,后仰困难者加哑门穴、大椎穴,转动疼痛者加中渚穴、悬钟穴,以平补平泻的针法,祛风寒湿邪、调气血瘀阻,以获得远期疗效,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提高临床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其复发率,起到标本兼治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大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01):19-20.
[2] 于烁。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特别健康.2014.10(9):51.
[3] 孙希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特点[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7(17):26-27.
[4] 张青山。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椎病78例[J].健康必读,2011,1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