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歪头 原因出在眼睛
2020-10-12叶云
叶云
可爱女孩莫名“歪脖子”
“医生你看看我女儿,一直都是歪着头看东西的,有时候右眼还会翻白眼。”一走进门诊,小可父母就向医生求助。
接诊医师发现,跟自己对视的小可,头正歪向左侧一言不发地看着自己。“小朋友,我们来做个游戏。”杨崇清副主任说的这个游戏其实就是个很简单的遮盖检查,当医生把她右侧眼睛遮盖住,小可歪脖子看东西的情况明显改善,去除遮盖后歪头立马重现。
“这种情况出现多久了?”杨崇清副主任问道。“印象中刚出生就有点,一开始还觉得小孩歪头蛮可爱的,可现在越来越明显了,而且还大小脸。”小可父母回答。随着女儿年龄增长,她还是喜欢歪着头看东西,怎么也改正不好,有时候明明是在平整的路上正常走着,也会莫名其妙摔跤。小可父母还以为小可是歪脖子,带着孩子到当地的儿童医院,做了B超结果说颈部肌肉发育正常,没有影响。于是,他们又带着小可做热敷、针灸等治疗……可是,全都没什么效果,小可歪头没丝毫改善,甚至有时右眼会出现翻白眼。有一天,幼儿园老师提醒小可父母:会不会是眼睛的问题?小可父母一下子感觉醍醐灌顶,赶紧带着小可到浙大一院眼科就诊。
医生给小可做了同视机、眼底照片等一系列检查后,多年来困扰小可父母的谜题终于水落石出:的确,问题不在小可的脖子,而是她的眼睛!小可被诊断为右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斜视引起的歪头,属于眼性斜颈。杨崇清副主任团队为小可及时进行了斜视矫正手术,眼病解决了,歪头也就同时“不治而愈”了。
斜视是种什么病
杨崇清副主任表示,双眼的视功能包括了同时视、融合视和立体视三级,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2%至4%。儿童期斜视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双眼视功能,建议尽早就医诊治。
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看东西时视线是保持协调一致的,使得目标在双眼的黄斑部成像,并传导至大脑中枢,融合成一个完整且有立体感的单一物象。而当两眼无法同时注视一个物体,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即出现了斜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斗鸡眼”其实就是斜视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内斜视。
根据眼球运动是否有障碍,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两类。
●共同性斜視
共同性斜视的患者通常是大脑高级中枢的问题,神经核、肌肉正常,眼球运动无限制,而且眼球注视各方向斜视角是一致的。
●非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主要累及眼外肌运动神经核、神经及肌肉本身的病变,眼球运动出现限制,眼球注视方向不同斜视角大小也表现不一样,可伴有代偿头位。像小可这样的患者常常会在某个角度获得较好的双眼视,所以常常会出现歪头看东西,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发生弯曲、影响下颌发育,造成大小脸等。
孩子斜视的原因
造成斜视的原因有很多,先天性异常、家族性遗传、发育不完善以及某些眼科疾病都会造成孩子斜视。
●先天异常或发育不完善
先天异常造成的斜视一般有两种:一是先天眼外肌肉自身亦或其位置发育异常;二是生产过程对婴儿造成了伤害,例如医生使用产钳不当伤害到胎儿的头面部,或者产妇用力过猛导致胎儿颅压升高,进而导致大脑内出现点状出血,如果出血点位于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核,那么眼外肌会因此被麻痹导致斜视。
●遗传因素
斜视有时候会隔代遗传,但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每个人都会患上斜视。如果家族里有斜视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新生儿是否也有。
●儿童眼球发育特点
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低年龄段的婴幼儿及儿童的眼球小,眼轴短,眼球属于远视眼类型。若是孩子想看清楚某一物体,则需要更大力度调节眼睛,双眼一旦用力内转产生过量辐辏,容易造成内斜视,即“调节性内斜”。内斜往往是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导致的,相反情况下,就会产生外斜。
●特发性及其他原因
先天性眼睛白内障等眼部疾病会导致小儿斜视。
如何发现孩子斜视专家教你一招自测
斜视如果长期不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和双眼视功能,看东西不能很好融合,也缺乏立体感,而且影响了眼部外观,时间一长,会导致患者出现社交、心理障碍等。
杨崇清副主任提醒,家长可以从孩子的日常行为中发现异常。比如,存在斜视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有畏光、眯眼、喜欢闭上一只眼看东西,尤其是在阳光下会眯起一只眼睛,歪头看东西,又或者平时存在学习和生活障碍,视力差、容易看错行、走路容易摔跤等。
教大家一个自己筛查的办法:用一个手电筒(注意不要用强光),在离孩子33厘米处照着两眼正中的鼻梁处,让孩子盯着手电筒看。此时,孩子两眼会各自出现一个反光点,如果反光点都在眼球的正中,那说明孩子没有斜视,反之则可能存在斜视。
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提到的异常,家长一定要重视,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中心进行筛查,尽早确诊尽早治疗。除屈光调节性内斜可通过戴眼镜矫正外,大部分斜视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手术原理是调整眼外肌的位置和肌肉的长短来加强或削弱眼外肌的力量,从而调整眼位,使双眼视轴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