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胎停的我该怎么办
2020-10-12付虹
付虹
“付医生,我去年胎停了,现在的我一直忧虑,不知道当时我做错了什么导致胎停?我现在非常害怕怀孕后会再次胎停。”
我了解了缪女士的病史,她身体健康,体重指数正常,平时月经规律,经量偏少,无痛经。她口中所说的那次胎停,当时停经42天,到当地医院检查尿妊娠试验,发现怀孕了。但在停经43天后自然流产,未清宫。
一次流产史不必太过担忧
埋下一粒种,发了一颗芽。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这是很多准妈妈的心愿,可是注定有一部分女性怀孕后不能如期瓜熟蒂落而发生流产。胚胎或胎儿尚未具有生存能力而终止妊娠者,就是“自然流产”。
早期流产,也就是妊娠12周前终止者,比如缪女士发生在停经42天“胎停育”,多为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免疫紊乱、感染以及血栓前状态所致。其中胚胎或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占50%~60%。
好好的“中标”了,却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孕妈妈和家人的伤心可想而知。但是医生更关注的是反复发作的“自然流产”,也就是“复发性流产”。
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分会将复发性流产定义为:2次及2次以上失败的临床妊娠,明确排除生化妊娠,未强调连续流产;而我国2016年发布的《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定义为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同时提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2017年欧洲指南定义是连续3次及以上妊娠20周前的自然流产,强调了流产的连续性。
自然流产在孕妈妈中总的发病率约为15%。有研究表明,在25~29岁的既往无流产史的育龄期女性中,初产妇的流产率为8.9%,经产妇的流产率为9.3%;既往1次流产史,初产妇的流产率为 12.4%,经产妇为11.8%;既往2次流产史,初产妇的流产率为22.7%,经产妇为17.7%;既往3次及以上流产史,初产妇的流产率为44.6%,经产妇为35.4%,这项研究中并未强调既往流产是否连续。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1次流产史的再次流产率较既往无流产史的女性无显著升高;而2次自然流产史的流产率明显升高,约为20%;3次及以上流产史的流产率接近40%。因此,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发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患者需要孕前管理。也就是说,缪女士只发生一次自然流产,不是她做错了什么,她也不必过于担忧。
對于初次妊娠出现先兆流产或仅有1次流产史的孕妈妈,可认为此次妊娠失败多是由于胚胎异常自然淘汰所致,无须勉强保胎或做特殊检查,但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必须对各种可能的病因进行全面的排查,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复杂,已知的病因包括解剖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易栓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此外,仍然有大约5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不明。
听了我的解释,缪女士依然愁眉不展:“付医生,你不知道,自从去年9月我胎停后,我和老公一直在避孕,不敢要宝宝。”
缪女士如此焦虑,结合她近期做过的一些化验检查,我给她开了一些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经期2~4天空腹抽血性激素6项,可同时化验甲功三项、生化全项、空腹胰岛素血值、25-羟基维生素D(25- OH- VD),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化验,同时给她开了盆腔B超、宫颈癌筛查等。他的老公身体健康,每年体检,只查一下精子化验就可以了。
我告诉缪女士,如果她和老公的化验检查结果正常,们就可以解除避孕措施,轻松备孕了。
轻松备孕五步骤
“付医生,如果这些化验检查结果都正常,我们想备孕,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吗?”缪女士小心翼翼地问。
根据《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合理进行备孕,为了便于记忆,我给大家编了一个顺口溜,优生优育必备宝典之一查二避三补四戒五控。主要内容如下:
一查
孕前保健是针对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体格检查、孕前保健指导及遗传咨询服务。在计划受孕前3~6个月进行。
二避
●避免大龄生育:高龄孕妇是指超过35周岁怀孕的妇女。研究表明,高龄孕妇合并妊高症、糖尿病及前置胎盘的比例明显增高,也更容易发生难产。此外,胎儿染色体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儿)。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准备怀孕的夫妻双方,应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X射线、铅、杀虫剂等。需要指出的是,夫妻双方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工作场所潜在的生殖危害因素,尽量保护自己避免危害因素的影响。
三补
受孕时和怀孕第一阶段摄入足量的叶酸可使脊柱裂和其他严重出生缺陷的危险性降低72%。孕前3个月(至少1个月)至孕后3个月小剂量叶酸的补充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此外,高危人群应加大补充叶酸的剂量。如果有条件,建议在围孕期进行孕妇专用维生素的补充。
四戒
夫妻双方应戒烟、戒酒。孕妇还应该减少咖啡因的摄入。研究表明,吸烟和饮酒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而孕妇吸烟和饮酒危害更大,会造成胎儿畸形、增加流产、死胎、早产的可能性。过量的咖啡因也会增加胎儿流产的可能。
五控
严格控制用药安全:如果准备怀孕,就应对围孕期用药采取慎重态度,必须服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到妊娠的可能,选择公认比较安全,对胎儿没有伤害的药物。尤其要特别慎用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