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角下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的探讨

2020-10-12彭溪夏赛莲

中国市场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

彭溪 夏赛莲

[摘 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促使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产学研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途径,对提高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在协同创新视角下分析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的关系及其存在的矛盾,探讨相关的对策和建議。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2.188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促使创新驱动发展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涉及“政产学研金介”各方,其实质就是参与各方通过多种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增长。产学研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途径,对提高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都十分重视和关注产学研合作,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性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产学研合作进程,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相对于逐年增长的科技成果总数而言,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仍处于持续走低的状态,针对现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发展模式的现状作以下探讨。

1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的关系

1.1 产学研合作完整精确地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根本特性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主体从自身需求和拥有资源出发,通过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权责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科技成果转化根本特性是将技术研究与企业生产有效结合,实现互利互惠。产学研合作充分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这一特性,并为其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和重要途径。

1.1.1 实现主体资源有效配置

大多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个参与主体是难以独自完成的,实行产学研合作,能让科研人才、科研资金和产品等资源在各参与主体间有效配置,同时还可实现公共资源在各主体间的合理分配,提高利用效率。

1.1.2 实现隐形资源有效传播

科技成果在研发和转化过程中涉及诸多知识和信息,这类隐形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实现共享和传播,有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研发,减少重复研发成本的浪费,节约企业的交易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提高了各主体的合作收益,真正实现“1+1>2”。

1.1.3 实现各类风险有效规避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来说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商品产业化等阶段,政府、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在这些阶段中各有实力和优势,实行产学研合作,能将诸多环节有效结合,让参与主体合理减少和规避可能遇到的转化风险,让科技成果在各阶段中顺利衔接并加速转化。

1.2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高校、科研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等构成了产学研合作主体。企业密切联系市场,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吸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为自身尽快的抢占市场,提高占有率而节约科研成本和研究周期,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多元化的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院校和科研部门是科技成果创造的主力军,在产学研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借助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和资金优势,让理论性研究应用于实际,通过实际检验研究成果并对之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还可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的支持;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沟通和传递,减少各方合作障碍,提供信息共享、合作沟通的平台,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完成率。各合作主体虽然在各自目标中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具体目标的实现依赖主体目标的实现,也就是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2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的矛盾

在实践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参与主体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独立,在单位性质、经营目的、科研能力、资源掌握度、经济实力、价值观念等方面各有区别,各方都期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选择具体的合作模式时会存在差异。同时,科技成果的类型也有不同,诸多类型的科技成果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资源投入和经济需求均有所区别,最终的科技成果在技术水平、成熟度、风险度等方面也有所差异。科技成果类型主要有三种形式:基础理论成果、应用科技成果以及软科学成果。一般来说,能有效促成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是能实现商品产业化的应用科技成果,应用科技成果又分为新技术类型和新产品类型。新技术类型科技成果比如技术转让、发明专利等,在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后已经相对成熟,可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迅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或产业化水平。而且新技术类型科技成果各个阶段界限清晰,其中的知识模块、技术模块和资源模块均可以灵活传递和归整,各参与主体可以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将之共享,对这类型的科技成果转让多采用技术转让的形式,各方权责分明、实施简单。新产品类型的科技成果则成熟度低,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后还需要继续经历中试和商品产业阶段,才能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其各个阶段难以明确区分,无法将不同阶段和模块的科技成果有效传递和归整,在各个阶段都需要参与主体共同出力。因此,相对于新技术而言,新产品类型科技成果一般采用合作研发的方式,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参与主体均积极投入,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研发能力、经济资源及市场运营能力等,共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实现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因此,要极大地调动产学研合作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能顺利实现,在考虑国家政策、经济情况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前提下,本着协同创新的理念,着重考虑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是否契合,是否能真正实现共赢。针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分析它们的内在特性、成熟程度、转化难度等,选择最为恰当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合作方式的优点,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3.1 采用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合作主体目标、工作方向以及组织形式,不合适的合作模式甚至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整个项目走向失败,因此在科技成果轉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所选择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否合适和有效。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其内在的动态匹配性。

3.1.1 产学研的合作需求

产学研合作主体各方的总体目标一致,但其具体目标是有所差异的,这也决定了各方对于合作模式的选择存在不同的偏好。从各方合作需求出发,选择最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一是为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产业化,实现其经济效益。若科研机构已研究出企业所需要的科技成果,并已面向市场的话,企业可以采取合同购买的模式,以取得相关专利或技术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若目前市场还未有企业所需的相关成果,则可以采取委托开发的模式,由企业出资,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完成基础科研,一些研究周期长、难度大的项目,可以采取合作研发的模式。二是为了各参与主体间实现人才流动,培养创新人才或为企业解决偶发性实际问题。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办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科研实践研究室或工程实习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选派人员到企业进行实践,企业也可聘请科研人员或教授到企业进行讲座或开展咨询,实现人才多向流动,既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实践检验和动手能力,也为企业培养了更多的储备人才。

3.1.2 科技成果转化类型

在研究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的矛盾时已指出,对于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类型应适用于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面对新技术型的科技成果,更适合采用合同技术转让的模式,面对新产品型的科技成果,采用合作研发的模式更为有效。

3.1.3 科技成果创新阶段

面对不同创新阶段的科技成果,也需要采用与之相匹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保障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一是基础阶段的科技成果研发,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研究前景不明朗,研发成本高,预期成本收益率不确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因此这个阶段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二是应用开发阶段的科技成果研发,这个阶段处于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期,已完成基础阶段的研究,可以实现初步应用,需要各参与主体将资源充分整合,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阶段,因此这个阶段应以委托开发或专利转让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三是商品产业化阶段的科技成果研发,这个阶段决定了科技成果能否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内在价值,需要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敏感度,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和需求,使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完美衔接,因此这个阶段应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3.2 选择恰当的产学研合作主体

产学研合作主体间是否匹配和恰当,是产学研项目有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完成的根本所在。产学研合作主体在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之前,必然会经过相互选择和确定阶段,在这个阶段关键考虑各方主体合作目标的一致性和拥有资源的互补性,以寻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最优匹配。

3.2.1 合作主体合作目标协同一致

高校和科研部门等作为科学研究的承担方,其实施目标是开展科技研究、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培养高科技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由此在产学研合作中更注重科技效益的提升;企业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其在产学研合作中更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合作主体各方在进行相互选择时,首先要对自身的预期目标有所明确,同时对合作方的主体目标也要有所界定,在此基础上选择差异性最小或者兼容性最大的合作对象,最终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

3.2.2 合作主体资源能力兼容互补

企业密切联系市场,能随时捕捉市场的实时动向,了解市场需求和相关信息,能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商品化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方面更有优势;高校和科研部门则有着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科研人才、先进的科研设施和科研环境,在理论性研究和科技成果创新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合作主体在选择合作对象时要考虑各自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尽量选择互补互助的对象来促成合作,而不是盲目追求大品牌大规格社会地位高的合作对象。

3.3 确立良好的产学研团队合作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促成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决定了科研主体在研究过程中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企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活力。

3.3.1 科研方转变重研发轻转化观念

目前诸多高校和科研部门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过程中着重关注论文课题数量,而忽视了科技成果后期转化工作的落实,尽管陆续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相关政策,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还是寥寥无几,“重研发、轻转化,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长此以往会极大地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科研方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考评机制,紧跟市场需求,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纳入科研人员的长期考核方案,鼓励科研人员将科学研究和市场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关注企业实际需要,寻求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的平衡点,提高科研方对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

3.3.2 企业方转变重效益轻创新观念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和深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识到以往“重效益轻创新”的老观念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吸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与高校、科技部门合作为企业提供了高收益低成本的创新平台。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效、科研部门的合作,确立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有选择性的与科研方采用委托研发或技术引入等方式实现企业战略发展,也可邀请科研人员到企业做实地指导,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水平。同时对企业内部员工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提升计划,给予相关的激励政策。

3.4 建造产学研合作信息共享沟通平台

现在人类正跨入第三次浪潮文明,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代表着信息产生价值,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决定了信息价值的大小。产学研合作常常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和单位,建造产学研合作信息共享沟通平台有利于各参与主体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基础研究共享,极大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4.1 打通信息沟通渠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信息传递沟通更为便捷。产学研合作可以在政府主导下构建更便捷、更快速、更高效的传递知识沟通信息渠道,做好科技成果登记,公开相关信息,企业能实时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科技,遇到有关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帮助得以解决,科研方也能更新企业动态紧跟市场需求,不光是面对国内,还可以更多的面向国际,使产学研合作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路走得更为宽广。

3.4.2 加强信息共享和人才流动

在产学研合作主体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可以由政府牵头完善产学研信息数据库建设,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同时鼓励人才流动制度,高校和科研部门的人才到企业实践锻炼,企业人才到科研机构学习提升,可以跨行业跨国度,共同建立多方联动机制长期培养合作交流人才队伍。

3.5 构建产学研合作多方资助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经济风险,缺少资金支持也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重要原因。构建产学研合作多方资助平台能提高产学研合作主体的积极性,相互分担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缓解研发转化压力。

3.5.1 设立科技资助基金项目

为减轻科研方和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可以投入专项财政资金,以省市地区为单位设立专项的科技资助基金项目,补助创新企业和创业项目。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各个阶段合理分配资助比例。鼓励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业设立资助基金和奖金,政府给予税收的减免。

3.5.2 建立风险投资综合评价系统

产学研合作主体各方联合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投资综合评价系统,一是能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提前识别,便于采取措施及时控制其进一步扩大;二是在确定投资风险的基础上,除了原有的政府财政支持、企业资金注入、金融机构贷款等以外,还可以多渠道的引入个人投资和风险投资,多主体多方式来分散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以促成多元化多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洁,车晓静,盛永祥,等.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

[2]张艺,龙明莲,朱桂龙.科研团队视角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参与产学研合作对学术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

[3]陈恒,初国刚,侯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1).

[4]方燕翎,毛义华.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思考[J].天津科技,2017(1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与制度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9C0699);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基于市场导向的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生态环境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JY18-1902);湖南交通職业技术学院课题阶段性成果“高职院校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制度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JY19-2009)。

[作者简介]彭溪(198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科学、财会与审计;夏赛莲(198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硕士,研究方向:财税与审计。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