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养生重收敛

2020-10-12戴永生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阴气晚晴津液

秋季是进入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的季节,在秋季收敛之气,应顺应天时养生。

顺万物收敛调我身心 《素问·四气调神论》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因此,人们作息起居应早睡早起,防止外来不良因素扰乱情绪,达到心神收敛和肺气清肃目的。

随秋气微冻身体 秋季昼夜温差大,乃地之阴气上升,天之阳气下降的缘故。应在适当增减衣物的同时,有意识地顺应秋凉气候,坚持微冷水浴,让机体“冻一冻”,达到收敛养肺顺肃降之性,以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秋高气爽宜户外游 秋季天地阴阳之气升降而天高云淡、气候清爽舒适,正是外出旅游大好时机。自古就有“重阳登高”之说,游人登高望远,饱览自然风光,可令其心旷神怡,体随山下山上坡度落差而气温、湿度变化,又能提高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从而主动适应外界变化。

秋气偏燥当补水 秋高气爽而空气干燥,令人肤燥口干而津液不足。因此,适当采用食疗保养人体津液显得十分重要。如百合紅枣糯米粥以养胃生津液,胡桃粥可润肺防燥热,甘菊枸杞粥以补肾生津。

(戴永生/文,摘自《晚晴·环球老年》)

猜你喜欢

阴气晚晴津液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从“阴气”概念探讨芍药“益气”功效在经方中的应用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此情可待》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和嬗变
赞《晚晴》
社会各界寄语《晚晴》
青梨
晚晴生活馆
气血津液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