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

2020-10-12秦丽岩崔靖忠

乡村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规模经营权属经营管理

秦丽岩 崔靖忠

[摘 要] 农村集体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是农民生存和实现富裕的保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越来越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下降,农村经济发展日趋缓慢。本文主要对农村集体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管理对策,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发展。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权属;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4-44-2

农村集体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根基,是城镇化发展的载体。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对策,通过出租、转换、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能有效释放农村土地潜能,激活农村土地潜力,进而加快农业发展速度[1]。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农村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产出率不高。目前,急需对农村土地管理对策进行创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1 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集体土地的产权界定不清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农村及城郊土地,除特殊规定由国家所有外,其他均属于集体所有。农民住宅宅基地、自留地等均属于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土地被分到农民手中,农民掌握土地使用权。第二轮耕地承包改革,国家出台相应对策,规定农民可保持对承包土地30年的使用权不变,在30年承包年限内,集体不能将土地收回或调整[2]。由于农民对承包责任制认识不清,导致对集体土地的产权界限不清,并混淆使用权和所有权,认为分配给个人的土地既可以耕种,也可以建房,甚至可以私下买卖。

1.2 农村集体经济职能相对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集体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并由農村合作社或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和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组织要对集体土地进行管理、规划使用和合理开发。目前,各地区村委会等集体组织并未发挥好管理作用,由于制度不健全,集体组织职能弱化,导致土地违法买卖或改变用途事件成为常态[3]。由于村集体没有自己的企业,税费改革后,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减少。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部分村委会将农民土地收回并改变土地用途,或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使得农民对政府征收土地存在抵触情绪。村委会未完全尽到组织和引导职责,未对集体土地的长远发展进行有效规划,导致部分农民在土地流转后失去生活保障。

1.3 宅基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收入不断提升,其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了一定需求,农村建房热潮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目前宅基地制度不健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造成农村住房建设混乱,违法乱建、改变宅基地用途、宅基地非正常买卖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村民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随意占用耕地并建设新房,导致村庄扩张严重,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村民取得宅基地审批权后,用作养殖或加工厂,改变了宅基地属性;甚至某些村民建好住房后,对住户进行私自买卖。

1.4 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健全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方式包括转让、互换、租赁等。目前,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不完善,农民土地无序流转,造成集体管理困难。农民土地转包时多通过口头协议或不规范合同进行约定,出现问题时难以有效解决纠纷。另外,所流转土地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土地流转时价格、权益均存在随意性,出现问题时难以依托现行法律进行调解和处理[4]。我国对农民土地流转有一定补贴,但补贴往往直接拨发给土地承包责任人,而并非拨发给土地生产责任人,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间接导致土地抛荒。

2 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的创新路径

2.1 强化土地使用教育

在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对农民的土地使用教育,通过专门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土地使用教育,以确保农民了解土地权限和使用方法[5]。政府部门要从宏观角度对农村土地管理进行指导,并实施土地科学使用宣传,保证每块土地均有明确的归属并记录在案。上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设,依托制度避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乱建房屋,避免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在实现土地创新合作管理的基础上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2 调整土地具体权属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土地权属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为了提高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效果,需要对土地权属进行调整性界定,进而通过权属框架的功能完善土地管理对策。具体实施时,要对宅基地、公益性设施用地、经营性用地的界址、用途、面积、权属等进行明确界定[6]。首先,要对宅基地权属进行界定。县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民宅基地及房屋进行测量和登记;乡镇政府应委派专人对宅基地及房屋进行管理,并将准确数据上传到数据平台。其次,要对农民现有耕地面积进行测量和登记。由于土地流转能为农民带来利益,多数农民热衷土地流转性交易,导致农民现有耕地面积与原始登记面积存在误差。最后,要保证土地确权顺利实施。土地确权相对宅基地管理来说较难实施,其既涉及农民、村集体,还涉及乡镇,工作流程繁杂,为提高土地管理成效,需对土地权属进行明确,以保证确权工作顺利实施。

2.3 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保证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7]。在时代发展需求的引导下,新经济合作社通过股份制吸引农民入股,发挥了农民土地经营权优势,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土地改革后,我国将集体土地分配给农民,通过农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负有对集体土地进行管理的职能,村委会应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集体财产外流或损失。农民入股管理企业,发生重大事件需要决策时,可通过参与股东大会对决策进行签字执行。合作社要进行规范化运营,通过规范制度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并构建内部监督机制,以保障运营合理合法、公开透明。乡镇政府要发挥监督职能,督促合作社成员依法行事,督促村务委员会成员履行职责,以披露集体土地管理的违规之处,进而提高土地管理效果。

2.4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改进传统高生产投入、低生产效率问题。首先,要对惠农政策进行调整,通过贷款低利率或零利率、降税减负等措施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大力扶持。其次,要加大经济投入,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工业反哺农业。最后,要建立农业合作服务中心,通过强化农技服务指导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素质。

2.5 完善土地转让有偿使用制度

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流转不规范的情况,要制定并完善土地转让有偿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使政府或农民在实施土地流转时获得一定补偿,确保土地流转手续合法,避免土地随意转让。鼓励农民的土地以农村集体经营性质进行流转,土地所有权仍是农民,但经营权可以转为他人。土地流转时,要保障农民的利益,通过政府监督和村集體管理,改革传统的不合法、不合理的土地流转问题,并通过有偿制度保护农民利益。

2.6 实现土地科学使用

实现农村土地科学使用,才能挖掘土地潜能,提升土地经营管理水平。政府部门要加强土地科学使用的宣传,以实现农业生产科学化。尤其是偏远农村,要对农民进行土地科学使用的培训及普及,并将先进的耕种经验传授给农民,督促农民在科学使用土地的基础上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条件允许的地区,可大力推广棚膜经济,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集体土地管理效果。

3 结语

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创新管理,关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是国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乡村和城镇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的关键。对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可有效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提升农村土地产出率,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波.浅析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9(29):9.

[2]朱火金.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与核算[J].新会计,2019(7):53-57.

[3]佘吉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J].乡村科技,2019(22):23-24.

[4]解淑旭.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创新与完善[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3):4701.

[5]徐胜文.浅论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8(4):51.

[6]王金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存在问题与措施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8(15):8.

[7]张迎春.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168.

猜你喜欢

规模经营权属经营管理
房屋被法院查封后能否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
我国职务发明专利转化的权属困境与创新
湄潭土地改革实验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状况研究
甘肃农业规模经营个案解析、梯度划分与对策研究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全球经济视野下农民土地权属探究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