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2020-10-12刘江涛

乡村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刘江涛

[摘 要] 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完全胜利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推动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提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4-40-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决胜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同时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1]。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模式借鉴,决胜脱贫攻坚已成为当前不可退避的问题。要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攻克脱贫攻坚中的现存问题,借鉴脱贫攻坚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取得的资源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1 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脱贫是一个历史性话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完成脱贫这个硬指标。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精准施策,对口支援。通过产业脱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支持脱贫及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举措,使脱贫目标接近实现,贫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在脱贫总量上,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 899万人减少至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 000万人以上。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仅有52个[2]。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总体解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2年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设备,如电力扶贫,国家电网全力确保每村每户电网的供应。交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2016年9月,习近平在指导交通运输工作时强调,“要致富,先修路”不过时。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带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6 79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8.8万km。通过构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城乡全覆盖交通网,为贫困地区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微循环”,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的交通扶贫目标。脱贫攻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1.2 乡村振兴是稳定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保障

乡村振兴是以脱贫攻坚战积累的丰厚资源为基础的,是进一步深化、丰富“三农”工作重点,是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重要战略部署。脱贫工作的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脱贫大多是由政府、企业、社会帮扶团体集中投入协作完成的,在短时期内即可实现脱贫。但由于长期以“输血”式方式进行扶贫,其内部缺乏必要的造血功能,或者说造血机能不强和内生动力不足,此类地区极易出现返贫[3]。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有效稳定脱贫攻坚成果,达到稳步富裕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方面,乡村振兴是防止返贫的重要手段之一。脱贫攻击战已解决了大数人的绝对贫困问题,但贫困人口造血功能仍不健全,极易出现返贫现象。据调查,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通过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充分解决就业问题,稳定人们的收入,保障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造血”功能的完善。脱贫攻坚基本是大量的“输血”式减贫。贫困地区虽然解决了绝对贫困,但是“造血”解决长期发展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等,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形成的资源优势,借鉴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成功经验,在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压茬推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1 推动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过程中推进产业发展的目的主要是“快速脱贫”,而乡村振兴目的是产业振兴,以产业为基础,扩大产业经营范围,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基于此,需迫切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及时淘汰一些同质化极高、技术含量低、耗能高的劣质产业。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着力打造高质量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2 改善生态环境

脱贫攻坚已基本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乡村振兴的目标是“生态宜居”。脱贫攻坚致力于将产业和生态结合,以解决绝对贫困为目标,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差,加之人们对居住环境不重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家禽养殖处理不当、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现象普遍存在。乡村振兴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因此要加强环境整治,重点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推进厕所改革和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六化”工程[4],以不断改善乡村面貌、优化人居环境。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转型阶段,要解决乡村生活中最基本的人居环境问题,坚决推进厕所革命、整治垃圾乱丢乱放、促进牲畜污染无害化处理等;要着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内生性循环机制[5],进而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目标。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